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同顺  奚勇  印剑飞 《上海航天》2021,38(3):163-170
针对未来红外制导导弹对空作战面临的对象日趋多样、目标隐身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对抗技术广泛使用、战场环境更加复杂等重大挑战,分析了对空红外制导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梳理了现代战争对下一代对空红外制导技术的军事需求,提出了对空红外制导的关键技术,包括弱小目标探测、自主目标识别、双多波段红外探测和多模复合制导等,并对相应关键技术的内涵、发展趋势、技术途径及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为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点源探测方式的红外制导导弹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从点源探测方式向红外成像制导发展的过程和两种红外制导方式的特点,并从探测方式、探测元件、敏感波段、扫描方式、信息处理几个方面指出了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对红外制导信号衰减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对红外制导信号的衰减研究,对红外信号的探测与制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文中主要介绍了红外制导信号的衰减机理,提出了计算排气羽流红外制导信号衰减的有效方法,编制了计算软件DROP,用该软件计算了水雾及颗粒群的光谱透射比,并与SIRRM软件的计算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数据基本一致,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红外模拟器的导弹抗干扰仿真与评估技术可用于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性能的研制、试验和性能评定,是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性能研制的必要手段。介绍了基于多源红外模拟器的导弹抗干扰仿真与评估系统组成,并对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外制导导弹在实战对抗环境中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的现状,对国外基于建模仿真的武器系统试验评估的规范、环境、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了析因、均匀、拉丁超立方、正交等试验设计方法在评估试验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分析、一致性检验和贝叶斯数据融合的评估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针对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的评估理论方法体系。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评估中从理论走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红外制导系统跟踪目标的一般特性的和战斗使用过程着手,通过分析目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特征,指出为了在整个红外波段内,对较先进的点源红外制导导弹进行更有效的干扰,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装备的红外诱饵弹的性能,以提高其战斗使用效能,达到更有效抗红外制导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春明 《中国航天》1991,(10):11-15
本文评述了国外第一、二代追踪热点目标红外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的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美国陆军高级仿真中心的红外仿真系统等红外仿真设备;论述了国外第三代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的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电阻元阵列、薄膜式可见光/红外图像变换、激光扫描VO_2薄膜调制、液晶调制等较有前途的红外图像生成技术;此外,还介绍了我国红外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正>红外制导武器系统,特别是小型红外制导导弹多采用3~5μm、8~12μm波段工作的InSb、HgCdTe红外探测器。它们要在70~100K范围内的低温下工作(一般80K左右),以获得足够高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低温制冷是这一类红外探测器不  相似文献   

9.
提高红外制导系统抗红外干扰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制导系统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也面临着抗各种红外干扰的问题.简要介绍热点式和热像式两种红外导引头,着重讨论能够提高红外制导系统抗红外干扰的各种技术措施,特别论述了那些在现阶段具有实用意义和发展前景的能改善和提高热点式红外导引头抗红外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自推进红外诱饵发射后通过自身动力飞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载机平台的运动特征,能有效对抗具有运动轨迹识别能力的红外制导导弹.介绍了 自推进红外诱饵的工作原理,国外自推进红外诱饵的发展现状,先进红外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及抗干扰措施,分析了 自推进红外诱饵对先进红外制导导引头的干扰机理,为机载红外对抗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视线角速度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获取精度较差,无法满足导弹制导指标要求的问题,根据红外导引头角跟踪原理,比较研究了直接微分法、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方法3种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方案。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微分法和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均不适用于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将控制系统设计为二阶无静差系统,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外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  相似文献   

12.
汪朝群 《航天控制》2005,23(1):76-78
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现在不再是利用单一的雷达或者红外寻的 制导方法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而是采用多谱段组合的复合寻的方法实现对 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指令的形成。目前最常用的复合寻的是射频与红外复合寻 的。因此,要在内场实验室内进行复合寻的制导系统的性能验证和评估,半实物 仿真试验是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射频/红外复合系统半实物仿 真试验的可行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圆台形红外加热笼仿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真空热试验中,圆台形航天器通常选用圆台形的红外加热笼作为外热流模拟装置。文章对圆台形红外加热笼模拟热流进行仿真计算,分别就红外加热笼与被加热面的平行距离对边缘效应的影响和红外笼的锥角对边缘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红外加热笼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航天器表面热流密度模拟的均匀性。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圆台形航天器进行真空热试验时的工装设计。  相似文献   

14.
真空热试验中通常使用红外灯阵作为整星试验和太阳电池板试验的外热流模拟装置。文章从平面灯阵的研究出发,建立了使用红外灯阵作为外热流模拟装置时到达被加热面热流密度的计算模型,对影响热流密度均匀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外灯阵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热流模拟时卫星表面的热流密度均匀性。研究结论可以用于指导真空热试验所用红外灯阵的工装设计。  相似文献   

15.
张琰  张宏俊  张励 《上海航天》2002,19(5):27-30
为提高半实物仿真技术在便携式红外旋转导弹制导系统设计和研制中的应用效果。就提高红外系统仿真精度与可信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分析主要误差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经与数字仿真和靶试结果比较,证实改进后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在某定型型号导弹导引头性能、制导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以及故障诊断、复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基于两种规范型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然后用该法解决了空间拦截红外末制导中拦截器与目标相对距离的估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红外/雷达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中的时间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分析了适合于红外/雷达双模复合制导背景下数据融合的3种时间校准方法,以校准误差为标准,时间片和目标机动为影响因素对这3种方法的校准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首次对传感器测量噪声在校准中的传播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分段线性插值方法计算最简单,对噪声在校准过程中传播的不确定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时间片和目标机动均不敏感,它满足了双模复合制导对数据融合时间校准方法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分段线性插值在双模复合制导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分段线性插值方法的时间校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红外诱饵等空间特定目标是对抗红外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双色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灵敏度不断提升,目标识别能力不断增强,这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的逼真性提出了要求。通过改变空间特定目标表面发射率控制其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使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出了对空间特定目标表面红外辐射特性的调控方法。此外根据所确定的表面发射率、可见光吸收及红外发射比例以及内热源功率,选择合适的表面材料以及热功率施加方法,在保证空间特定目标表面机械性能的同时,使空间特定目标满足光照及阴影区的双波段红外辐射特性要求,并进行模型的制作以及热真空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目标本身辐射的红外能量,实现对运动目标状态的精确测量,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精确制导技术。由于红外干扰及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在制导系统的分析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红外抗干扰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当存在点源目标的干扰时,红外精确制导系统中实现目标识别和信息处理基本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为在导弹总体设计中合理确定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研究提出了基于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分析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确定办法。建立了典型平台导引头的隔离度寄生回路模型,利用频域法解析分析了两种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下导引头隔离度传递函数、隔离度寄生回路和导弹制导系统特性的差异,利用劳斯判据研究了制导参数对寄生回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合某红外导引头,在典型飞行条件下数值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直接影响导弹制导系统性能,不同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下隔离度寄生回路特性不同,进而导致制导系统性能出现较大差异,而确定导引头的隔离度特性有助于选择合理的视线角速度提取方式以提高导弹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