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空间探测的历史 ,经历了地面无线电探测、探空火箭探测、卫星和飞船探测几个阶段。进入空间时代后 ,空间探测已经是一种分工非常精细、内容非常广泛的高技术领域 ,并且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 ,人类将从认识和探索空间环境 ,转而进入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及资源。应用卫星的大规模发展和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 ,使得空间探测已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索人类新的活动疆域、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全世界共同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探测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拥有空间技术实力的国家在 2 1世…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一林 《太空探索》2000,(7):12-19
21世纪,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迄今,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矿物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千百年来,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国际宇航界近年来重提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将月球作为人类向太阳系进军,载人飞向火星的前哨阵地和后勤支援基地。月球基地除了具有近地轨道空间站的优点外,还有它独到之处,如不需要轨道维持系统,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矿产资源等。当然,建立月球基地不是一二个国家能担负起来的,它将是世界范围空间合作的产物。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回顾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直到阿波罗载人登月这一历史壮举,并向读者介绍一点国际上对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曾预言道:“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话题还为时尚早。” 殖民月球为哪般?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在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探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  相似文献   

6.
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是人类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诸多基础学科观测和研究的基地;是研制和生产特殊材料与生物制品的理想场所;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  相似文献   

7.
尤信 《国际太空》1995,(10):8-11
当前整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严重问题:地球上的人口急剧增加,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生态及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及环境的恶化表现在多方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频繁、土地沙漠化、生物品种大量灭绝等。这一切不仅破坏今天和下世纪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子孙后代的发展、甚至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基本上没有可以用来系统描述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观测数据。根据古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地球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变暖和变寒…  相似文献   

8.
资源与环境艰难的抉择刘岩环境、资源与发展是90年代的一个广泛话题。以致于一些科学家整日梦想从理论上论证人口、资源、环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从而为政治家们的决策提供“灵丹妙药”。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人类产业的转移则会发现,这是一种梦想———一种永远无法...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04,(12):12-1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大约30多年前,一些预言家曾指出,在“阿波罗”计划之后将出现商业空天飞机、大型轨道空间站以及人们将在地球和逐渐扩大的月球聚居地之间往返飞行。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着手建造国际空间站,还在验证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技术。除此而外,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人类空间探索与开发初始计划还预想了利用地球以外的资源和开发创新性推进技术,这对最初到月球然后到火星的载人太空旅行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今后10年~15年间可能被开发的两项关键技术———月球氧和更先进的推进技术可能为今后具有更先进技术的、经济的月球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1.
开发利用月球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中国终于要探月了! 关于探月的意义,有政治、科学、技术、经济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和利用月球,即开发和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和环境。月球上的确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地球上所有的元素,月球上基本都有,但是否有开采价值,还是疑问。而人们真正感兴  相似文献   

12.
赵洋 《太空探索》1999,(6):18-20
今年7月20日是人类登月成功30周年纪念日。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说了那句家喻户晓的话:“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从50年代初开始,美国动员了30万名科技人员,投入255亿美元资金才抢在苏联前面迈出了这一步。那么拥有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航员,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的苏联又怎么在登月竞赛中落在了美国的后面呢?前苏联政府一直否认自己有登月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事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苏联的确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而且距成功仅一步之差。  相似文献   

13.
有人指出 ,本文标题中的“浮出水面”应改为“升入太空”。但还是不改为好 ,因为当前谈论空间太阳电站何时能升入太空尚为时过早 ,只能期望它早日列入计划 ,开始地面研制。本文将简要回顾空间太阳电站概念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历史 ,述评其发展前景 ,探讨何时能出台一个研制计划向世人公布 ,故标题中借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浮出水面”。1 引言人类已经进入了 2 1世纪。在新世纪中人类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人口膨胀三大问题。其中环境和资源这两个问题都与发电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 ,人类发电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地下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载人航天的成就是人类登上月球、发展航天飞机和建造大型空间站;21世纪,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是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所谓重返月球并不是重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的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停留几个小时或几天,而是将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须建造月球基地。所谓月球基地就是航天员在月面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障航天员在月球恶劣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建造月球基地首先要了解月球,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否则就不可能为月球基地正确选址,也不可能很好完成基地建设和在月球上的…  相似文献   

15.
季明 《飞碟探索》2007,(6):46-47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警告人类的一种动作;而民间则说是天狗要吃掉太阳,所以要敲打碗盆把天狗吓走.其实,日食只是一种掩蔽现象而已.日食的主角是太阳,但实际上最关键的角色是月球,而地球只是一名刚好路过的观众而已.日食是月球遮住了太阳,影子落在地球上,所以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一群曾经摆脱地球引力的人聚会,他们谈论些什么?9月10-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91名航天员参会。他们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飞天之旅——太空飞行那些事,真的很奇妙。从对抗到合作:人类飞天经典时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11年写下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行后30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又在考虑重返月球的问题。2002年9月12日,在美国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名称是“2002年以后的月球:月球科学和下一步探索”。会上各国科学家讨论了21世纪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登上了月球,真正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月球人"正是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9.
第五节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一天是人类航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矗立着高达38米的银白色多级运载火箭。一位年轻的苏联军人在迈上通向“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阶梯的最后一级时,对着前来欢送的人群高喊一声:“再见!”然后走入座舱。他就是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飞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使者尤里·加加林…  相似文献   

20.
人类起源、生命起源和宇宙起源,是人类一直关注的三大问题.达尔文学说认为,人是由猿进化来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考古科学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多数人也就接受了这两位伟人的观点.但是,近代生物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生活习性更接近于海豚,这就促使我们开始了对人类起源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