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气囊在航天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一种设计高压气囊的方法,用多层面弥补材料本身的不足,以多腔体实现冗余设计。文中对如何进行多腔体的设计、如何实现多层优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单传感器跟踪多目标算法基础上扩展的多传感器跟踪多目标的一种算法,讨论多传感器异步报告、多传感器报告与目标配对,以及N次扫描近似技术在多传感器跟踪多目标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多光谱高温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焰特征研制了多目标多光谱高温仪。文中介绍了多光谱测温技术及测温仪系统构成。该系统可同时测量羽焰6个目标点的温度,每个目标点均有8个工作波长,可实现对发动机试验时羽焰流场轴向和环向多目标的温度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4.
高压气囊在航天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一种设计高压气囊的方法,用多层面弥补材料本身的不足,以多腔体实现冗余设计。  相似文献   

5.
多波束天线     
1、引言天线小型化、高性能和多功能是天线及无线电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多波束天线是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途径,近年来,为使其达到实用,有着广泛研究。多波束天线尚无确切定义,本文定义为:同一频率或大致相同的频率上,在多端输入或  相似文献   

6.
星载可移动多馈源单口径多波束天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通信业务容量提升以及热点区域动态变化的保障能力需求,设计了Ka频段多馈源单口径可移动多波束天线,研究了波束馈源簇形成方式、相邻波束馈源交叠方案、天线转动方式、波束形成网络,以实现覆盖区域的高增益通信和波束灵活调整。通过高增益低旁瓣多波束天线的频率复用设计和波束形成网络技术研究,提升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及天线覆盖的灵活性。重点改善波束扫描后的形状畸变和性能恶化问题,仿真表明,对波束幅相权值的优化可以保证天线转动前后波束增益和C/I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一独立评审小组经4个月调查后认为,洛马公司过去两年中发生的多起发射和卫星事故主要源于公司过分强调降低成本、有经验的人员流失、质量保证措施不力和滥用“快好省”的指导思想。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公司的航天与战略导弹部,特别是大力神4火箭、宇宙神火箭、战区高空区防导弹(THAAD)和雅典娜火箭等。事故多又多,洛马查根源  相似文献   

8.
一独立评审小组经4个月调查后认为,洛马公司过去两年中发生的多起发射和卫星事故主要源于公司过分强调降低成本、有经验的人员流失、质量保证措施不力和滥用“快好省”的指导思想。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公司的航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柔性航天器总体设计中基于结构与姿态控制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 方程建立了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以附件质量和微分矩阵最大实特征值为目标函数 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非支配排序进化求解算法(NSGA-II),对某柔性航天器进行了多目 标优化分析设计;最优决策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空间曲线,该优化结果对柔性卫星的总体分 析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馈式多目标多传感器系统误差融合估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强  崔亚奇  何友 《宇航学报》2011,32(1):115-122
本文对多目标情况下的多传感器系统误差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馈式多目标多传感器系统误差融合估计算法。算法首先对EX算法进行了修正,无需计算各目标状态估计及其增益伪逆,直接利用各传感器量测数据来构建伪量测,通过滤波获得局部传感器组合系统误差估计;其次,算法通过构建状态空间转移矩阵实现了全局估计到局部组合估计关系描述,并从多目标多传感器两个层面对系统误差估计进行更新,即对多目标信息进行递归融合以有效利用空间分布的多目标信息,对多传感器组合估计信息进行反馈融合获得全局估计。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能够进行多传感器系统误差的快速精确融合估计,相比EX算法在实时性与估计精度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多约束多规避区条件下的全程弹道快速优化问题。首先,分类研究了规避区的类型和基本模型;然后,重点考虑端点约束、控制约束、典型过程约束、时间及弹道链接约束和规避区约束等,构建了弹道优化的多种约束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点自适应伪谱法的轨迹优化算法,即在多区间伪谱法的基础上,引入曲率和误差判据,创新设计了自适应调整区间密度和区间内配点数的改进策略,构建了自适应伪谱法,进一步在自适应伪谱法的基础上加入检测点进行检测,采用一种基于配点间的检测点法作为解的近似误差评估准则,检验配点间的检测点处对于约束方程的满足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对初值进行猜测的情况下,以全程飞行耗时最短为优化指标,整个弹道优化CPU耗时小于5 s,终端状态参数均满足所有端点约束条件,优化弹道通过侧向绕飞,成功实现对两个规避区的规避,相关参数满足突防能力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任务组合体运行与飞船返回要求,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偏心率、指定时刻轨道高度及速度倾角等多目标特征参数的控制方程;根据组合体至飞船撤离准备各阶段的飞行特点,分析了近圆轨道偏心率中长期演化情况以及飞船返回双脉冲控制量随控制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通过两次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规划来满足不同约束的控制策略;根据撤离后飞船、天宫以及伴星的相对运动关系研究了结合规避控制的飞船双脉冲维持优化控制方案。最后依据神舟十一号任务的飞行过程,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慎钊 《航天控制》2004,22(4):73-77
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特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它通常用于验证卫星控制系统方案和性能指标。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包括将硬件接入路的卫星动力学仿真和运动学仿真。仿真计算机计算卫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转台模拟卫星在空间的运动 ;目标模拟器用来模拟作为卫星姿态敏感器的参考目标 (太阳、地球和恒星等 )的环境特性。为了将控制系统硬件接入试验路 ,必须适当地处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卫星控制系统多转台多模拟器半物理仿真方法适用于带有多种敏感器的复杂卫星仿真。  相似文献   

14.
多光谱多镜头CCD相机的光学配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多光谱多镜头CCD相机光学配准的重要性 ,以及影响多光谱多镜头CCD相机的光学配准的各种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反舰导弹末制导多尺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森堂  刘星  张淼 《航天控制》2005,23(2):36-40
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反舰导弹末制导多尺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地利用捷联惯导和双星系统信息,对雷达导引头的测量信号进行有效的校正补偿,同时又可根据系统对校正算法实时性与精度的要求,通过合理地调整滤波算法节点数来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的导引精度。该方法的有效性在某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末制导信号校正仿真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被动多站多目标的测量数据关联算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云宏  杨万海 《宇航学报》2005,26(6):748-752,797
将视线距离的概念引入到被动多站多目标的测量数据关联,提出了各观察站对于同一目标的视线之间的距离和最短的关联准则,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测量数据的快速关联算法。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目标位置的任何先验信息,从而克服了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为数据关联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樊浩  黄树彩  高美凤  韦道知 《宇航学报》2011,32(11):2380-2386
针对多传感器交叉提示多目标连续、高概率探测问题,引入动态联盟思想,提出了多传感器交叉提示多目标探测的动态联盟机制,为解决被提示传感器的选择问题建立了动态联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对每个目标形成一个动态联盟进行探测求解多个传感器动态联盟的带变异算子的离散粒子群算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更满意的解,优化了系统综合探测概率、总消耗以及所有目标联盟成员总数三种性能,与实际情形要求一致,从而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多冲量最优交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两个空间飞行器在固定时间内燃料最省的多冲量交会问题。飞行器的相对运动由线性化的C-W方程描述,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燃料最省时各冲量的时间、大小及方向。文中还讨论了初始条件和交会时间对燃料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日升 《宇航学报》2012,33(1):107-112
在多基站ISAR多运动目标回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间-调频斜率分布估计各基站多个目标的信号参数,基于CLEAN算法实现了各基站多个目标的信号分离。利用多个基站获得的目标的信号参数和多个ISAR图像,估计目标的运动参数,实现多个目标的横向尺度标定,同时给出了多基站ISAR多目标成像和横向定标的约束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多基站ISAR多目标成像和横向定标算法。

  相似文献   

20.
三路多工器     
B1B2B3三工器为同轴式三路多工器,由腔体、底板和4个TNC接头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B1、B2、B3馈电网络各自输出的射频信号合并成19路输出,完成对B1B2B3天线阵面19个螺旋单元的馈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