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37是俄罗斯最新研制的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的多功能、全天候、高机动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苏-37战斗机以其杰出的超机动飞行表演轰动了1996年范堡罗国际航空博览会.它不仅使用推力矢量完成了可控制的“眼镜蛇”机动.而且还能完成极小半径的空中筋斗(Kulbit)以及被称为“钟”(Bell)的机动动作.虽然它还是一种实验用原型机,但是它比美国/德国联合研制的X-31“增强战斗机机动性验证机”在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上的机  相似文献   

2.
苏-27飞机是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典型代表,也是俄罗斯空军目前的主力作战机种,该机所具有的优越的过失速飞行性能,创建了一系列以“眼镜蛇”为代表的超机动动作,为过失速机动的作战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本文摘编自俄罗斯航空周刊出版社出版的《苏-27飞机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史景升  白杨 《飞机设计》2007,27(5):12-14
详细地介绍了苏-27飞机"眼镜蛇"机动的运动特点和完成条件,典型的"眼镜蛇"的过失速机动驾驶要领、动作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实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27飞机过失速机动及其战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华 《飞行试验》1996,12(4):40-43
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本文从试飞员的角度着重叙述苏-27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价值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机于本届航展的后几天才飞抵巴黎,并在博览会的最后3天进行了飞行表演。该架俄最新型超机动性苏-37战斗机,其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发动机尾喷口能以每秒30度的角速度向任何方向偏转,使飞机能完成一系列新的机动动作。  相似文献   

6.
在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实际飞行中的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分别介绍了J7L飞机在作超临界盘旋、跃升回转、尾冲和小速度斤斗四个高难度小速度机动动作时,各自的进入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飞行边界保护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动态逆控制方法解决了超机动飞机模型中的非线性和耦合性问题,然后通过求解超机动飞机的动态配平点的可达集,来确定飞机在任意飞行状态下的安全飞行边界,最后将所获得的动态边界集成到动态逆控制器中来约束飞机的机动范围,以降低超机动飞机完成过失速机动时的失控风险。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边界保护控制器能够改善超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时的指令跟踪效果,更好地完成Cobra等过失速机动动作,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李中华 《飞行力学》2000,18(1):54-57
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介绍了Su-27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意义。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战斗机垂直机动性能比较和实际飞行时存在的问题,从飞机在垂直平面中的运动方程出发,利用庞特里雅金最大值原理,研究了给定斤斗进入速度、高度条件下使斤斗顶点表速最大及给定俯冲角和俯冲速度条件下使俯冲改出高度损失最小的过载控制,给出了计算战斗机斤斗和俯冲最大允许边界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飞机斤斗飞行的基本运动关系和操纵动作要领。以双纲斤斗为例,指出了双机编队复杂特技科目中存在着突出的上赶下掉现象;并阐明了上赶下掉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重点探讨了保持双机斤斗编队距离的操纵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修正计算式。最后,为保证飞行安全,分析了双机斤斗飞行易出现的主要偏差、特殊情况、修正方法以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眼镜蛇—超大迎角机动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曙光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1):26-32
为了搞清完成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力学机理,对眼镜蛇机动这种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有效防止横航向偏离,则RSS飞机应该能够完成这类机动飞行。为完成此机动,要求飞机在大迎角下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而对于发动机推力没有过高要求。气动力迟滞、重心位置、进入速度及高度等因素对动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如αmax、θmax、减速性、航迹保持及完成时间有不同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杰 《国际航空》2014,(12):20-23
在第十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俄罗斯功勋飞行员谢尔盖·波格丹驾驶08号苏-35S战斗机,在珠海上空展示了精彩绝伦的超机动性能,凭借着推力矢量发动机做出了藐视重力的特技飞行动作,成为本届航展最抢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歼击机超机动飞行性能具有很高的战术价值 ,开发这种价值对空战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了超机动攻击的智能控制方法和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技术。采用 3个三层BP网络重构了超机动飞行控制系统 ,应用“论域及增益在线自适应调整”的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火 /飞耦合器 ,并提出了超机动攻击的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方法 ,构造了实时分布式三维动画仿真平台 ,仿真结果逼真、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飞行任务的飞行品质的评估方法.介绍了基于飞行任务的飞行品质评估方法的流程,以及常规迎角下机动动作的选取方法与大迎角下机动动作的选取方法,分析了标准评估机动任务库的选取方法.以实际飞行任务和战术要求为依据,建立了标准评估机动任务库,并明确了各机动动作与飞行品质分析的对应关系,飞行品质评估的环境组成.并基于大迎...  相似文献   

15.
马玉香 《试飞研究》2000,(2):2-10,19
本文介绍一套固定翼飞机操纵品质验证机动动作的制定。首先回顾了过去25-30年重大的飞机操纵品质研究,并且汇编和分类列出了有关的飞行试验机动作。通过使用一种面向任务的方法,根据要求的精确度和进取性对机动动作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汇编,用现有的、经过改进的和新确定的机动动作制定了一个初步的验证机动动作集。目的是在试飞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评价这些机动动作。为此,采用了一项投资计划和许多“附属”计划来评价各种不同的机动动作。本文概述了这些计划的最主要方面。另外,详细描述了一个典型机动动作-探管锥套式空中加油机动动作的制定。由于这项计划的限制,不可能在合适的试习环境中评价所提出的全部机动动作,文章最后概括了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对未来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飞行程序是一个机场能够提供航空器正常起降,保障航空器安全、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机场组织实施飞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建设导航设施的基本依据。飞行程序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航空器运行的安全和效益,同时也影响到机场的使用效率。一、飞行程序设计飞行程序是根据飞行仪表和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这种机动飞行是从起始进近定位点或从规定的进场航路开始,至能完成着陆的一点为止,如果不能完成着陆,则飞至等待或航路飞行的超障准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问与答     
yaysyby-m 问请问苏-47金雕属于什么布局,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答:从气动布局看,飞机采用串列三翼面结构。与常规布局的战斗机相比,它能在亚声速飞行时保持最好的气动性能;与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综合使用,能使飞机在空战中保持绝对优势。该机在试飞中能以90度迎角飞行,完成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机身扁平,表面缝隙较少,还采用了雷达吸波材料。采用前掠机翼布局,布置有机翼翼根  相似文献   

18.
<正>苏-27战机"眼镜蛇"机动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当时驾驶飞机的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普加乔夫,他在低空完成了一个动态减速机动。从实战角度讲,当己方飞机被敌方飞机从后面"咬住"后,通过这个机动可以很快地减速让咬尾敌机前冲,使自己获得向其后半球发射导弹的攻击机会;但完成该机动动作后自身速度很低,敌机会依靠速度优势爬升高度并重新占位,反过来进行攻击。本文暂不讨论"眼镜蛇"机动本身的实际意义,只是希望将苏-27飞机"眼镜蛇"机动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飞行品质规范适用范围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用基本战术机动动作和相关连接组成的机动动作链进行飞行品质评价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三个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机动动作链的飞行品质评价方法是对现有飞行品质规范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刘浩  王昊  孟光磊  吴昊  周铭哲 《航空学报》2021,42(8):525838-525838
针对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的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和模糊灰度理论的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典型飞行参数与机动动作的因果关系,根据专家经验与先验知识构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机动动作识别模型,推理得到战斗机机动动作识别结果。然后,建立战斗机飞行训练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战斗机机动识别结果选择飞行训练评估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建立灰度模糊评估矩阵,结合飞行训练过程中各评估指标的飞行数据得到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根据飞行过程中的参数信息进行机动动作识别及飞行训练评估,提高了飞行训练评估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