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黎朗做事情喜欢深入探究。他不是那种玩文字玩图像或玩感情的人。他说话时.你能感觉到他谈的都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要是和他说话的人不够正经和他“波长”不同,他还会有点不高兴。他的声音他的凝视和他的照片中都充满了怜悯。他的严肃态度属于当代艺术家中并不“流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周岭说,他不是一个红学家,不是一个企业家,不是一个艺术家,也不是一个教育家,他是一个红学爱好者,他是一个做企业的人,他是一个写过剧本的人,他是一个教过书的人。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3.
郑爽 《西南航空》2013,(4):102-105
齐喆要我给他写一篇文章,我答应了,于是他拿来了他的画和一些资料给我看。说老实话,他虽然在美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但因为我已退休多年,所以那时并不认识他,直到有一次他提出要采访我,我才逐渐熟悉了这个在美院已任副教授的齐喆,并且知道他有很多作品参加了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我仔细地看了齐喆的画,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年青人。齐喆的画是具象的,但寓意又似乎有些深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画里面。也许这正是现代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赫尔泽是一位著名的"幽灵猎人"。4岁时,他便在婴儿室里给一群惊恐万分的娃娃们讲鬼故事了。他一生写了100多本有关鬼的书,尽管以美国首席捉鬼者自居,但他喜欢人们称他为博士或更好一点称为"教授",如果能把他看作是科学家则最好不过。他说,在西方,鬼与捉鬼一直与科学纠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周彼  刘翀 《今日民航》2011,(8):114-115
他深入文化产业,从事导演的工作,制作出各种具有震撼力的晚会,许多文化场合中都留有他的身影……生活中的周文军,他的儒雅是由内至外、令人耳濡目染的。他主张以文化的态度来看待"务侈"二字,他尤为懂得生活的内涵,更深谙生活的品位……他的生活就如同一支用艺术谱写着的乐曲,踩着创意的节拍,跃动者丰富多姿的旋律。  相似文献   

6.
夔麟龙 《今日民航》2013,(7):104-104
朱利安·阿桑奇,维基解密创始人,一个令美国政府及各国军政要员胆寒的人。他外表文静,内心却像深渊一样无法预测,被称为互联网上用键盘战斗的切·格瓦拉。如同剥香蕉一般,诸多美国军事丑闻被他一一揭开,暴露在世人面前。"秘密"的概念已经完全被他颠覆,世界进入解密时代2.0。2013年他将公布超过100万份解密文件,他将继续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15日,北京万安公墓,韩复榘的后人们为这个家族的显赫人物换上了新的墓碑。这个墓碑的主人,生前有着太多的没想到:他没有想到在他转身的那一刹那,枪响了;他没有想到他的身影永远地停留在了湖北武汉;他更没有想到身后流传着的那一连串"韩复榘笑话"。  相似文献   

8.
徐蕾 《今日民航》2013,(2):60-61
正闹中取静,是刘克安情有独钟的生活风格,也是他日臻完善的人生品格。他说,水欲静则为冰,人欲静则常守。对他而言,静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深处,蕴藏着一个墨道守正的执著追求。他与书法正是如此。刘克安对书法的爱好,源自于他的初中老师。初中时代的刘克安被老师刚劲有力的  相似文献   

9.
Joyce 《今日民航》2010,(10):34-35
一对初中同学,你读高中,他去美国,你刚上大学,他把债还清了,你大学毕业,他把房子盖好了,你开始攒钱结婚,他可能已经是美国人了。虽然有消息称福建琅岐十多名偷渡者遇难,但是,在那里却寻访不到任何遇难者信息。偷渡的风险,在这个海岛上的居民看来,如台风般寻常。  相似文献   

10.
周涛 《今日民航》2013,(2):119-119
正这时候他正蹒跚地朝着那条被苇丛遮掩着的河走过去。他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得很慢,显得笨拙。他走路的姿势,有一种幼儿刚开始学步时的陌生,还有一种久卧病榻的人初次下地时的荒疏。每一步跨出去,都含有试探、不自信的意味儿,而他的身躯又那么沉重,这就使他很像野兽直立起来的样子,像一只熊。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你快乐吗?"的调查,据说,回答百姿千态,笑话连篇。人人都知道快乐,可是人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人人都有快乐的时候,可是身边总有一些不快乐的人。有的人快乐,是因为别人快乐;别人快乐,他也快乐。有的人不快乐,恰恰是因为别人太快乐;别人愈快乐,他就愈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快乐,而是因为他心中没有快乐的种子。也许他身体健康,财富充足,事业兴旺,  相似文献   

12.
刘湘晨得过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奖,他的纪录片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了4年,在电视纪录片圈里,他早已经成了世界级的大导演。但刘湘晨仍生活在新疆,并且大多数时候在下面的县城乡野里拍摄,他说漂泊已经成了他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王辉  奇科  李智 《今日民航》2010,(7):36-38
把一辆吉普车改装成一辆实用的越野赛车,所花的金钱和心血无法计量,而且永远没有穷尽。他只说:"我把越野当修行。"在这个圈子里,他是颇有声望的"智哥",拥有众多粉丝,Jeep也把年度大奖颁给了他。他的车库里还有一辆用商务车改装的房车,各种野外用具一应俱全。拍摄那天,他开的则是一辆看上去普通无奇、实则大有讲究的白色切诺基。  相似文献   

14.
叶伟民 《今日民航》2010,(4):38-38,40
这是一位将要被清退的西部代课教师,他在贫瘠的山村任教22年,教出了30名大学生。他已贫病交加,但他把自己比喻为山梁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然而,清退意味着他将要被"连根拔起"。"我不是没有机会回到城市""我不喜欢‘清退'这个词,像赶一群叫花子  相似文献   

15.
走进汪永基的家,就恍如走进了一家考古博物馆。身为新华社记者的他,有机会见证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从"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瓷器的打捞,到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出土器物和刻铭石牌的现场,都有他的身影。耳濡目染,20多年下来,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他对古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通透。  相似文献   

16.
杨光 《今日民航》2010,(7):94-95
安都,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诗书画,求学时一心向往中央美术学院的他,却阴差阳错被举世闻名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安都最喜欢老庄哲学,北大学习期间,他经常秉笔夜读,老庄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他叹服,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使他逐渐通过手中的画笔凸现出老庄文化所蕴含的"大羡"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航》2011,(8):75-76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就业于世界500强,他曾经是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理想样本。如果顺着这样的人生轨迹走下去,他无疑会轻轻松松地有一番成就,但是他却选择了回国创业,发下心愿要为祖国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8.
“……将返回丽江去完成我的工作。与其躺在医院凄凉的病床上,我宁愿死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约瑟夫·洛克在中国期间.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成为了洛克考察的总部。对他来说.丽江最开始只是一个标本场.那时他看见的只是令他欣喜若狂的植物标本;后来.丽江成了一个文化场.纳西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开始专注于纳西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舒洋 《今日民航》2012,(7):122-122
前两天,我们去看望了一位德国朋友,他叫乌维,是一位语言专家,已经在中国北京居住很多年了,汉语说得是相当的地道。近期刚好回德国出差。乌维非常热爱中国,也非常了解中国,特别是政治和历史方面,听他聊天不是一般的长知识。作为一个中国人,听一个外国人客观并全面地讲述他眼中的中国,他经历的中国,不是一般的有趣。  相似文献   

20.
豆子 《今日民航》2009,(10):30-33
在今年9月8日的飞天奖颁奖典礼上,张国立终于拿到了那个飞翔的小金人,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潜伏》中的"余则成"。"我‘潜伏'的时间比他(孙红雷)长,他演了一个余则成就拿了飞天奖,我潜伏30年了。"张国立的这段获奖感言,自嘲中透着慨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