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河 《太空探索》2003,(2):38-39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事业团开发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也称作绿色-2,因为它是1996年8月发射并经过10个月的运转出现故障的地球观测卫星绿色-1(即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机理,世界不少国家都制订了地球观测卫星的研制发射计划。有些地球观测卫星已在空中运行,有些正在研制中。研制与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的主要国家有日本、美国、欧洲及加拿大、中国和印度等。 日本 静止气象卫星(GMS)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系列是为了改善日本的气象业务和研究有关气象卫星技术而研制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进的世界气象监视网  相似文献   

4.
纪实  宏仁 《国际太空》1990,(2):23-25
在地球的环境日益遭到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我们星球的情况下,利用卫星从空间监视地球的技术正发挥着新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航宇局(NASA)率先提出了一项耗资150~300亿美元,为期15年的地球观测使命(Missionto Planet Earth)计划。根据这项计划,美国、欧洲和日本将研制和发射新的大型地球监视航天器。苏联最近也提出请求参加这项计划。地球观测使命计划内容为跟踪全球的环境变化,研究陆地、海洋和空气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此项计划,再加上空间站计  相似文献   

5.
世界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TS),即美国陆地卫星1号是1972年7月发射的,现在日本接收的是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遥感图象。位于日本埒玉县鸠山上的宇宙观测中心(宇宙开发事业团)把接收、处理的资料发送给全国的用户。法国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其数据资料将用于世界性商业服务方面。为了适应这些急剧发展的世界趋势,日本正在研制以获取海洋信息为目的的海洋观测卫星MOS-1及以获取陆地信息为目的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海洋观测卫星MOS-1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和臭氧层的破坏等越来越明显,而人们还没有达到把地球作为整体捕捉跟踪对象进行环境变化预测的地步。为了全面掌握地球系统的动向,NASA提出了地球观测系统(EOS)的构思,该计划是将几个空间站分别发射到静止轨道、极轨道和小倾角轨道上的宏伟的观测计划。由于EOS计划规模庞大,不仅美国,而且欧洲、日本、加拿大也积极响应,成为该计划的参加国。经过研究论证结果,第一阶段是由NASA,和ESA各向极轨道发射一颗观测地球的极轨平台,这就是IPOP,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美航宇局发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当时,为了卫星数据的分析工作,日本一些科学家参加了陆地卫星计划。这标志着日本空间地球观测活动的起步。1978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在东京附近建立了一个地球观测中心,并在翌年开始直接接收陆地卫星的数据。1976年,在各方面专家小组的支持下,NASDA开始进行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调研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计划概况日本的地球观测卫星,是在日本科技厅(STA)的领导下,由“日本空间研究机构”(NASDA)具体计划与开展研制的。 1978年,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SACJ)制定了“日本空间研究方针的概要”。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建立地球观测技术并逐步使卫星走向实用化,日本应当研究自己的海洋观测卫星和陆地观测卫星系列。目前,日本正在考虑的有三颗海上观测卫星(MOS-1,2,3)和两颗陆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极轨平台(JPOP)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早些时候曾提出极轨平台的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现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自己研制)。该平台将在南北横跨地球的最适于地球观测的极轨道上运行,是可按一定时间间隔观测地球表面的空间飞行器(图见封三)。 NASA、ESA、NAS-DA建议以国际合作的形式研制极轨平台以代替地球观测卫星。利用极轨平台的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可更换观测仪器的有利条件,可获得高精度、多种类、大量而廉  相似文献   

13.
国外海洋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球观测卫星,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发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能力的对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14.
宋河 《国际太空》2003,(1):16-16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是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5种最先进的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全球海、湖、云、雨、雪、冰等变化情况和植物分布状况,能够提高台风预测精度,对研究地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大有帮助。 1996年8月17日,日本用H-2火箭发射了ADEOS-1。其运行轨道高度为831km,倾角为98.6°,周期为101.2min,重复覆盖周期为41d,…  相似文献   

15.
寒松 《国际太空》2013,(9):37-39
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GMS-1),以后陆续发射了5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一直运行到2003年,在这期间,东亚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卫星观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中国在风云-2卫星未稳定运行前也依赖"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特别是对热带气旋的监测。接替"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是日本"多用途运输卫星"(MTSAT)。"多用途运输卫星"系列是日本运输省和日本气象厅合作投资的多功能(气象观测和飞行控制)卫星。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多用途运输卫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已明确搭载在“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2(ADEOS-2)”上的3种探测器。ADEOS-2是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的后继星,拟于1997年发射。 ADEOS-2搭载的探测器如下: AVNIR的改进型该探测器和ADEOS上的相比有如下不同:①增加可见光3波段、近红外1波段的观测波长范围;②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最大为8 m。用它观测植被的地表变化和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5年12月,日本已发射的陆地卫星包括"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和"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系列,它们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但遗憾的是,ADEOS-1卫星因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完全失效,在轨寿命不到1年;ADEOS-2卫星于2002年12月发射,但在2003年10月24日突然与地面站失去了联系,这对日本的地球观测计划可谓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CSIC)寄予厚望的2颗"情报收集卫星"(IGS)在2003年11月29日发射时,由于火箭故障导致星箭俱损.因此,即将发射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从1977年开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对地球遥感卫星用的所有分系统进行研究,并引进建立了美国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现已掌握了利用先进计算机判读陆地卫星照片的技术,并把照片提供给日本防卫厅,作为监视苏联远东军事部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86年起,日本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1A”。目前,这颗地球资源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日本的这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是海洋观测卫星的后继星。日本决定于1992年1~2月间用H1火箭发射它,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探测  相似文献   

19.
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是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其主要目的是观测海表面颜色及温度等海洋现象,其次是确定有关地球观测卫星的基本技术。最近MOS-1飞行星的总装已经完成。星体为箱型构造,仅在单面展开太阳电池板。它将于1987年1~2月用 N-Ⅱ火箭8号(二级式)发射。MOS-1的研制是在以日本电气公司为主,三菱电机、东芝、富士道等公司协助的共同组织下进行的。它的观测数据除了在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地球观测中心(崎玉县鸠山町)接收之外,还决定在泰国接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1(ALOS-1)。到2011年5月12日该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为止,卫星在轨运行5年3个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令设计队伍、开发人员和用户都比较满意。然而,这依然无法满足广大用户对高精度地球观测卫星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使决策者、设计和开发人员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在大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总体设计水平上与美国、法国等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分辨率和广域观测等技术水平方面。为扭转这一局面,使对地观测卫星尽快进入市场,赢得更多用户,经一系列研究和调整,日本最后决定研制并计划于2014年和2015年初先后发射ALOS-2雷达卫星和ALOS-3光学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