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根据米格-19等机种的滚转操纵效能,分析了美国MIL-F-8785B(ASG)飞行品质规范对战斗机空战飞行阶段滚转性能中φ_(1.0)=90°要求存在的某些明显的不合理性。提出了修改建议,此建议可供战斗机滚转性能的设计、试飞、验收的参考,也可作为修订飞行品质规范的参考。根据最近美国颁发的MIL-F-8785C中关于滚转操纵效能要求作了修改,充分表明此修改建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指出美国最近颁发的军用规范——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品质(MIL-F-8785C)与原规范8785B 主要修订点的同时,着重分析其更改的依据,从而对8785C 作一简要的评述。8785C 中的滚转操纵效能的要求和大气扰动二个部分,根据国内、外有关科研资料作了较详细的评价,通过分析认为,8785C 对滚转操纵效能的要求和大气扰动的要求是更为合理,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1980年作者在飞行力学专业组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对战斗机空战阶段滚转操纵效能”的建议的正确性。文章最后强调在飞行品质研究中,随着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地面飞行模拟器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军用规范[MIL-F-8785B(ASG)]、[MIL-F-8785C]和《军用飞机飞行品质规范》(试用本)中明确提及大气扰动的“飞行品质要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对大气扰动的形式和强弱不加区分地提出笼统的飞行品质要求是不妥当的,而应该把大气扰动看成是一种使飞行品质降级的因素,并按照概率对其降级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有关飞机按速度静稳定性的试飞方法,阐明了美国军用规范MIL-F-8785B中有关跨音速区评定指标:升降舵操纵力和操纵位移相对飞行速度的最大不稳定梯度值和在不稳定方向操纵力变化的最大值的物理意义,分析了歼六机的试飞结果,最后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第一部承认低阶等效系统方法的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是美国 MIL-F-8785C,随着现代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对于高阶系统采用低阶等效系统方法来处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本文综合评述了它的意义,在规范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是作者1983年“飞机飞行品质规范新进展—对 MIL-F-8785C 的评述”一文的继续。  相似文献   

6.
飞机着陆操纵指令模型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莹潇  赵伟 《飞机设计》2010,30(5):39-41,61
针对某型飞机进场着陆完全靠目视飞行的现状,分析了该飞机加装着陆指令驾驶系统的可行性,分别设计了下滑线、基准线和下滑速度操纵指令模型。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了飞机全量运动方程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着陆操纵指令模型可用于实现飞机着陆指令驾驶任务。  相似文献   

7.
梁锋  张林昌  李春锦 《航空学报》1988,9(11):581-585
 一、概述 飞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的静、动态飞行品质,并能完成规定飞行任务的飞机。目前衡量飞行品质好坏的规范是MIL-F-8785C,该规范给出了飞行包线内飞机的静态控制品质、动态响应品质、对大气紊流的响应品质以及驾驶员的操纵要求等项规定。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者最关心的是动态响应品质。目前有多种确定飞机动态响  相似文献   

8.
横航向动态飞行品质概述几种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的初步分析带有倾斜理想自动器飞机的横脆向动态特性分析歼击机滚转操纵效率的初步分析非对称推力时的横一航向操纵侧风中的横一航向操纵定常侧滑时的横一航向操纵关于飞机速度稳定性的判别式问题歼七机着陆进场时飞行轨迹稳定性计算飞行轨迹稳定性沉浮稳定性要求短周期模态要求三种飞机的纵向动态品质计算和初步分析用自动器改善纵向短周期阻尼特性的分析歼教五、六,歼六正反尾旋特性以及现代后掠翼谭振华刘爬方振平罗荣增顾立行李云军余松涛方城金金长江范立钦周仕林周仕林徐瑞娟张子彦南航…  相似文献   

9.
应用 2种气动布局飞机在着陆构形下的气动力数据 ,仿真计算了飞机的进场着陆过程 ,通过对着陆性能与飞行品质的分析表明 ,飞机气动特性和飞行员的操纵策略对着陆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美国《军用规范——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品质》[MIL-F-8785B]和苏联《飞机民用适航性标准》等规范要求,对运八飞机非对称动力情况下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在理论计算和飞行试验方面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分析比较表明,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各种因素对非对称动力情况下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非对称动力情况下的试飞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纵向飞行品质要求中“操纵期望参数CAP”、“机动飞行中的操纵运动”和“起飞中的纵向操纵”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对不使用控制增稳的飞机,CAP参数中A种飞行阶段一级下边界要求0.28显得偏高,特别是对带有较多外挂物要进行对地攻击的飞机更难于满足;对单位过载杆位移的要求,原OTT中要求X~n>12mm/g比较含糊,把它理解为对整个飞行包线内所求飞行情况的要求,并且作为力臂调节器设计中变臂比选择的重要依据,可能有问题,应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确定出适合我国情况的X~n要求;对起飞中的纵向操纵应考虑飞机起飞滑跑时加速度的影响,队为MIL-F-8785B中要求在0.9V_(min)达到起飞离地姿态和OTT中要求在0.8V_(离地)抬前轮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美国军用标准 MIL-F-8785C和 MIL-F-94 90 D的基础上 ,进行了综合飞行 /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以空 /空机炮模态为例 ,给出了综合控制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准则 ,提出一种通过仿真计算得出系统稳定性指标的方法。最后以高性能控制仿真软件 MATRIXX6.0作为仿真平台进行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际应用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建模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好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孟宪珍 《飞行力学》1996,14(3):71-74
简要叙述了飞机在着陆复飞时临界发动机突然失效情况下的最小可操纵速度和临界发动机不工作进场形态下的最小可操纵速度的试飞目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结合试飞体会,归纳了驾驶飞机的操纵要点,以供试飞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长江  洪冠新  韩潮 《航空学报》1996,17(Z1):53-55
飞机穿越高烟囱排放的高速热气流,尤其是在起飞和进场着陆阶段,烟气流场将影响飞机的航迹保持,造成颠簸,或影响乘座舒适性。用数值仿真方法论证飞机在正常飞行和非正常飞行、开环操纵和闭环操纵、有风和静风情况下,穿越烟气流场的运动特性。实践证明论证结论与飞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歼×机为例,用根轨迹法配合特征矢量法,探讨飞机进场着陆前,为保持飞机侧向航迹,驾驶员或自动器应采用的操纵规律。文中分析了各种反馈信号对飞机侧向航迹动态特性影响,最后得出采用δ_x=k_x~(ωx)·ωx+k_x~γ·γ-k_x~ψψ+k_x~z·Z调节规律,控制飞机侧向航迹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某型飞机纵向静稳定性试飞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向静稳定性试飞属于飞行试验科目中的经典科目,依据CCAR25部要求,传统民用运输机执行此科目时主要考察飞机改变速度所需的杆力方向、杆力-速度平衡曲线以及操纵结束后飞机速度的恢复能力。但对于具有纵向中立静稳定性设计特点的全电传飞机,传统的适航条款和试飞方法都已不再适用。在咨询通告AC25 7C和某型飞机专用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使用操纵品质等级评定方法(HQRM)来开展纵向静稳定性试飞的基本方法和判据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     
飞机着陆导引有新招 惯性/差分GPS精密进场着陆导引系统试飞成功 由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和空军某部合作研制的惯性/差分GPS着陆导引系统经过试飞考核,获得满意结果。 该系统不仅精度高,可靠性和适时性好,而且一次投入低,易于普及推广。该系统除原有的导航功能外,还能以极高的精度指示飞机沿着指定的航迹飞行,给飞行员提供图形化的精确、安全的进场着陆导引信息,导引图像直观,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飞机全天侯,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的飞行能  相似文献   

19.
孙宏 《飞行力学》1999,17(4):66-70
结合典型飞行事故案例,讨论分析了在实际飞行中导致民航客机着陆性能恶化的主要因素,即高高度大速度进场,不正确的接地技术以及刹车使用不当等。并以737-300型飞机为例具体分析了高高度、大速度进场的特点及对着陆距离的影响,讨论了带平飘轻接地,不正确的接地技术导致着陆距离增长的原因,这些对帮助飞行员改进着陆操纵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等效系统方法,对某机横航向电传操纵系统进行了等效系统拟配计算,给出了一些飞行状态的等效计算结果及初步分析,并按照MIL-F-8785C有关条款进行飞行品质评定。结果表明,等效系统拟配方法可行,拟配程序可用,拟配结果可信;采用等效系统辅助系统参数选择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