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驾驶员位置处法向加速度反应近似为零的条件,选择了算例飞机的纵向增稳器返馈系数。按文献[1]的结果,估算了乘座品质的改善情况,且分析了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当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操纵期望参数(CAP)接近9.81/1_x,则可满足乘座品质要求。同时,增稳器的工作范围在平尾总偏角的10%以内。但必须注意返馈系数和舵机、助力器的时间常数之间的匹配关系,以防止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中斜率为-20分贝/+倍频程段的频带过窄。如果平尾的面积相对机翼面积较大,例如(?)≥0.2,则在分析飞机和增稳器组合的动态特性时,必须考虑升降舵偏转引起的升力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飞机加装增稳系统后飞行品质的计算和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装增稳系统后飞机短周期动态特性不能用一个二阶系统来描述,按二阶系统推出的解析公式已不再适用,需要考虑新的计算和检查方法。在本文中,列出了不同规范对纵向短周期特性的要求,分析了它们的物理意义和应用于加装自动器的飞机时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一架战斗机纵向动态特性的计算,论证了该机加装增稳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三种增稳系统方案对改善短周期品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采用控制——增稳方案后,提出了重新设计控制——增稳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宏 《飞机工程》2006,(1):15-20
运输类飞机改装为新用途飞机时,常常因气动布局改变、总体布置变化和结构加强等因索引起飞机气动特性和质量特性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机身上新增大型部件对尾翼的影响,使得航向静稳定性显著减小,造成飞机飞行品质变差。为保证改型机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采取增加腹鳍、增加垂尾面积或平尾上加装端板等气动补偿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飞机航向静稳定性,利用飞控系统增稳补偿可达到有效改善横航向动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飞机控制增稳系统设计中的控制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飞行力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以高增益控制增稳系统为主来讨论控制增稳系统的主要参数的设计及其同飞行品质的关系问题.在推导带自动器飞机的运动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根轨迹、过渡过程曲线和常规飞行品质指标等多方面分析讨论,来说明控制增稳系统的几个主要参数对飞机飞行品质的影响.同时讨论了飞机控制增稳系统与机械操纵系统的相容性,并对控制增稳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飞机平尾结冰后的动态响应问题,利用结冰参数建立的平尾结冰参量模型,仿真分析了无操纵情况下平尾结冰对巡航特性的影响,以及平尾结冰后升降舵单位阶跃的纵向操纵响应,并研究了不同平尾结冰严重程度下飞机在进近与着陆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及平尾失速特性,获得了平尾结冰对飞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J-7、JJ-7飞机平尾操纵系统特性的对比分析,论述JJ-7飞机平尾操纵系统质量不平衡的作用,在实际飞行中,舵偏角对驾驶杆力输入的相位延迟较大,这是引起飞机“纵向摆动”原因之一。并就现时可能的条件下,建议改善平尾助力器之动态性能,从而改善飞机操纵系统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纵向高增益控制增稳系统为例,推导了带自动器飞机的运动方程,并以根轨迹和过渡过程曲线分析说明了控制增稳系统的几个主要参数对飞机飞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横航向动态飞行品质概述几种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的初步分析带有倾斜理想自动器飞机的横脆向动态特性分析歼击机滚转操纵效率的初步分析非对称推力时的横一航向操纵侧风中的横一航向操纵定常侧滑时的横一航向操纵关于飞机速度稳定性的判别式问题歼七机着陆进场时飞行轨迹稳定性计算飞行轨迹稳定性沉浮稳定性要求短周期模态要求三种飞机的纵向动态品质计算和初步分析用自动器改善纵向短周期阻尼特性的分析歼教五、六,歼六正反尾旋特性以及现代后掠翼谭振华刘爬方振平罗荣增顾立行李云军余松涛方城金金长江范立钦周仕林周仕林徐瑞娟张子彦南航…  相似文献   

9.
放宽纵向静稳定度飞机的平尾面积收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飞机配平角度出发,讨论了飞机的平尾面积和重心后移量对飞机纵向气动导数的单一和综合影响,推导出了平尾面积与重心后移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快速分析放宽纵向静稳定度飞机的平尾面积收益,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放宽伊尔-76飞机纵向静稳定度的平尾面积-收益。  相似文献   

10.
某机横侧向增稳系统控制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安玉 《飞行力学》1996,14(1):90-96
结合某机横侧向增稳系统控制律的设计作为实例,分析了飞机横侧向增稳系统反馈参数的选择及其对飞行品质的影响。给出了经试飞验证后的控制律参数的选择结果,并对有无增稳系统时飞机的横侧向飞行品质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横侧向增稳系统可以明显地改善飞机的荷兰滚模态品质,使之达到1级品质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The feasibility of providing flight control systems with software-managed redundancy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sufficient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aircraft attitude sensors to allow analy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SAS) sensor signals in the event of SAS sensor failures. The sens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is performed in a deterministic setting by using a Luenberger observer. A simple and efficient design procedure is presented based on Gopinath's [1] work.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proposed sens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s exercised on the L-1011 aircraft lateral axis rigid body si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with an accurate airframe model perfect reconstruction is feasible. In addition, it is also shown via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with imperfect knowledge of the airframe model (based on standard wind tunnel data), the proposed reconstruction is accurate enough to have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overall aircraf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前飞状态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建立了前飞状态的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扩展的Pitt/Peters动力入流模型将悬停与前飞状态统一起来;提出了一种适用性很强的隐式多桨叶坐标转换方法,进而取消了量纲分析及桨叶定常挥舞、摆振的小角度假设,结合Floquet传递矩阵法对系统进行了动稳定性分析。应用此分析模型对无铰旋翼直升机地面共振、前飞时孤立旋翼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验证,分析结果与试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3.
吕新波  刘振钦 《飞行力学》2011,29(2):10-12,16
经计算并和常规布局大型飞机对比分析,给出了盒式机翼布局大型飞机的气动特点;然后研究了盒式机翼布局大型飞机本体横航向飞行品质;针对盒式机翼布局本体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较差的问题,研究了提高盒式机翼布局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盒式机翼布局大型飞机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和特殊的横航向气动特性;修改布局参数对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个适合于飞机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素组合算法。考虑到元素材料屈服和/或失稳后出现的非线性问题导出了有限元计算格式。本方法已经实际用于描述××型直升机结构静力试验从开始加载到局部损伤或失稳、扩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受力状态;用于确定该机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和破坏部位,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文中介绍了数值算例及其与试验结果的对此。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具有几何耦合的非线性粘弹减摆器,在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其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扰动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多桨叶坐标转换的方法将方程变换到不转坐标系中,并与直升机悬停时的线化小扰动方程结合起来进行特征值分析;减摆器静态位移和几何耦合对直升机空中共振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弹减摆器会提高直升机空中共振稳定性;增大减摆器的静态位移会降低其有效阻尼;对于所考虑的旋翼系统来说,几何耦合可能会减小减摆器的静态位移,从而提高摆振后通型模态的阻尼。  相似文献   

16.
飞机地面运行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顾宏斌 《航空学报》2001,22(2):163-167
建立的飞机地面运动数学模型是“可操纵的”,机体有6个自由度。该模型只要给定操纵信号,就能求出前轮和飞机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飞机地面运动模型采用无滑动轮胎模型,不再引入任何人为的运动学假设,不要事先给定前轮转角,不依赖于需要复杂测定的侧向力函数,考虑了轮胎的滚动特性。对飞机的地面运动一直沿用瞬时转动中心等价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的假设。研究表明 ,飞机的瞬时转动中心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只在飞机稳定转弯时重合。  相似文献   

17.
胡国才 《航空学报》2006,27(3):427-431
建立了带机体状态反馈的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了机体反馈系数对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影响。根据Floquet理论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了系统的模态频率及模态阻尼,并用非线性模型的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机体滚转角位移和角速度反馈能有效地提高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但当机体滚转姿态角反馈系数过大时,以挥舞后退型模态为主的旋翼挥舞与机体运动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直升机出现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屈香菊  曹竹梅  王娜 《飞机设计》2009,29(5):43-45,49
基于概率观点的乘坐品质评价准则,采用极点配置方法进行了最优控制律设计,以提高大型客机的乘坐舒适性.设计过程中,特别考虑了满足飞行品质和舵面偏转的约束问题,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此设计方法能有效的改善大型客机的乘坐品质.  相似文献   

19.
杨宗耀  张靖周  单勇 《航空学报》2021,42(7):124445-124445
针对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后机身顶部狭缝进气口布局的精细化设计需求,提出了改变进气狭缝位置以及面积的4个方案,基于旋翼下洗气流和尾桨气流的简化模型进行了后机身内外流耦合流动传热数值研究,并运用正反射线追踪法计算得到了后机身3~5 μm波段和8~14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了狭缝进气口布局对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后机身气流组织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翼下洗气流对于机身两侧排出的热喷流掺混作用有所差异,存在尾桨气流时排气热喷流对喷口附近机身壁面的局部加热效应更显著;后机身顶部进气位置影响旋翼下洗气流的进气流量以及机身内部气流流动,进气口布置在后机身顶部外侧不利于旋翼下洗气流的导入,而进气口布置在后机身顶部内侧则导致旋翼下洗气流在混合管与机身壁面之间的局部流动较弱,使得该区域的气流温度较高;进气口面积增大虽有利于减小表面局部热点区域,却导致后机身上方的红外辐射强度有较大的增强。因此,进气口的位置和面积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合理的后机身内部气流组织可以提供有效的混合管冷却和后机身壁面热防护,改善3~5 μm波段和8~14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翼身融合(BWB)背撑发动机布局民机的发动机与机体流动干扰问题,以项目团队研究的某BWB布局民机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发动机进排气对全机低、高速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流动机理。结果表明:进排气效应主要影响飞机的高速阻力特性,随着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减小,机体/短舱之间流动干扰加剧,机体零升阻力增加;进排气效应对低速状态升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主要由发动机的抽吸作用对机体表面流动的干扰引起。发动机不同的进气流量会对全机的升阻力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在BWB布局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机体与动力装置之间的干扰影响,同时权衡不同进排气状态对机体和发动机当地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