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2月25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航空抗灾救援体系建设高层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民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中航工业集团等单位的12位院士及百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议建设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大计。专家们围绕航空抗灾救援体系建设设想、组建国家直升机救援与探测队伍、航空抗灾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方勇 《国际航空》2009,(12):18-19
建设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一项战略性任务,需要在国家层面从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谋划。中航工业认为,必须立足国情,以人为本,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构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上救援直升机现状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升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飞行特点,将能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救援体系中,救援直升机将承担搜索营救遇险人员、救护伤员、运送人员、紧急撤离、吊挂运输等任务。本文对我国目前海上救援直升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国家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凸显了通用航空在救灾中无可替代的地位。2008年笔者在本刊发表了“通用航空救灾启示录”两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指出了目前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一年过去了,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对通用航空救灾的使命、需求和实现路径作了粗浅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直升机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设我国空中应急救援体系要走一条军民结合、平灾结合、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道路;强调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管理机制及组织、救援队伍建设、航空装备提升、基础设施保障等项工作;指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注意做好科学规划,要注重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航空运输     
《国际航空》2014,(11):10-10
中国首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正式启航 中国首架承担专业航空紧急医疗救援(EMS)的EC135直升机启航仪式于10月28日上午举行,它填补了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专用直升机的空白。按规划,今后京津冀地区要形成区域整体、空地一体化救援的能力。各大医院、通航单位、救援公司和保险公司将全力支持空中应急救援,保险公司也将会推出航空医疗保险服务产品。空中紧急救援所产生的费用将由相关的保险服务来承担。10月9日,空客直升机在德国交付了这架EC135,该机是全世界EMS直升机的标准机型,装备了全套空中医疗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7.
马援 《国际航空》2009,(12):16-17
11月18~19日,2009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来自各相关领域的代表汇聚一堂,就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设想。同期举行的直升机应急救援演练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专业航空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种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常用手段,航空应急救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救援力量。目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其中,又以直升机数量不足最为严重。薄弱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与灾害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人民的热切期望不相适应。本文从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针对直升机融资租赁业务应用到航空应急救援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些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通用航空体系比较健全,在抗击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发挥出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通过与它们的横向此较,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国家通用航空的发展、国家应急救灾体系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忽视救灾成本的问题,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部门需要对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救援物资、运输、人力资源等进行经济成本的分析,总结我国应急救援中的不科学现象,并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减少救灾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2009,(3):1-1
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会的航空工业界代表就一些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向大会提交了多项议案.其中有关于建立航空抗灾救援体系的内容.也有关于组建国家直升机航空救援与探测总队的建议.其言之凿.情之切,代表了我国航空界希望为现代化国家建设出力.让航空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2.
通用航空作为民航行业的两大支柱之一,为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通用航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全国上下针对提升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3.
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规划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中国民用航空》2008,(7):20-20,22,24
2008年南方暴雪冻雨和四川省汶川地区8.0级特大地震灾害,通用航空在救灾抗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快速便捷、特殊作业、紧急运输、空中救援的优势,在大面积交通网络瘫痪、重要交通“生命线”断裂情况下,快速运送救援人员、伤员及救援物资、运送抢险急需重型机械,进行灾后防疫、电网检修等抗灾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期的《中国民用航空》将再次关注航空救援问题。2008年的6月,还在抗震救灾紧张进行的时候,本刊即第一时间开始关注航空救援问题,并在6月号和7月号连续组织了两期专题,总结汶川地震后航空救援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航空救援系统的建议。作为民航的媒体,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为率先全面总结和研究航空救援问题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5.
航空应急救援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理念。本文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系统地分析了自贡航空产业园发展川南地区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所具备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提出多种发展战略,并使用AHP方法判断发展战略优先级。  相似文献   

16.
通用航空紧急救援是指当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遇到自身力量所不可抗拒的困难或危险时,救援人员使用通航救援服务体系中的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给予快速救助和支援的行为。通用航空紧急救援场点布局研究是按照我国紧急救援的社会发展需求及必要意义,依托既有机场布局及必要的新建场点,提出我国通用航空紧急救援场点布局的方向及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空》2009,(12):1-1
在11月中旬于天津举行的2009直升机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有关政府部门、航空工业、通航公司,以及国外制造商的代表们围绕如何建设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议题提出了很多设想。这些设想既存在很多共识.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各方都希望自己成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主导力量或主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航空应急救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子系统,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不科学不完善,航空应急救援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5.12大地震时就凸显这个问题。本期本刊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论述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9.
刘世江 《国际航空》2009,(12):20-20
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应将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划分为政府应急救援和社会化应急救援两个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岩  王春生 《国际航空》2009,(12):58-60
适航性不仅是民用航空器的固有属性,同样也是国家航空器(包括军用、警用、海监、应急救援等航空器)的固有属性。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军方均已开展了军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工作。并设立了相应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我国装备型号项目管理亦正在研究引入适航性管理要素,构建国内军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