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影子世界     
1908年夏季的某个夜晚,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出隆隆巨响,据说相隔千里之外的人们都听到了这雷鸣般的声音。究竟发生了什么?无人得知,因为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荒野。此事件当时引起了俄国人和欧洲人的轰动,他们相继派出了科研调查小组,前去那里察看。结果他们说,约有2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呈辐射状被推倒,但却找不到爆炸形成的巨坑。那么,这个威力强大的破坏者是谁?科学家提出了一连串的凶手名单,诸如地震、彗星的陨落、大陨石碰撞地面等,可是都经不起人们的核查,而被一一否决;以后科学家又提出了微型黑洞、反物质块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宇宙三禁律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经提出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物理学定律容许无限发达的文明做些什么?又严禁他们做什么?卡尔·萨根推测,在遥远的将来,无限发达的文明将可能实现一些今天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甚至实现像“暴胀论”创始人艾伦·古斯提出的用9千克物质再造一个宇宙的这类疯狂梦想)。但仍有些事情,人们一直梦寐以求,不断有人绞尽脑汁论证它的可行性,但却永远是一个神话。用物理学家的话说:“宇宙禁止这种事情发生”。时间机器、空间捷径以及超光速运动可能就是这种事情,我称之为宇宙三禁律。时间机器:美梦…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4,(12):37
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猛烈爆炸,并伴随有光、声和力的现象,亮光使高加索地区在户外能看书,1000千米外能听到声响,冲击波杀死几百头驯鹿,15千米内的树木被烧焦,30千米内的树木被推倒,爆炸威力相当于1500颗扔在广岛的原子弹,但却没有留下爆炸坑穴。对这次大爆炸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如反物质、外星人飞船、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等等。  相似文献   

4.
果然是外星人来访过地球了?遗憾的是,迄今几乎没有清晰的物证。所有证据仅是目击者的证言。但那些证言真的是可信的吗?其中不乏有为了出名而捏造被诱拐的说法。从另一方面说,值得提起的真实证言也不少。那些遭遇者大多仅是说自己的体验,还有什么能够比自己遭遇的不可思议的事件更能令人吃惊的呢?在被诱拐事件中,由警察或飞行员做出的目击报告更让人可信,这是因为他们的职业造就了他们在一般事情上不会大惊小怪,善于冷静观察事物的特点。所以,下面介绍的“约克郡事件”,单从受害者是警官这一点上就值得引起重视。1980年11月…  相似文献   

5.
问:美国航空航天局到底有没有认真对待公众对UFO事件的狂热? 答:根据我的经验,但凡被明确且正式问及,美国航空航天局都会出台一些官方指南,力图为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并给予指导和解释,但这些举措往往被无视或者故意曲解了。根据从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公众信息工作的人员那里获取的信息,我必须非常遗憾地说,上述工作人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对公众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1,(4):28-28
李雪麟:外星人到底在宇宙的哪个角落呢?我认为在黑洞里!首先,那里是整个宇宙中唯一我们看不到内部结构的地方;其次,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几乎把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探寻过了除了黑洞内;再者,如果外星人不在我们最先进的仪器能探测到的范围之内,它们不可能那么快、那么频繁地拜访我们,地球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UFO事件,  相似文献   

7.
单峰 《飞碟探索》2003,(2):30-31
新世纪的第一年,2000年10月7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在人民大会堂做了《物理的挑战》的报告。他指出,21世纪人类科技面临四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全宇宙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这不由使我联想起1994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凤凰山的UFO接触案;联想起目击者孟照国三次被外星人接走并登临飞碟的事件;联想起哈工大陈功富教授对此所做的调研和报告。那么,孟照国的经历和李政道先生的暗物质理论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外星智慧生命真的存在吗?如果它们存在,对我们地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8.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现代不明飞行物研究历时三十多年,其间究竟哪些事件值得我们长久回味?又有哪些事件改变了国人对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这是一个诱人的话题。有赖于北京UFO研究会张靖平先生的协助,最终形成了这个专题,使我们有机会对这一历史进程做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张先生为此付出甚大,这里特致谢意。同时。我们也把这个专题作为礼物,献给一直默默致力于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他是空中怪车事件采访第一人,可以说就是借由他的笔,空中怪车事件才在短时间内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在采访他之前,我做了案头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宗华  张珂  森凤 《飞碟探索》2010,(6):26-28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人类的历史不过短短200多万年,而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历史中,直到距今38亿年前,才在海洋中出现了构造极为简单的原核单细胞菌藻类生物。之后又是茫茫30亿年,地球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以及冰封地球的雪球事件,仅孕育出蓝藻、绿藻等低等生命。直到距今5. 45亿年的前寒武纪,生命的奇迹才在这一刻突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斯坦·乔顿生于1950年,是一位著名的美国UFO探索专家。他在16岁时团探索研究Kecksburg着陆事件而出名。事实上,早在1959年他还是个9岁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空中不明飞行物的爱好和研究。当时他聆听了激动人心的有关UFO的广播报道之后,就开始对研究空中不明飞行物着迷了。6年之后,即在1965年12月发生的Kecksbmp着陆事件,深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也因这起事件出了名。“我真想沉浸在那事件之中,”斯坦·乔顿解释说,“但那时我想得并不是很深远。我是从30岁以后开始收集越来越多的有关不明飞行物的信息资料。1987年,我们在格…  相似文献   

12.
UFO 信箱     
河北苏桂华:编辑同志,我爱看贵刊有关宇宙诞生年龄一类的文章,我总想不通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当时是什么?宇宙的年龄有多大?我琢磨人类不可能认识全部宇宙的原始和终极奥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接近于认清宇宙的客观面貌了,摆脱了浓厚大气层干扰的哈勃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多出了星星     
不时有许多流星划过寂静的星空,天空中多出许多在台湾看不到的星星。面对浩瀚的星空,特别在那银河中看得到的微弱小星星及看不到的之间,还有更多、更远的星系。科学家们说那些是另外的许多个银河,我不禁让我的思想飙到那些银河里去了。我有许多问题:难道只因为南方纬度低而看不到天空中多出的星星吗?这宇宙究竟有多大呢?真的一直这样大吗?是否还有其他宇宙呢?  相似文献   

14.
钱磊 《飞碟探索》2006,(7):36-38
像1947年UFO坠毁这样重大的事件何以保密这么久呢?虽然此事件是过去许多年来历届政府的秘密,但在此之前真相本该已经暴露了。大家可以想想,凭借尼克松总统本人的权力和才智,也都无法制止记者乌德沃德和伯恩斯汀报道水门丑闻。  相似文献   

15.
大家好,我是斯蒂芬·霍金,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尽管身体不能活动,只能通过电脑与大家交流,但在内心中我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思考以下重大问题: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能否打开一个回到过去的通道,或找到通向未来的捷径?我们最终能否利用自然规律成为掌控时间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UFO信箱     
编者按:我国东北地区被认为是观测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最佳地点,但是无以胜数的各地追“星”族却多半败兴而归,观测者看到的流星数量远不及专家推测的多,在日本甚至发生了两起与观星有关的意外死亡事件。流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对它的预报如此之难?看完下文...  相似文献   

17.
UFO信箱     
罗斯韦尔及其他编者按:上一期及本期我们连续刊出了李鹏的文章《全息生物学与罗斯韦尔事件》,文中所提到的“解剖外星人”影片是否真的存在?解剖过程是真是假?围绕这部影片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看完下面这篇文章,相信您将做出自己的判断。1995年8月28日这一天...  相似文献   

18.
《飞碟探索》2006,(2):31-31
针对这一事件,我不是目击者,也没对UFO问题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当然不敢结论的。对这个问题我之所以变得谨慎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电视台不久前播出的一个有关飞棍事件的解谜带给我的震撼。我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幻想小说的流行、外星生命假说的兴起、传媒对UFO事件所做的猎奇性渲染,以及主流科学家对UFO问题的漠视或回避,更激起了公众对于UFO的热情。然而,就我所见,如今UFO问题已经被一些执著的“探索者”神秘化了。许多UFO的调查者宁愿花费时间收集表面上神秘的UFO故事,也不愿花费力气寻找简单明了的现实答案。  相似文献   

19.
白剑 《飞碟探索》2011,(2):36-38
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的先祖是谁?先祖们早期的发祥地在哪里?从人类拥有记忆并懂得追溯自己的历史开始,这个难解之谜就一直困扰着人类自己。自尊心驱使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地探索着这个人类最大的谜团。  相似文献   

20.
大概谁都知道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的劫难,这就是发生于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通甫斯的事件,这一事件以流星陨落地点附近的河流通古斯河的名字命名。但是许多年后,当许多探索者们冒险来到此地时,除了发现被削平的树木外,并未发现有陨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