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桥梁结构移动载荷识别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梁结构的移动载荷识别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的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在载荷匀速移动的基础上,将时域识别的方法推广运用到变速运动的载荷,运用广义正交变换技术研究了移动载荷识别的新方法,并推导出了在广义正交域下移动载荷识别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及在工程运用中的可行性。该模型适用于桥梁结构的移动动态载荷识别,为移动载荷识别技术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模态参数识别的整体正交多项式算法的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整体正交多项式识别算法利用整体最小二乘方法来辨识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一般高于普通意义上的正交多项式拟合算法,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整体正交多项式识别算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种方法,同时从识别精度、对噪声敏感程度和识别效率三个方面对方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板结构动静态载荷监测需求,研究了基于铝合金板结构的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感知特性。从静载监测角度,得到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偏移量与加载距离、载荷大小和加载角度的对应关系。从动载监测角度,分别得到在不同加载距离和不同加载夹角的载荷作用下,光栅中心波长最大峰值幅度和基于小波包分解的能量谱特征随冲击载荷属性变化的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在动静态载荷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偏移量随加载载荷的增大而呈现良好的单调递增关系。此外,光纤光栅传感器还具有较好的载荷 方向敏感特性,传感器响应灵敏度随着加载夹角增大而逐渐提高。这些特性能够为进一步开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板结构动静态载荷辨识与损伤监测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一般线性阻尼系统的振动问题。仅假定系统的质量矩阵非奇异,将系统模态的加权正交关系式作了拓广,并利用相互等价的一次本征方程与二次本征方程间的转换关系,简捷地求得了预解式的各种模态展开式。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一个简单动力学系统数学模型以研究两种质量载荷效应现象:一种,在安装点部件的重量变化对振动环境没有什么影响,此谓"高频质量载荷效应";另一种,部件设计及其试验规范中所有振动试验都应该考虑的"吸振器质量载荷效应".正文给出了例子与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推出了一种新型传递载荷试件,并根据实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这种形式的试件优于国外推荐的反向双狗骨型试件,且经济简单易行,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尾飞行载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复杂、传力路径多和大载荷结构变形大等因素,提出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载荷模型.利用垂尾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尾根部剪力和弯矩的载荷模型,并对多点进行载荷预测.通过与多元线性回归载荷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载荷下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从而为测量垂尾飞行载荷提供了一种可...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动平台短时突发通信的应用场景下,短帧结构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训练序列和导频的数量受限,单一同步算法难以同时满足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符号定时同步和载波相位同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FDM通信系统时间、频率快速同步算法,该算法借助短训练序列与导频信息,以粗定时捕获同步,粗频偏估计/校正,精频偏估计/校正,精定时估计/校正的同步流程,实现了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符号定时同步和载波相位同步。经过仿真校验,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高速动平台短时突发通信的OFDM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相似性的全弹动特性预示方法。首先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修正方法,获得了参考型号精度较高的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出了结构刚度参数的修正系数,然后根据结构相似性,将参考型号结构刚度参数的修正系数应用于相似型号结构动特性建模及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预示的导弹全弹动特性与试验结果相比,前三阶频率最大偏差不超过11%,各阶振型与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1.
依据广义正交域理论,应用一维切比雪夫广义多项式的正交性解决单自由度系统动态载荷时域识别问题,获得了基本计算模型。通过假定数据条件下定频模拟激励动态载荷,根据满足普遍意义的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方程计算出系统的加速度响应,结合应用广义正交多项式进行载荷识别的基本计算模型进行动态载荷仿真识别,并将仿真识别结果和激励动态载荷进行比对,对比识别结果,确定一维切比雪夫广义加权正交多项式应用于时域动态载荷识别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理想条件下,飞行器单处测点满足单自由度系统,应用试验记录的其加速度响应,通过载荷识别计算模型对其动态载荷进行了识别,给出了时域内的载荷识别结果,由于对计算模型及识别对象做了简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动态载荷识别的复杂度,因此,在将结果应用到工程实际中时还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道面不平整引起的动载作用,研究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与道 面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四分之一飞机振动模型,分析了飞机作用于道面上的动载特性,建立了基于概率的经空气动力修正后的动载系数分析模型,最后以某机型为例对动载系数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载系数随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道面 平整度等级是影响飞机对道面动力作用的最关键因素;飞机重量与升力影响因子(Lift impact factor,LIF)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飞机高速滑行时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变化的离散程度较大,此时随飞机重量增加,飞机对道面的动力作用增大;动载系数随机轮轮胎 刚度、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及刚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变化,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增大,动载系数 则减小;机轮轮胎刚度及机身缓冲系统刚度增大,动载系数则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某部件飞行状态的载荷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直升机的飞行载荷特点及使用要求,采用某型直升机动部件飞行测量载荷数据,经过“三峰谷点”雨流计数法统计处理,对飞行中实测到的183个飞行状态分别进行统计处理,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确定了每个飞行状态的载荷分布类型及飞行状态的损伤,最后压缩归并成对直升机某动部件产生较大损伤的18种飞行状态,并提出了飞行状态中载荷的分布类型对直升机动部件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建模精度,采用广义动态尾迹理论建立旋翼的诱导速度模型,进而建立了旋翼气动力计算模型;考虑旋翼尾流对机翼的影响,建立了机翼气动力模型;考虑旋翼和机翼对其他升力面的气动干扰,建立相应的气动力计算模型;最后以XV 15倾转旋翼飞行器为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飞行器的物理特性,适用于倾转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英国的直升机旋翼载荷分析概况,英国第一代分析程序只适用于简单的桨毂型式和桨叶,到80年代初为较复杂和完善的第二代分析系统所替代,后者功能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第一代,主要是第二代分析系统之后,给出了一些用第二代分析系统计算的结果,并与实测数据比较以反映英国旋翼载荷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的吻合程度。最后,本文亦简要介绍了英国在旋翼载荷分析方面进一步的改进与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将建立英国第三代旋翼载荷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升机大机动实时飞行仿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旋翼动态尾迹模型,并开展了初步的验证研究。该模型采用涡环单元来表示旋翼尾迹涡系,每个涡环具有5个刚体运动自由度和1个半径伸展收缩自由度,可描述大机动飞行中旋翼尾迹的拉伸、压缩、倾斜、弯曲等动态畸变行为,并给出桨盘或空间任意区域的旋翼尾迹瞬态诱导速度分布。以悬停状态旋翼拉力和俯仰角速度阶跃突增为算例,通过与尾迹畸变增广的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和实时性,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载荷识别计算中经常遇到的累积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每个时间步长内迭代修正的 载荷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拟静态算法得到载荷初值,再使用数值迭代算法对其进行修正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修正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累积误差导致的发散,得到收敛的识别结果。针对上述算法,本文以多输入多输出简支梁为模型,分别分析了区间放大系数、区间分割系数和精确度指标3个计算参数对于识别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参数的选择对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影响很大,不当的参数甚至可能引起识别结果严重发散,所以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对于数值修正算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飞机进气道斜板位置控制系统的地面试验过程中,需要模拟实际飞行状态中斜板所受到的气动载荷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飞机-拖索-拖靶”系统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和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动力学系统在现代武器试验中有着重要作用。 飞机通过拖索拖拉着拖靶一同飞行,拖靶的运动反过来又通过拖索影响飞机运动,为了保持自身的正常飞行,飞机控制系统也要做相应的动作。本文在分析了拖索在空间的形状和张力分布以及拖索的飞行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分析三者自身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方法和飞机控制参数的变化。最后还通过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可供分析类似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