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碳纤维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用做结构材料则是近20年的事。随着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已被揭示,诸如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低膨胀系数、阻燃、稳定性强等特点,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宇航等高技术领域和某些工业部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碳纤维上浆剂组成,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性能、与树脂的浸润性能和粘结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试、分析、研究了苏联的两种碳纤维——高强型碳纤维和高模型碳纤维的性能,包括:抗拉性能、热物理性能、显微结构参数、热失重、表面能谱、表面形态与断口,并与日本 T300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苏联高强型碳纤维综合性能优於日本 T300碳纤维,高模型碳纤维则不如日本 M40碳纤维。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试验情况,系统地介绍了该材料的疲劳性能的测定,曲线绘制与数据处理方法,并简要介绍了碳纤维的材料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缺陷对碳纤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纤维属于脆性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表面和内部缺陷。这些缺陷不仅是控制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强度分散性大的原因所在。实验表明,碳纤维的直径愈小,强度愈高:测试长度愈短,强度愈高;密度愈大,强度愈高。反之亦然。本文用国产碳纤维实验证明,用Weibull参数m值可以表征碳纤维的性能。具有高m值的碳纤维,脆性减小,柔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首先研究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对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γ射线辐照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处理前后纤维性质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分析,阐明了纤维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电子束固化技术中存在的弱界面问题,通过对电子束固化机理的研究发现增强体表面化学成分对固化过程影响较大,合理的偶联剂选择可以使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得到提高。此外,研究了碳纤维超声连续处理,通过对树脂基体和碳纤维表面性质的分析,说明超声处理可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由三种力学性能不同的基体制备的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破坏特征,探讨了基体性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强度是基体压缩模量、泊松此和拉伸比例极限应变的函数。当纤维体积含量、基体压缩模量和泊松比变化不大时,其纵向压缩强度随基体拉伸比例极限应变的提高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横向压缩强度大于基体的压缩强度;当基体的模量降低和韧性增加时,复合材料的横向压缩破坏的破断角增大,横向压缩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5 h合成的TiC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碳纤维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950℃下保温0.5~5 h合成的TiC涂层碳纤维其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不同类型(高强、中模、高模)碳纤维性能对3DC/C材料性能的影响。高模碳纤维是制造3DC/C材料最理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碳纤维表面特征与碳/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定量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800级碳纤维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特征进行了测试表征,并使用微珠脱粘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基于碳纤维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引入真实界面面积的概念,重点分析了界面面积和化学特征对IFSS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表面状态的T800级碳纤维比表面积存在明显差异,两种除浆方法处理的碳纤维比表面积相差25.4%。消除界面面积影响的真实界面剪切强度(IFSS’)与碳纤维表面氧碳比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达到了0.94。反映出提高碳纤维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碳比是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定量研究碳纤维表面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用物理溅射法在碳纤维表面涂覆Si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物理溅射法在碳纤维表面涂覆SiC,研究其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碳纤维表面得到均匀、连续的SiC涂层。当涂层厚度适当时,原纤维的强度不受影响,且工艺具有涂覆温度低,沉积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抗氧化数Φ(无量纲)的概念来衡量碳纤维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依据化学动力学导出了涂层抗氧化数与涂层结构参数的关系:Φ=KX/D。通过实验,研究了SiO_2及sic涂层结构及碳纤维上涂覆SiO_2及SiC涂层后的热失重及抗拉强度,求得涂层抗氧化数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由此分析了涂层结构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珉  W.S.Lau 《航空学报》1991,12(12):651-654
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相当高的比强度、高弹性模量、重量轻、热膨胀小、以及具有导电性、对酸、碱有机溶剂有很大的耐蚀性等诸多的优点。但由于材料本身为纤维织物的层压浸渍结构,使其在切削加工时难于达到较高的光洁度与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碳纤维/铜复合材料中加入少量锡,一方面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性;另一方面能显著地降低复合温度。因碳纤维的表面性能和结构的特殊性,锡与铜的原子结构的差异对碳/钢复合材料中锡原子的迁移和分布有较大影响。锡在碳纤维附近的含量不同,与铜形成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相组织,特别是当碳纤维/基体界面区的含锡量高达一定值时,产生以  相似文献   

15.
渗碳零件表面碳浓度精确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种常用渗碳材料在930℃下进行渗碳试验,建立了表面碳浓度控制模型,渗碳时间延长时,表面碳浓度按抛物线规律上升。钢种、碳势不同,表面碳浓度也不同,研究了表面碳浓度与炉气碳势达到的渗碳平衡时间。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正 《航空学报》1985,6(3):267-271
 研究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纯铝复合丝的界面反应产物A14C3的量与温度、复合丝的室温拉伸强度与A14C3量及温度的关系。对各类复合丝的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对应于不同的热暴露温度及强度有三种断口特征。用盐酸溶液脱去了经不同温度热暴露后复合丝中的铝基体,分析了脱铝纤维的表面形貌,测定了拉伸强度,得到了复合丝中纤维受到损伤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邵荣宽 《航空学报》2001,22(2):190-192
通过小单管燃烧试验,证实了燃油中适量的硫及硫化物对镍基高温合金碳蚀的抑制作用,并根据碳蚀机理和催化剂中毒原理,探讨了硫及硫化物对镍基高温合金碳蚀的抑制机理。为了防止镍基合金的碳腐蚀 ,提出了控制燃油中总硫含量和改进结构设计及合理选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用电沉积方法将含羧基的共聚物沉积于碳纤维表面后,可以使单向碳纤维增强环氧的层间剪切强度从未处理时的650kg/cm~2提高到1000kg/cm~2以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剪切断口,得到与强度数据一致的破坏模式,表明电沉积层的界面粘合作用提高了纤维-树脂基体界面传递应力的能力,改变了界面附近裂缝的形成和扩展。已有数据还表明,此法在提高层间剪切强度的同时,并不削弱其它力学性能。用红外光谱等实验初步证实了电沉积过程的负离子——自由基机理,观测到沉积层在纤维表面的附着情况。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复合工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进行了复合工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研制出了制备碳纤维/聚苯硫醚复合材料预浸带的悬浮-熔融法、并优化了模压工艺条件;测定了力学性能,观察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聚苯硫醚树脂与碳纤维之间有很好的粘接性、纤维得到了充分的浸润。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表面CVD硅涂层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化学气相沉积Si涂层的相结构,研究了Si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中Si元素呈非晶态分布;Si涂层可提高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氧化温度不同,Si涂层碳纤维的氧化失重或增重规律也不相同。同时,Si涂层降低了碳纤维拉伸强度,而适度空气氧化又可使Si涂层碳纤维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Si涂层碳纤维的强度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