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反馈机制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分析了DSS中反馈的基本特点,应用控制论,行为科学、人机工程学及系统仿真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决策状态反馈与决策输出反馈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人机交互与策略仿真两种反馈模式,研究了其对决策的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研究了引入反馈后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反馈机制的引进能有效地提高决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引入了参数估计法对规则图形三维形貌测量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差分干涉系统横向定位准确度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计算表明,在采用普通激光束径和工作台的条件下,系统横向定位准确度优于0.1μm,同时系统的复杂性和造价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上流动结构的日益复杂,兼具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高效率与大涡模拟(LES)高精度的分离涡模拟(DES)类混合方法成为现阶段工程中最有效的湍流模拟方法之一。围绕DES类混合方法中的DES与延迟分离涡模拟(DDES)方法开展工作,分析二者开关函数构造上的不同,研究延迟因子作用机理,并考察DES与DDES方法的求解能力。研究表明:DES与DDES方法在模拟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DDES方法通过引入延迟因子,保护RANS求解区域,改善模化应力不足,降低了DDES方法对交界面系数CDES敏感程度;DDES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保护,导致求解瞬时涡结构能力不如DES方法,分析与延迟因子引入比重及开关函数构造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Agent的卫星故障诊断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基于多Agent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诊断方法获取的诊断信息,在分析故障诊断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多诊断Agent的思想;并根据卫星故障诊断的特点,将权重引入多诊断Agent的诊断结果融合技术中,给出了权重的具体确定方法和改进的D—S证据理论,最后举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IRI背景场的单站电离层TEC地图重构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解决电离层TEC观测数据稀疏时重构问题, 引入IRI-2007作为背景场, 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和克里格方法重构了电离层TEC地图, 使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了引入背景场前后的重构精度. 结果表明, 引入背景场后, 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边缘地区的发散现象, 另一方面重构网格点上绝对误差在 -0.25~0.25 TECU之间的比例分别提高了约70 %和100 %, 误差统计基本呈正态分布. 可以通过引入更加精确的背景场或使用逐步订正方法进一步提高重构精度.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频率源的重要特性—频率稳定度及相位噪声的表征和测量;比较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其引入的误差;给出了避免这些影响和修正误差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国内外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测量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固定极性Reed-Muller (FPRM)逻辑电路面积优化是当前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现有FPRM逻辑电路面积优化方法存在优化效率低和优化效果差等问题。FPRM逻辑电路面积优化属于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混合人工蜂群(SMABC)算法。所提算法在引领蜂搜索阶段引入细菌觅食算法中的细菌趋化行为,使引领蜂向靠近优秀蜜源的方向搜索,提高了所提算法的收敛速度;对跟随蜂的选择概率进行改进使其依据种群的变化自适应改变,提高了所提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侦查蜂的转换条件进行改进,增加了侦查蜂在进化过程中的扰动幅度;且在进化过程中引入精英保留策略以提高种群质量。此外,提出一种基于SMABC算法的FPRM逻辑电路面积优化方法,所提方法收敛速度最快且面积优化率最高为54.62%,平均面积优化率为15.33%。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外部气流干扰、空气阻力和时变负载的不确定四旋翼无人机,考虑动力学参数未知的情况,基于自适应动态表面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闭环预定性能控制方法。将四旋翼无人机系统解耦为双环,即外环位置子系统和内环姿态子系统,内外环通过姿态提取算法连接。分别针对位置和姿态子系统,利用自适应方法对系统的未知动力学参数、空气阻力和外界干扰进行估计,同时引入新的坐标变换作用于跟踪误差,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提出预定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使闭环系统跟踪误差一致最终有界稳定,且整个动态过程中满足暂稳态性能要求。所提方法克服了系统动力学参数和负载精确已知的局限性,避免了预定性能控制设计中复杂的求逆过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龙一号等国内核电机组为实现小幅功率提升而提出的主给水流量高精度测量需求,通过对比分析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校准系数与介质密度等超声波流量计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来源。此外,从仿真和实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结合超声流量计的结构、测量原理和高温高压复杂工况等条件,对影响质量流量的声道几何因子和管道截面积两个分量,给出了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分析了实际安装环境对流量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如何评定流场流速所引入的不确定度,最终结合几种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建立了高精度主给水超声波流量计的计量溯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传统方法中引入置信度概念,从而提出一种置信的可靠性预计方法。用这两种方法分别预计单元设备、表决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一种潜在的保守性的系统性的误差得以消除,因此置信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计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LNG、LPG舱的容积计量在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了基于面片单元的舱室快速自动化扫描测量方法,论述了基于NURBS曲面的舱室建模正、反算数学模型,研究了基于NURBS曲面加密格网的舱室容积计算方法,以上研究给出了一种快速、精密的LNG、LPG船货舱容积测量及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机内测试的故障注入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内测试(Built-in Test, BIT)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对其验证和评价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使这一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故障注入的方式检测BIT性能是一种有效的验证其测试性水平的方法.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BIT验证和评价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其实用价值,着重阐述了关于BIT验证和评价的故障注入系统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总体结构框图、工作流程图、系统中各子模块的关系图以及实验数据等.在硬/软件设计实现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BIT验证实验,模拟一定数量的故障注入到被测电路中,用以验证BIT测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故障注入系统能够满足验证BIT设计指标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初步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定位解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优化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解算方法——基于优化理论的最大后验估计算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给出了算法的推导过程,该方法用优化理论的思路求解系统状态量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值.它是从系统状态量、观测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出发,将估计问题转化成优化问题,用优化问题的解法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进行定位解算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解决了定位解算中的非线性问题,并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加工误差达到纳米级的试件表面力学性能及其评价。首先,加工出表面粗糙度达到纳米级的玻璃和陶瓷两个试件,采用X射线衍射测试原理测试表层残余应力。其次,采用原理为Oliver-Pharr的纳米压痕法对试件进行破坏性实验,对比研究各参数测试结果值。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硬度具有一定联系,这对表面完整性评价、改善加工工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几种可观性分析方法及在惯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建立了惯导系统(INS)的误差模型,研究Kузовков方法、奇异值判断法和状态解耦方法等3种可观性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用于惯导初始对准的可观性分析中。通过分析,用Кузовков方法和奇异值判断法相结合,可更有效地确定不可观状态。用状态解耦的方法,可以将状态分解到相应的子空间中,之后可以选择不可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失重时球腔内液体晃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在失重状态下球形腔体内液体的晃动问题.首先分析了静液面的形状, 并用多项式构造了一类特征函数, 进而求解了球腔内液体晃动的力学特性, 并通过数字计算得到了一些晃动参数:如晃动频率、动力系数、阻尼比等.   相似文献   

17.
以一架具有飞行控制系统的飞机为对象,开展了伺服弹性(结构模态耦合)试验研究,旨在揭示该飞机的伺服弹性稳定性本质.同时,阐述了结构模态耦合试验的方法和原理,给出了典型状态的试验结果,并与计算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该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验证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低温传热及低温热导率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热导率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为设计、推算CFRP材料的低温热导率提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测量接触电阻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民 《宇航计测技术》2005,25(3):22-25,31
总结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讨论了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对四线法测量原理和消除热电势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接触电阻的间接测量法,给出了间接测量法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可以用于测试电气回路中的接触电阻,并可以应用在环路电阻标准器的计量校准中。  相似文献   

20.
Structural features of germanium-silicon solid solution crystal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silicon distribution in the crystals has been studied. All the crystals obtained under microgravity had, in spite of good external shape and facetting, a poorer internal structure than those obtained on Earth. The distribution of silicon have been shown to be non-uniform. High dislocation densitie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