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试验卫星V(ETS-V)是日本最早的静止三轴定位卫星,它采用了多种最新技术,1987年8月用H-1三级火箭发射成功。ETS-V上装有叫作AMEX移动通信用的转发器,利用AMEX可以对飞机、船舶、陆地移动体进行各种通信实验以及测位实验。  相似文献   

2.
说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能为武器的准确投掷;卫星、飞船、飞机、陆上车辆和海上舰船的途中导航;飞机进场着陆;摄影绘图;大地测量;飞机会合加油;战术导弹的导航系统修正;空中交通管制及搜索营救等应用提供精确的三维导航信息。该系统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1米/秒,授时精度为百万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3.
刘殿文 《国际太空》1990,(12):16-18
日本利用ETS-V卫星进行了车、船和飞机等移动体的医疗急救实验。实验证明移动体卫星通信急救医疗系统是可行的。但实验中没有进行多路信息同时传送的试验,心电图传送中也没有加入重发请求的误码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固定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为了进一步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现又制定了移动卫星通信实验计划,将利用技术试验卫星 V(ETS-V)进行H-1三级火箭性能试验和移动卫星通信实验,这些实验结果将对发展移动卫星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7年9月14日到10月16日在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召开了世界无线电行政管理局代表会议,讨论给移动业务分配频率问题。会上决定了用于飞机、汽车和船舶的卫星通信频率。这将对今后各国移动体卫星通信政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飞机用的卫星通信。会议就1.6/1.5吉赫是否分配给飞机、汽车作卫星通信用是有争议的。日美欧尽管认为飞机卫星通信的必要性,但在各自卫星系统分配的频率问题上是对立的。飞机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在世界上统一,而各国却独自在研究,因而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卫星  相似文献   

6.
我国辽阔的海域、丰富的资源,为远洋运输、内河航运、渔业生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有效监管,在国民经济发展、海洋权益保护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是确保海上信息通信及其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也为我国海上卫星应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总结和交流国内外海上卫星应用现状,促进海上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7月21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海上卫星应用研讨会”,主题为“推广海上卫星应用,助力海洋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移动通信发展很快,利用通信卫星进行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体的通信已经开始实验,并取得了实验数据。日本通过技术试验卫星5号和6号确立这方面基础技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利用海事卫星Ⅱ试验飞机卫星通信;美国和加拿大的移动体通信卫星即将发射。本文介绍移动体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预定在1987年夏使用 H-1试验火箭(3级式)发射技术试验卫星 V(ETS-V),1983年已开始正式着手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25日,运输省向大臣咨询运输技术审议委员会会长东京理科大学校长吉识雅夫,询问运输省空间技术发展方向。咨询内容有气象、海象观测、船舶搜索与营救、飞机管制等。会长说,为适应世界正在开拓的利用卫星之路,对新技术发展应随时作好准备工作;以移动体为对象的数据收集、定位和通信,要提供适应于各界的信息。运输省提出了“运输省卫星系统”发展的设想。到目前为止,运输省把气象观测扩大到本省卫星利用、移动体定位、通信、资源勘察方面。这样,可能会  相似文献   

10.
天兵 《太空探索》1996,(4):18-21
今年4月3日,第三代第一颗“国际移动卫星—3”(原名“国际海事卫星—3”)由美国“宇宙神”火箭发射成功,它将开辟移动体通信的新天地。 移动体卫星通信的诞生 在没有移动体通信卫星之前,在舰船、飞机和车辆等移动体上,人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27日,"2015中国海上卫星应用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来自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交通运输部、海洋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相关卫星系统运营商、设备研制和销售商以及相关媒体等12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题是"推广海上卫星应用,助力海洋产业发展",借此大会契机,各专家、学者总结和交流了国内外海上卫星应用的现状,以促进海上卫星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原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杨千里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国际太空》1992,(8):12-13
GPS的民用用户正在设计一种地面站,它将用无线电广播来修正卫星信息的误差。例如,美国海岸警备队(救难和辑私)计划花1500万美元建立约50个无线电站,用它组成的网来修正导航误差。 GPS是美国空军经管的导航系统,用于为军方的舰船、飞机和车辆导航,其定位精度为25米。GPS系统也为民用导航服务,但其信号  相似文献   

13.
九十一、GPS用于民航客机导航 自1993年12月GPS系统投入正式运行以来,世界各国的民航客机纷纷安装GPS导航接收机,作为仪表飞行的辅助手段,并正在试验作飞机进场着陆的导航工具。利用GPS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飞机进行全球、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服务,尤其在飞机飞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时更显其独特的优越性。预计在2000年左右,卫星导航将取代传统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对飞机的所有飞行阶段实施安全有效的全球导航。  相似文献   

14.
GPS是美国国防部投资并管理的军用全球全天候导航定位系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首次将手持式接收机装备地面部队,飞机使用GPS导航、定位和救援,导弹使用GPS精确制导,取得了显著效果。GPS已向民间用户提供降低了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标准服务,陆地和海上的许多民间用户已开始使用,唯独民航用户至今还未下决心把GPS作为全球导航手段。但最近一些事件表明,在苏联全球导航系统(GLONASS)和国际海事卫星的支持下,GPS将成为民航领域的主要卫星导航系统。不久前,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组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和航海家们为获得经、纬度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古希腊,早就有通过测定月蚀结束时间来获得经度的想法。1494年克里斯托佛·哥伦布曾试图利用这种方法远离海岸,但失败了。1805年梅林韦瑟·刘易斯在向太平洋的冒险航行途中,曾笨拙地利用月蚀确定其所在位置到英国格林威治的距离。161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建议用木星的4颗明亮的卫星作为天体钟来获得经度,这种方法要求对着木星卫星的望远镜稳定不动,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船  相似文献   

16.
虚拟卫星     
江燕 《太空探索》2004,(2):34-36
今天,人们可能都知道,太空中有一种名叫GPS的导航卫星星座,不仅飞机、舰船、战车,甚至城市出租车,个人旅行家也都装有或携带GPS接收机,利用GPS卫星来导航定位。GPS是英文“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升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上,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4颗卫星,可以使便于任何地方的观测者,在任何时间都能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通过接收它们的信号,确定自己的位置。严格说来,GPS系统不能称“星座”。  相似文献   

17.
如舟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89,(12):17-18
近十年来,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他们试图在不同场合(陆地、海上和空中),用不同的形式(主要是话音和数据)向个体和公用机构提供移动通信。而卫星技术在这方面可体现明显的效益,因为卫星通信较适合于移动用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需要资金、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1987年国际无线电行政大会分配了卫星移动通信使用的频率。希望承担移动通信业务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7月份在伦敦召开了称为“开创卫星移动通信”会议,提出开展卫星移动通信计划。开办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在美国有两家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将于2016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将由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年会面向各界公开征集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卫星通信和通信卫星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前沿;2、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及卫星遥感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3、卫星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及与陆地移动3G、4G、5G系统的融合互联;  相似文献   

19.
卫星移动通信是光纤等任何其他通信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卫星通信领域,因此有能力的国家和组织都在努力开发它。日本已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5号装有航空、海事移动通信的2台转发器,中心控制站与卫星间采用C频段,移动终端与卫星间采用L频段。1992年将发射的日本“技术试验卫星”6号还将开发S频段的卫星移动通信。日本波音747-200F飞机早在1987~1988年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通信试验。美国和加拿大的陆地移动通信卫星将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发射,美国将发射3颗采用L频段的移动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0月26日,201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协办,主题为"天地海三位一体的卫星服务".大会集主题报告会、设备展览会、卫星技术讲座、圆桌讨论会于一体,是业界探讨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遥感与导航定位等应用发展方向的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