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敏 《国际航空》2010,(11):38-40
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确立了在天津建立直升机产业核心聚集基地之后,正着手对中国民用直升机产业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实施"统一研发、统一市场"重大举措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调整民用直升机生产方式,实现流程的统一。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夏群林。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整合了俄罗斯整个直升机工业,将卡莫夫,米尔等品牌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构架,为客户提供了适用于各种任务的直升机产品。这些新型直升机既可以执行搜救任务,也可用于运输,空中救援以及消防作业。在为中国市场生产中型及重型直升机时,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谨记客户的需求,而且公司还专门研发了新的配件,这样,可以根据不同任务为直升机装配不同的配件。中国是俄罗斯直升机的传统客户,因此,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短讯     
▲我国1吨级轻型直升机获准立项国家计委会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民航总局,对武汉市1吨级轻型直升机项目进行了审定,1996年5月份已发文批准立项,与此同时批准成立武汉直升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直升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套引进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公司的质保体系,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整合了俄罗斯直升机工业,是新直升机工业联合体的专业管理公司。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旗下乌兰乌德航空厂生产的米-171E多用途直升机目前已交付中国32架,并期待与中国保持稳固的合作关系,继续推出可靠、高效、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这次会议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实现一分为二的重要改组之后,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国际合作贸易局和中国直升机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性直升机研讨会。会议以“市场与合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几乎囊括中外直升机界主要制造商和目前国内主要直升机用户及未来重要潜在用户在内的百余名代表。第二集团公司池耀宗副总经理、国贸局唐华副局长及直升机公司的王建秋总经理分别就中国直升机工业坚持走国际合作道路及必须努力面向和积极开拓国内直升机市场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国外直升机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李果  孙伟 《国际航空》2006,(6):39-41
国外直升机制造商对我国市场的虎视眈眈,使我国直升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毫无选择地要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作为我国直升机行业的管理者,王斌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直升机工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描述了昌飞在中国未来直升机工业发展中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几乎集中了我国直升机钡域全邵的科研、生产力量,是我国直升机产业当之无愧的"国家队".在中航工业改组迄今的两年多时间里,中航直升机公司在改革、重组、发展、整合的大政方针之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十二五"的发展目标也已清晰.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直升机工业再展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困顿期后,俄罗斯直升机工业正积极重整旗鼓,力图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所作为。相关的经验教训和措施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国直升机工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稳步的发展,各行业各部门对直升机的需求正目益增加。为了满足各界用户的需求和进一步推动我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中国直升机公司、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会同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美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发展迅速,直升机在国家医疗救护和公共安全网络的构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贝尔直升机作为全球知名直升机制造企业,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时刻不忘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服务网络。近几年,受多用途、执法和紧急医疗服务(EMS)类直升机需求增长的刺激,我国民用直升机数量逐年增加。据亚翔公司《亚太地区民用直升机机队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已拥有各型直升机772架(包括贝尔直升机169架),较2018年净增45架,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观光旅游,以及包括电力巡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