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的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由于GPS在垂直方向精度较低,最后进近航段采用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但机场海拔高,这种导航方式受到修正高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ISA偏差对气压高度的影响公式进行推导,得出修正高度公式,利用Matlab对机场温度、航段高、机场标高与修正高度H修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四川稻城亚丁机场Baro-VNAV实例进行了验证.最终给出了在PBN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都进近管制区实施高度表拨正程序与过渡高度层改革暨雷达管制的方案于2003年12月25日6时整开始执行。改革后的高度表拨正程序,使用修正海压代替场面气压和零点高度,统一使用修正海压和标准大气压,简化了管制员和飞行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海拔较高、天气寒冷的地区,极易出现极端低温情况。极端低温会导致实际飞行高度低于气压高度,为保证飞行安全,需要进行气压高度的低温修正。本文从ICAO与FAA规范入手,比较了RNP AR程序在低温修正算法上的差异,并对某机场的最后进近航段进行实例分析,定量地给出低温条件下的修正要求,对飞机在极端低温条件下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进近程序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机动飞行。这种飞行程序是从规定的进场航路或起始进近定位点开始,经过进场、起始进近、中间进近和最后进近,到能够完成自视着陆的一点为止,包括失误进近的复飞程序。所有的民用航空器使用的可供仪表飞行的机场,都必须设计仪表飞行程序,制定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建立机场仪表飞行的自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有秩序地飞行,以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过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肮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确保飞行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正仪表飞行程序设计中的复飞程序是指在实施仪表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过程中,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决断高(DH)或非精密进近程序飞行高度达到最低下降高(MDH)后直至复飞点(MAPt),未能取得要求目视参考,无法完成着陆,从而由着陆状态转至爬升状态,飞行至某一高度或位置,开始另一次进近、等待航线或航线飞行的过程。不是每次进近着陆都是实施复飞,但每个仪表进近程序都要制定专门的复飞程序,它是仪表进近程序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技术的不断实施,各个机场RNP APCH飞行程序的Baro-VNAV运行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高原机场具有海拔高、气温条件与国际标准大气条件差异大的特点。在高高原机场设计和实施Baro-VNAV程序时,要尤为关注飞行程序温度限制对运行的影响。根据中国民航PBN实施路线国,在所有新建机场和大部分现有机场实施基于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RNP APCH程序,并配套使用基于气压式垂直导航(BaroVNAV)的类精密进近(APV)程序。BaroVNAV是一种导航系统,是航空器机载计算机根据RN P APCH进近程序规定的垂直航  相似文献   

7.
晏勇 《民航科技》2005,(6):13-15
通过仔细分析机场过渡高度层对飞机高度测量的影响,以及雷神雷达的LDRP系统的显示高度与参数设置的关系,找到LDRP系统的显示高度与飞机实际高度之间出现较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Google Earth的三维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辅助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系统,在GoogleEarth上绘制出飞行程序保护区。并建立机场数据库,存储机场数据以及保护区各重要位置点数据,导入AUTOCAD,完成AUTO CAD出图。实现计算机辅助飞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飞行程序是一个机场能够提供航空器正常起降,保障航空器安全、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机场组织实施飞行、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建设导航设施的基本依据。飞行程序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航空器运行的安全和效益,同时也影响到机场的使用效率。一、飞行程序设计飞行程序是根据飞行仪表和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的机动飞行。这种机动飞行是从起始进近定位点或从规定的进场航路开始,至能完成着陆的一点为止,如果不能完成着陆,则飞至等待或航路飞行的超障准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一、天津地区空域现状天津空管负责北京飞行情报区内天津进近管制区、进离场航线和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的管制服务工作。区内执行仪表飞行规则,在具备目视飞行规则条件下,由飞行员申请,经进近管制室批准,方可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同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天津进近管制区覆盖了标准气压高度3600米(含)以下的空域范围,现有3条国际航路,6条固定和临时国内航线,7条进离场航线。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覆盖标准气压高度1800米(含)以下的空域,海上直升机航线达到40余条。  相似文献   

11.
程序管制条件下进近模式与飞行容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在程序管制条件下,不同进近程序模式(直线进近或推测航迹程序、基线转弯程序、直角航线进近)影响飞行间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进近程序模式、机型比例及飞机速度与飞行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量化机场飞行容量的目的。为终端区的容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以一个机场的进近程序为例,计算出其小时最大容量限制。  相似文献   

12.
航行情报资料的准确性对保障飞行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飞行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航行情报资料,大到航线走向、高空航图、进离场图、仪表进近图等,小到跑道物理数据、导航台坐标、机场灯光设施、障碍物影响等,都来自航行情报资料,因此航行情报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飞行员的一次操作失误或者管制员的一条错误指令可能会影响一个航班的飞行安全,但一项航行情报资料的错误就可能会给多架次航班的飞行安全埋下隐患。因此,作为一个航行情报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3.
机场仪表着陆系统(ILS)Ⅱ类(CATⅡ)运行是指决断高度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跑道视程(RVR)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从以塔台管制室为中心的Ⅱ类运行通报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助航灯光是Ⅱ类运行的重要一环。由于助航灯光在低能见度下具有的直接提供地面可视目标的进近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间隔规定得过大,已经影响了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修改有关法规、缩小飞行高度层间隔,满足各航空部门的需要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叙述了调整间隔防止空中飞机相撞的三要素(纵向、横向和垂直);寻找主要矛盾点采取分流飞行活动;正确使用航行仪表、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的综合治理方法。并对气压式高度表的机械、校验、方法、气动力、延迟等误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从而认定现有设备不需要换装电动高度表和大气数据计算机,也能把高度层间隔降下来。同时提出以用绝对和法去综合各种原始误差,作为确定高度层间隔的依据是过于保守的。应该把各种误差分清性质,对不规则的原始误差采用方和根法综合、对规则的原始误差和固定影响因素仍用绝对和法综合较为合理。最后,根据部分调查结果计算出不包括管制容量和缓冲间隔的双机间隔为335.9m;如果考虑了诸因素后,在中、高空飞行时,双机同向飞行的间隔为1200m、双机相对飞行的间隔为600m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仪表着陆系统下滑设备在飞行校验中入口高度过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沈阳及长春机场的实例对影响入口高度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43年6月,“第一夫人”宋美龄搭乘美国陆军运输机由美国返回重庆.这段旅行长达7小时,大多数航程是在24000英尺(约7300米)高度飞行.当飞机于傍晚在印度某机场作中途降落时,机长误收缅甸日军机场的无线电导航信号,险些陷入敌境,幸亏及时警觉,修正了航线.该机安全抵达重庆后,蒋介石在史迪威将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土辽阔、地势复杂,有世界海拔最高的西藏邦达机场,净空条件最为复杂的林芝机场,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四川九寨机场。仅海拔在2480米以上的高高原机场就有十余个,飞行复杂程度居世界之最。传统飞行程序是利用接收地面导航台信号,通过向台和背台飞行实现对航空器的引导,航路划设和终端区飞行程序受地面导航台布局与设  相似文献   

18.
工业界对开发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Ⅰ类仪表进近能力非常感兴趣。RTCA第一特别工作组强烈推荐首先通过特殊的专用的设施来实施DGPS功能。该特别工作组还推荐通过特殊的仪表进近程序(IAP)过程来开发所需的仪表飞行程序。 RTCA已经为差分全球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9.
场面气压(QFE)是指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大气压力,简称场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场压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气象要素,气象、飞行与航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其准确性(国际上规定使用高度表拨正值,简语为QNH。QNH 是场压按标准大气条件订正到海平面的大气压力,单也为百帕)。今年以来,部分机组反映首都机场的场压时常有1百~2百帕的误差。由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请气象仪器检测的法定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  相似文献   

20.
刘华勇  苗文中 《飞行试验》2000,(3):12-15,22,29
考虑真实大气与标准大气的差异,在水平航线上引入气压高度常值偏差及航路气压修正系数,建立GPS几何高度与气压高度的关系,提出“GPS高度法”,解算出气压高度真值;由GPS测得的地速通过“往返试飞”消除风速求得真空速,运用近似理想气体理论,建立M数真值与真空速、大气总温的关系,提出“GPS速度法”,解算出M数真值;从而分别得到各修正方法对应的气动激波修正量。通过对某型飞机的飞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