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是根据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国务院批准的航空航天工业部“三定”方案,和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的研究院组建方案,并经国家科委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批准成立的。 十二月九日下午,我院在北京北苑召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 参加会议的有部机关各司、局和科技委的领导;部所属部分厂、所和航空院校的领导和代表;我院所属所、厂的领导和代表;电子、兵器、船舶等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共1300多人。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副主任谢光,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叶正大,海军副司员李景,空军副司令员李永泰,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高镇宁,民航总局副局长管德等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我部林宗棠部长,姜燮生、刘纪原、何文治副部长,原航空工业部的老领导赵健民、莫文祥、王振乾、王其恭、徐昌裕、崔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6日在成都航空航天部611所召开“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筒称8912会议)。航空航天部的试飞研究院、设计所、工厂、高等院校以及部队院校与29基地的代表共6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试飞研究院副院长严京林和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0月14日至18日在河北承德召开了“第十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来自航空、航天、兵器等有关设计研究所、工厂、试飞研究院、有关高等院校以及有关部队院校与基地等共16个单位63名代表。会议由原专业委员会主任、原试飞研究院院长戈平主持,副主任委员、西工大航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教授致开幕词。这次学术交流会共征集到论文63篇,在会上交流的有41篇。从论文的内容上,涉及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7月25日至29日在牡丹江市召开全国第九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来自航空航天工业部设计研究院、工厂、航空高等院校、试飞基地和军事部队、军事院校的6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近两年的准备时间内,征集到高质量的论文56篇,内容包括飞行品质及尾旋、过失速机动、航天飞机再入返回、导弹的最优导引规律及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5.
《飞行力学》杂志于1990年9月参加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所属的国防科技专业委员会期刊质量评比,经过各方面质量的考核和评审,《飞行力学》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获优秀期刊一等奖。相继于1990年底,《飞行力学》又分别被陕西省科协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科技期刊,获1990年优秀期刊一等奖。这是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飞行试验研究院有关领导的关怀下,在作者、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有关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飞行力学专题工作会议于1990年8月10日至15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所、603所、611所、640所、628所、320厂、试飞研究院、北航、南航、西工大、海军规范室、航空航天部和科技研究院领导机关等单位共22名代表,同时还邀请627所,第一飞行学院、空军第二试飞大队的领导光临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 1.会议传达了上级领导对飞行力学“八五”规划的指示,原来草拟的飞行力学“八五”规划论证报告,需要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作进一步的修改,明确目标,突出现  相似文献   

7.
前言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结构动力学专业组于1979年成立以来,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及部科学技术研究院领导下,面向航空工业建设和航空技术发展,结合型号研制和军民品开发任务,在促进部内有关技术力量的凝聚以及和部外技术力量的联系;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协助部、院制定有关科研发展规划,狠抓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技术储备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推动了振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于六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航空通用测控基本系统方案评审会”。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周家骐副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宽庆同志、特邀委员许明修同志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俊钦、范仁周、王述杭、刘惠彬等四位教授,和有关厂、所、院校的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评审会,中国航空学会也派了代表列席。会议由研究院测控处孙世贵处长主持。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22日,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三○三研究所举行《数控三坐标测量机国产化成果汇报会》,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机电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等部、委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和专家120多人出席了会议。三坐标测量机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数字化精密测量设备,是集中光、机、电、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的高技术产品,用以测量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
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用于获取飞行模拟机研制及鉴定所需的试飞数据,涉及多项试飞科目。为提高试飞效率、降低试飞成本,针对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与型号试飞的优化结合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飞行模拟机研制进度要求、型号试飞规划、型号构型到位计划,以及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和型号试飞各试飞科目的试飞要求等要素,分别在试飞科目分析阶段和试验点分析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优化结合原则,包括试飞方法相似原则、科目类别相似原则、前置试验满足原则及构型要求兼顾原则。并给出了直接结合、试验点连续结合、形态变换结合及架次结合四种优化结合方法,以及优化结合方法所适用的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阶段。该优化结合方法已在实际型号飞行模拟机数据包试飞任务规划中得到应用,起到了减少试飞任务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航空航天部第二届飞行试验技术交流会于1993年5月11日至17日在黄山市屯溪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航空航天部厂、所、各高等航空院校及领导机关,空军所属院校、研究所、试飞团和试飞大队共24个单位,59名代表。其中有2/3以上的代表是研究室主任、飞行大队长、副总师、高工、教授、研究员、特级飞行员以及从事飞行试验研究工作的中青年骨干。  相似文献   

12.
军用运输机空中应急离机试飞验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元 《飞行试验》2004,20(1):25-29
从技术上探讨了军用运输机空中应急离机试飞验证方面的有关问题。首先简要叙述了当前运输类飞机乘员逃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某型机应急离机系统试飞验证的必要性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并简要介绍了俄罗斯飞行试验研究院有关民机试飞应急离机安全要求。最后着重对某型机应急离机系统试飞验证的方法、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直八现场指挥部并三七二厂、六○二所、试飞研究院、三七○厂及有关参试单位:在直八运输型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工作中,你们发扬光大了直八研制工作中坚持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严肃认真地贯彻了五月现场办公会议的要求,加强领导,严密组织,采取坚决措施,保证飞行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飞机试飞员的科研试飞理论水平和驾驶技术,并且为从事飞机、发动机以及机载设备飞行试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执行飞行试验大纲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国防科工委1986年军标计划,航空工业部于1986年8月23日—26日在陕西阎良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工委<7210>办公室成立二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于1992年9月15日至20日在承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王政礼总师、气动中心高锡康副司令、航空航天部部机关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关领导及<7210>办公室成员、各专业组正、副组长等有关方面的积极分子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共72人。  相似文献   

16.
张建帮  冈萍 《飞行试验》2004,20(2):45-48
叙述了飞行试验研究院顾客的识别、与顾客的关系和顾客信息的管理等内容,目的是为了关注顾客、关注试飞市场,不断为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飞行试验研究院提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六届结构动力学学术交流会暨结构动力学专业组成立10周年纪念会于1989年10月10日至14日在江西九江举行。航空航天工业部厂、所、高等院校及其他单位的代表共85人出席了会议。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张耀副院长、气强处王公镛处长、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张彤总工程师等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歼×气动导数试飞的目的、意义,飞行驾驶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本次飞行试验提取气动导数所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给出了飞行试验结果及其简略的分析。飞行试验结果包括:飞机纵向气动导数、短周期模态特性,横侧气动导数与荷兰滚模态特性。由于本次试飞采用了较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试验结果可靠,可供有关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9.
潇冰 《飞行力学》2000,18(2):26
中国 2 0 0 0年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年会于 2 0 0 0年 4月 1 5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来自总参、总装、空军、海军、二炮、国防科工委以及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的 40多个设计部、研究院 (所 )、试验基地和高等院校的 1 1 0余名飞行力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试飞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征集到论文 1 1 8篇 ,中国 2 0 0 0年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1 1 0篇。其中大会报告 9篇 ,由西北工业大学陈士橹院士等专家、教授分别就飞行器设计与飞行试验的虚拟样机技术、飞行试验研究机建设、制导兵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变稳定性飞机(代号为BW-1),按照试飞大纲要求,已于1989年9月21日在飞行试验研究院完成全部验证试飞科目,总共试飞43架次。其中人感系统试飞10架次,全系统闭环试飞24架次。闭环试飞内容包括模拟JJ-6原型机特性试飞;变短周期频率和阻尼试飞;变系统纯延时试飞;变人感系统频带试飞;变配平速度试飞以及变控制模态(响应反馈、俯仰速率跟随和法向加速度跟随等)试飞等。变稳控制系统接通达200多次,飞机在驾驶员评定等级2~9级范围内进行了全面试飞。整个试飞过程中,系统稳定、可靠,特别是闭环试飞基本上未出现任何故障,所有转换无一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