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2月2日,张衡-1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由长征-2D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张衡-1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即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旨在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对我国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电离层多种物理量动态准实时监测,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能力。张衡-1卫星将尝试开展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探索地震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为地震观测  相似文献   

2.
卫星、无人机等对地观测资源已经成为执行灾害救援、灾损评估等多样化监测任务的主要观测手段,而大规模任务的随机调整和动态执行环境是快速制定对地观测方案的核心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对地观测资源动态协同规划方法,以动态高效地制定异构观测资源的协同观测方案。首先,结合合同网协议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分布式动态协同框架,以整合空天地异构观测资源构建分布式、动态、松耦合的协同观测网络。然后,根据该协同框架提出多轮组合分配方法及优化算法以快速动态地分配大规模监测任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在任务持续并发的动态不确定环境中,基于合同网的动态协同规划方法在提升了约25%任务完成率的同时,降低了约20%的运行时间,实现了任务完成率与方法运行时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电离层加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法国DEMETER卫星运行期间, 地基电离层加热装置SURA和HAARP开展了一系列加热试验, 记录到各类电离层异常信息, 发现电离层加热过程中卫星观测的电离层扰动信号包括HF发射泵波及边带泵波、VLF人工源增强及频谱拓展、ULF/ELF/VLF调制波、ELF电磁扰动、ULF谐振波、等离子体特征参量扰动及高能粒子沉降等. 由于传播及耦合机制的差异, 发射泵波可以穿透电离层直达卫星高度, 其观测概率最高达到68%以上, 其他扰动受发射调制模式及当地电磁环境等影响,观测概率相对较低, 均在40%左右, 有些甚至是某次试验中出现的个别事例. 结合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飞行轨道设计及载荷配置等,对未来开展加热试验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参考DEMETER卫星试验结果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伫间手段与地基监洲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的张衡-1卫星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为未来建立地震前兆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根据地震电磁辐射及其传播特征,张衡-1卫星配置了3类8种有效载荷:一是探测电磁场的有效载荷,包括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和电场探测仪;二是探测等离子体的有效载荷,包括等离子体分析仪、朗缪尔探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掩星接收机(GNSS掩星接收机)和三频信标机;三是探测高能  相似文献   

6.
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与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布设的科学思路和原则,该网的基本情况,以及为提高观测精度而采取的重大技术措施。这个GPS监测网是全国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监测网,现已完成布设和观测,预期精度将优于5×10-8将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地球环境观测组合卫星系统的设想。第一步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步是增加两组遥感小卫星系统,一组用光学遥感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另一组用微波辐射计,共同监测地球的环境变化;第三步是发射少量雷达卫星,穿透云层遮挡进行观测。我们相信该系统对于全球和区域的环境观测,了解事物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所建议的全球系统是为了作为亚太地区国际合作的一个可行方案进行讨论。1 绪言众所周知,空间技术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紧密,而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是可以为全人类带来巨大利…  相似文献   

9.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1):31-34
1 前言 在,人类环境和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欧洲为了表明它在制定区域性国际政策、提出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必要时商讨国际协议等方面的能力,已正式启动了“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GMES)计划.该计划将联合欧洲各自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31-31
未来6年内,我国将研制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逐步完善气象、资源和海洋三大卫星系列,并发射11颗小卫星,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实施预警和监测。这是国家航天局官员在2004年11月16日召开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空间技术 GPS 监测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定位技术GPS 可以达到很高的相对定位精度(10~(-6)~10~(-8)),是监测地壳运动、进行地震预报的一种新手段。中国华北是一个地震活跃地区。应用GPS 技术在华北布设了一个地震监测网,经过精心观测、优化设计和严密平差,获得了高精度的第一期成果。华北GPS 网的建立将为大震预测和地球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2月2日,中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长二丁火箭的托举下,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作为我国第一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格外受人关注。它能不能预测地震?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未来还会有更多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吗?……发射前夕,"张衡一号"总指挥、总设计师袁仕耿对这颗卫星的功能作了最为凝练的总结:张衡一号卫星的任务是要做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星辰 《国际太空》2023,(5):71-72
<正>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使用4月4日,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举行,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高光谱观测卫星由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研制建设。该卫星于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入轨后,圆满完成全部测试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航天简讯     
《国际太空》2004,(5):30-32
欧洲启动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2004年初,欧洲启动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GMES)计划,其目的是联合欧洲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业务。2003年底,欧洲委员会(EC)和欧空局(ESA)的指导委员会合作推出了GMES计划。根据该计划,在2008年以前,天基、陆基和海基遥感器的互连系统能正常投入运营。该计划将提供长期连续的运营数据,以满足各种各样的对地观测应用。例如,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等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天气预报。另外,GMES还可用于农业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初,欧洲启动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GMES)计划,其目的是联合欧洲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业务。  相似文献   

16.
空间扫描     
小夏 《国际太空》2003,(1):30-31
国际空间站完工时间延至2008年 NASA将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完工时间推迟2年,以缓解预算紧张问题。空间站的美国部分超支50亿美元以及耗资42亿美元的日本实验舱的拖延是推迟完工时间的主要原因。 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的新型固体火箭助推器试验成功 该助推器长20m,用于宇宙神-5火箭。 日拟建卫星地震灾害观测系统 为了在大地震后能够迅速掌握地震地区的受灾情况,以便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日本内阁府决定租用美国“艾科诺斯”(Ikonos)卫星观测地震受灾情况,计划在2003年年底建成利用卫星监测的自动地震灾害监测系统。 美空军将于2012年发…  相似文献   

17.
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震例表明, 地震与电离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这为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分析了各国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目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建立多种类型、多种手段、多颗卫星组成的综合卫星星座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宋河 《国际太空》2003,(1):16-16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是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5种最先进的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全球海、湖、云、雨、雪、冰等变化情况和植物分布状况,能够提高台风预测精度,对研究地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大有帮助。 1996年8月17日,日本用H-2火箭发射了ADEOS-1。其运行轨道高度为831km,倾角为98.6°,周期为101.2min,重复覆盖周期为41d,…  相似文献   

19.
国外海洋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球观测卫星,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发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能力的对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20.
空间碎片天基监测图像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碎片天基光学监测可以有效弥补地基监测的时空覆盖缺陷.目前天基观测数据不足甚至没有数据,这给监测系统研制、数据处理算法研究及软件系统研发和验证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研发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空间监测图像的空间碎片天基监测图像仿真软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天基监测图像的特点,研究基本算法,设计仿真流程,给出仿真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得到符合实际观测场景的高精度仿真图像,软件系统采用瞬时惯性坐标系;基于Tycho2星表提出了采用基于索引文件的快速星表查询方法来生成背景星图;利用两行根数(Two-Line Element,TLE)数据集仿真空间碎片观测值;并对结果图像中目标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天基监测空间目标的成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针对不同观测条件和观测平台,在兼顾精度与时效性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真实的空间碎片天基光学系列观测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