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12月21日,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可是,由于一个以讹传讹的古代传说,掀起了纷纷扰扰的“世界末日”说,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引发了不少荒唐的事情.在各种“世界末日”的版本中,“太阳消失,连黑三天”、“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和“中微子将地球变为一个大微波炉”以及许多宇宙中遥不可及的事情,都成为了造成地球毁灭的罪魁祸首.荒谬的“世界末日”说能在我国风起云涌,背后有各种深层次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多了解一点科学,也许会少一点莫名的恐惧.在“末日”纷扰中,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屡创纪录,本刊特编发“你好,深空!”专题,以此向崇尚实干兴邦的科技人员们致敬,也祝福各位告别“末日”干扰,享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3.
<正>新闻:1月14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放出多个重磅消息:\"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今年年底前后实施,规划论证\"嫦娥六号\"月球南极采样返回,以及\"嫦娥七号\"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可能验证月面3D打印房子等关键技术……解读:中国政府自启动探月工程以来,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实施,简称为三期。最后的\"回\",是以今年年底前后,\"嫦娥五号\"到月球正面取样返回作为标准。后续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分别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样品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设计了嫦娥五号(Chang’E 5)探测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根据任务要求和探测器特点,GNC系统设计分为轨道器GNC子系统、返回器GNC子系统和着上组合体GNC子系统.给出了嫦娥五号探测器GNC系统的架构设计、工作模式以及在轨飞行结果.结果表明,GNC系统设计正确,成功完成了动力下降、起飞上升、交会对接、返回再入等关键动作,实现了月球表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携带月壤以近第二宇宙速度二次再入返回的三项首次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满足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27(6):53-53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6.
正2月19日,从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传出消息,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月18日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28个月昼,工作正常。经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嫦娥五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正式立项,主任务嫦娥五号以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 相似文献
7.
8.
9.
10.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热平衡试验中面临的难题,在分析以往国内外航天器热平衡试验技术现状基础上,依据验证充分、有效与全面的原则,构建出一套探测器热平衡试验方案,提出一种基于“专用红外吸收式空间外热流模拟方式”的热平衡试验方法,设计了典型试验工况,同时优化了试验技术流程。地面热平衡试验结果结合在轨飞行数据表明:热平衡试验方案能够有效验证热控设计的正确性,专用红外吸收式外热流模拟装置偏差造成的温度影响不超过2℃,热平衡试验工况设置合理,技术流程优化,热分析模型相关性工作可使热分析模型更加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1.
肇 始早在2009年,那时的中国嫦娥工程刚刚实现了\"绕\"月,志在无人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相关论证工作就开始了.\"整个工程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虽然过去了10多年,但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叫'技术先进,经济可承受,体现当代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那时刚刚接替孙家栋担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航天测控通信专家吴伟仁,一... 相似文献
12.
13.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怀抱\"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随后,\"玉兔\"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出来,和着陆器一动一静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共搭载8台尖端科学载荷,用以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回了第一幅月面照片,这标志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最重卫星、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飞行2247秒之后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2019年宇航任务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据长五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力士\",长五火箭总长约57米,堪比20层楼高;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具备将25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将14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礼"的1克月壤
坑坑洼洼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调、一望无际的荒凉……长久以来,这是人们对月球的直观认识.
"走在月球表面上,犹如走在一个布满沙土的运动场上,四周有泛光灯的照耀."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描述道.随后,他的搭档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将周围的景象形容为"壮丽的荒凉".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后,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运抵北京,完成了开舱及相关处理工作,科研人员顺利取出了月球样品容器.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