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1992年空间预算申请额比去年增加7.2%,达1904.75亿日元。 1.科学技术厅与1991年相比,增加11%,为1449.15亿日元,这是若干年来,要求预算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其原因是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及其2型(即ADEOS-2)、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技术试验卫星-7(ETS-7)等大型卫星计划,陆续进入预研阶段或研制阶段。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自1974年美国在应用技术卫星六号(ATS-6)上首次成功地利用卫星直接试验广播电视以来,加拿大、苏联和日本也相继发射了实验广播卫星。这些广播卫星主要是探讨卫星广播电视的可行性,评价卫星广播的接收质量以及传输损耗等。通过这些卫星的实验,获得了很多实际经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广播卫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八十年代将要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评述CTS与BSE的实验 1976年1月17日发射的加拿大通信技术卫星(CTS),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3.
技术试验卫星V(ETS-V)是日本最早的静止三轴定位卫星,它采用了多种最新技术,1987年8月用H-1三级火箭发射成功。ETS-V上装有叫作AMEX移动通信用的转发器,利用AMEX可以对飞机、船舶、陆地移动体进行各种通信实验以及测位实验。  相似文献   

4.
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进行以附加了柔性部件的卫星为对象的特殊结构的研究。该所把卫星姿态控制和柔性部件的动态特性作为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地面实验、分析、数值计算进行了以下研究:(1)柔性结构卫星的造型方法和频率、时间领域的特性分析;(2)卫星姿态的方向控制,振动状态控制,大角度姿态操纵控制。实验中为了模拟卫星的刚体运用,采用了单轴充气工作台,柔性体开始用的是铝条,现在采用的是由折页把两块采用CFRP(碳纤维合成材料)的相同结构翼片连接起来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初,美国“近场红外实验”(NFIRE)卫星与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TerraSAR-X)卫星,使用激光终端成功进行了太空宽带数据传输。这两颗相距5000km的卫星以5.5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完美地实现了双向操作。运行在低地球轨道的NFIRE卫星与Ter-raSAR-X卫星每天会相遇几次  相似文献   

6.
1978年5月,欧空局的轨道试验卫星(OTS)成功射入轨道,并定点投入实验。迄今为止,OTS已工作了六年多。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欧空局完成了预定的轨道实验计划,并进行了一系列通信业务论证。欧洲邮政总局(PTT)利用OTS进行了各种通信技术实验,以及一系列邮电业务论证。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技厅、宇宙开发事业团和邮政省决定,在实验用数据中继跟踪卫星(ED—RTS)上搭载邮政省的广播通信联合卫星(BCTS)上的工作仪器。在宇宙开发委员会的卫星系列分析会上,对通信卫星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作了详细研究。结论是削减EDRTS的工作仪器,搭载BCTS工作仪器,并开始在概念研究阶段进行具体研究。 EDRTS采用技术试验卫星6的技术,中继对地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和日本舱(JEM)的数据。为搭载BCTS工作仪器,将EDRTS的星间通信仪器双系统改  相似文献   

8.
纪实 《国际太空》1989,(1):13-14
美国将在今后几年里发射十多颗小型军事卫星或科学卫星,以论证可以使军事空间活动在90年代里发生较大变化的技术。去年,美国防务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海军和航宇局(NASA)在实施轻型卫星(Lighsat)计划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度。目前正研究的卫星有: 1.DARPA的8颗超高频实验通信卫星准备用飞马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发射。 2.4颗海军卫星,这是按照特殊廉价卫星(Spinsat)计划研制的。其中一颗称“普罗费尔”(Profile),或“被动射频干扰定位实验  相似文献   

9.
神舟七号微小卫星伴随飞行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舟七号 (SZ-7) 载人航天任务中释放的一颗微小伴随卫星 (BX-1), 首次开展了卫星在轨释放、对飞船观测和对轨道舱接近及绕飞等技术试验. 该卫星首次进行了GaInP2/GaAs/Ge 中国产太阳电池阵、锂离子蓄电池、微型液氨推进模块、小型化姿态跟踪控制模块、双焦距一体化可见光相机及小型化USB 测控应答机等技术验证. 本文介绍了SZ-7 微小卫星的设计方案, 讨论了形成稳定伴随飞行的轨道设计等技术, 并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对试验任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飞扬 《国际太空》1992,(4):13-14
日本邮政省的通信综合研究所与日本电气公司共同利用小型试验卫星进行通信实验系统的研究。将日电公司的两颗“业余爱好者卫星-1号(JAS-1)”的星体用伸展臂连接,以研究能否用它建立起存储转发型通信实验系统。经1年研究已将卫星重量控制在50kg水平上。双方并同意再延长1年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于通信卫星解决了大量的国际与国内通信需要(其中包括固定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解决了国际国内(包括地区性)彩色电视转播的迫切需要,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日本除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CS-3)、第二代广播卫星(BS-3)外,还通过研制大型技术实验卫星ETS-VI(1992年发射)来推进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CS-4和BS-4的研制。这种型号的卫星虽都是约为2吨重(轨道重量)的大型卫星,然而仍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对通信、广播增长的需要。因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广泛搜集广大用户意见,征求研制生产单位的意见后,决定研制用H-Ⅲ  相似文献   

12.
航天简讯     
实验卫星系统-11首次通过关键性系列试验□□据2005年9月9日报道,美国空军实验卫星系统-11(XSS-11)成功完成了一系列轨道交会机动。试验都是围绕着“人牛怪”(Minotaur)火箭(该火箭在4月发射了XSS-11卫星)抛掉的上面级进行的。该项目经理称,7月末XSS-11卫星首次在距离Minotaur火箭上面级1.6km的位置与其进行交会,此后又进行了几次交会,以后的交会距离最近将达到0.5km。未来几个月内XSS-11卫星还将进行多次交会。每次交会试验都有几个确定的演示目标———使用不同的遥感器、不同的制导算法等。XSS-11卫星最初的飞行是由人工控制,依靠…  相似文献   

13.
日本通产省为了实现它所提出的新能源开发计划——日光计划,决定从1991年开始研究太阳热发电卫星,并计划将这种卫星的发电装置先搭载在日本的“空间实验与观测自由飞行器(SFU)”上,在SFU作第二次飞行时进行太阳热发电装置的基础实验,经验证后再发射太阳热发电卫星。  相似文献   

14.
2007月1月10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7(PSLV-C7)成功发射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太空舱返回实验-1(SRE-1)和3颗卫星.这是2007年的世界首次发射,为该国实现载人航天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已发射三颗广播卫星——一颗实验广播卫星(BS)和两颗实用广播卫星(BS-2a 和 BS-2b)。本文介绍 BS 和 BS-2a 的主要故障及其对策。一、实验广播卫星(BS)BS 是世界上第二颗实验广播卫星,是日本第一颗采用三轴零动量控制的卫星,也是日本的第一颗广播卫星。该星于1978年4月8日发射,4月26日进入东经110度  相似文献   

16.
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对卫星激光测高(SLA)、卫星雷达测高(SRA)、卫星激光测距(SLR)3种不同的技术产生混淆,而后两者技术发展相对较快,导致对卫星激光测高的关注度不高,客观上制约了国产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文章从3种技术对比入手,对国内外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对美国未来几年对地观测激光测高领域的前端部署进行了介绍,以期引起国内对卫星激光测高技术更多的关注,能够  相似文献   

17.
日本从1985年开始研制第二代实用广播卫星-3 A 和3 B,预定1988年用 H-1火箭发射。为了消除第一颖实验广播卫星 BS-1上出现的行波管故障(系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和1984年2月第一颗实用广播卫星BS-2 A 发生的故障(三个行波管是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制造的)的情况,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委托芝浦和日本电气公司研制自己的行波管,现已研制成功。行波管功率为150—200瓦,寿命7年。宇宙开发事业团宣  相似文献   

18.
日本邮政省无线电研究所从1976年起就一直在研究移动卫星通信技术。根据这些研究,今年8~9月,将在所发射的“工程试验卫星-5”(ETS)上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工程试验卫星-5”用三级 H1火箭从种子岛空间中心发射,其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 多年, 共发射了23 颗返回式卫星. 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 其次, 介绍了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可提供的环境条件、服务支持以及载荷设备研制与卫星技术流程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要求; 最后, 对卫星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利用长征1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信号技术(GNSS-R)的捕风一号A/B试验卫星,实现了我国全天候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为台风海洋监测预报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早在1993年,欧洲航天局(ESA)就提出了GNSS-R概念,2003年,英国灾难监测星座(UK-DMC)卫星利用其搭载的GNSS-R仪器成功获得了海面粗糙度等数据,2014年,英国发射搭载了"海状态载荷"的技术试验验证卫星-1(TDS-1),首次提供延迟多普勒映射(DDM)数据产品,开启了星载反射测量的应用。2016年1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飞马座-XL(Pegasus-XL)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采用GPS技术改进天基飓风观测能力的"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本文拟对CYGNSS卫星星座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供读者进一步理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