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概述 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是有限的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际层面,各国对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国际法上与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分配有关的规则,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国际电联)是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目前拥有190多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和准部门成员.国际电联的无线电通信部门通过实施无线电频谱的频段划分、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和无线电频率指配的登记,以及空间业务中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相关轨道位置及其他轨道中卫星的相关特性的登记,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避免不同国家无线电台之间的有害干扰,从而实现保持和扩大所有国际电联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改进和合理使用各种电信这一国际电信联盟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球卫星应用产业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并正成为空间产业的主导力量。空间无线电业务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日益显现,世界各国利用国际规则竞相抢占空间无线电业务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的争夺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进一步延伸到经济、外交、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二、频率和卫星轨道分配规则(一)概述国际频率登记总表中含有关于频率指配的资料,对于空间业务而言,亦含有关于轨道用途的资料。在国际频率登记总表留有合格记录是获得国际认可和享有免受有害干扰权利的依据。无线电通信局负责维护国际频率登记总表和提高其准确性和透明度。向无线电通信局通知有关频率指配的信息并要求获得登记,是各国获取无线电频  相似文献   

4.
该文根据1992年以来历次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最的文件和所载的修定的无线电规则编写,给出了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和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的有关定义,同时也给出两中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是有限的资源,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各国对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国际层面对这一资源的分配是通过国际电信联盟这一平台展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 《组织法》为资源分配规定了原则性的条款,而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制定的《无线电规则》详细规定了这一资源的两种分配方式及其程序,即协调法和规划法.  相似文献   

6.
陈道明 《卫星应用》1998,6(3):60-64
1992年以来历次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最后文件和所修定的无线电规则编写,以表格形式给出了我国所属的第三区卫星广播业务,卫星固定业务和卫星移动业务中可使用的无线电频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低轨星座系统的快速部署及应用,非静止轨道卫星对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日益凸显。为保护静止轨道卫星系统不受有害干扰,国际电联现行无线电规则中规定了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应满足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或干扰噪声比限值,但所适用频段及限值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完善中。为了精确定量评估低轨星座对静止轨道卫星的同频干扰,通过对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和干扰噪声比限值的确定方法及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分析了上述限值与静止轨道卫星实际被干扰的对应关系,并以典型倾斜轨道星座和极地轨道星座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指标对卫星系统间干扰判定结果的影响,当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实际被干扰门限低于国际电联制定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选用的参考门限时,建议低轨星座选择干扰噪声比限值作为开展频率干扰分析与判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相对有限的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与不断增多的通信任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分析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的特点和工作过程,研究提出了多卫星、多任务通信环境背景下,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的约束规则,建立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构建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问题的模型,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实际仿真.为探索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的调度管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0,(2):40-41
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科普小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科普试验的公益卫星。这颗承载着众多青少年科技梦想的科普卫星“体重”达60千克,将执行3项神圣“使命”:建立业余无线电空间通讯、进行太空摄影以及搭载青少年科学实验方案——“天圆地方”。这颗卫星运行在高度12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一号卫星轨道: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于1999年10月14首次发射成功。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对于近地轨道的对地观测卫星这是一种最佳的轨道,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详细地叙述了分析和设计这种轨道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在工程中十分有用的数学模型;还详细介绍了卫星入轨后所进行的飞行控制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褚桂柏 《航天器工程》1999,8(4):29-42,65
简要介绍照相侦察卫星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外发展态势;比较了胶卷回收型卫星和无线电传输型卫星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国外照相侦察卫星的发展战略,并对我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定点位置上,放置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卫星,简单说就是一个轨道位置放置多颗地球同步卫星。本文利用卫星相对运动方程,并根据共位卫星共位要求及共位限制条件,逐步推导出为满足多星共位要求,共位卫星轨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卫星共位方式,并给出共位方式选择依据。文中部分结论可用作共位卫星轨道的选择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分四号”卫星遥感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四号"卫星将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相结合,为减灾、气象、地震和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并为海洋、国土和水利等行业以及国防建设提供遥感数据支持,实现中国民用高分卫星研制和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新突破。文章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运行轨道、探测手段、控制体制等多方面的任务特点,总结了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高精度控制技术、复杂条件下像质保障技术、高精度热控技术、高可靠长寿命技术等创新点,为中国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领域后续发展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在轨运行卫星的轨道维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颖  何英姿  韩冬 《航天控制》2006,24(3):35-38
本文研究近地轨道卫星长期在轨运行的轨道维持问题。轨道维持的任务是将卫星的星下点轨迹保持在设计的参考轨迹附近。近地轨道卫星所受的摄动力包括地球引力摄动、日月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光压摄动等,而影响卫星轨道星下点漂移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阻力摄动。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卫星轨道维持策略,数学仿真表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在民用航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无线电技术在航空无线电导航、航空通信、航空无线电监视、航空无线电气象观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促进行业的稳步、协调、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民航无线电设备受到人为干扰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排除,轻则会延误飞行、关闭机场,重则将导致重大飞行安全事故。因此民航空管部门不但要加强与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合作,更要探索控制无线电干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云卫星体系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21,38(3):76-84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蓝图,以解决中国的气象观测问题为宗旨,秉承"开放合作、服务世界"的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风云卫星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系列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网重要成员,是服务国家重大战...  相似文献   

17.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频率划分规定的角度,回顾了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000)对1300~1350MHz频段做出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新划分的背景、研究过程、最终划分结果及相关条款等历史状况,同时对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上行信号使用该频段存在的限制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及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三)规划法 自1985和1988年的空间世界无线电通信行政大会起,为了平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国际电联有计划地在名义上将频率轨道位置分配给若干国家,形成了规划的频率和轨道分配规则以及规划修改或附加使用的程序规则,体现在《无线电规则》第二卷附录30、30A、30B中.  相似文献   

20.
Pritc.  W  芮香宛 《航天器工程》1994,3(3):61-67,60
卫星通信的轨道选择已经兜了一个圈子。早期的实验卫星都是放置到低轨道上。在TEL-STAR于1962年发射到低轨道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界和商界长达数年的关于各种类型的静止轨道,或者中、低轨道之优劣的激烈争论。自6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的重点一直放在静止通信卫星系统上。目前,在静止轨道上大约已有300颗应用卫星。因此,人们也许会说静止轨道已成为卫星通信的主要轨道。但是时代、客观条件、卫星应用类型都在变。今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低轨道卫星系统,尤其对移动卫星业务来说,意义重大。90年代显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将有比目前为止所有静止卫星还多的中低轨道卫星发射升空。这一卫星通信工业界的巨大变化前景引出了一大堆有关经济、技术、政策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