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壁压法应用于高速风洞大迎角实验洞壁干扰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洞壁附近控制面上实测的静压分布作为边界条件进行高速风洞大迎角实验洞壁干扰修正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壁压测量、洞壁、模型及尾流的模拟等关键技术。一个实际算例表明本方法较为准确可靠,可应用于模型堵塞度不太大、迎角α≤25°、洞壁附近流动为亚临界的矩形透气壁试验段洞壁干扰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高速风洞大迎角壁压法,本法不仅计算风洞干扰速度分量在模型区内的分布及平均值,而且进行了模型气动力和力矩的修正。在力和力矩修中考虑了洞壁干扰量分布不均匀的影响。用本法对M〈0.9的实际飞机大堵塞化模型大迎角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结果令人满意,初步解决了迎角风洞实验洞壁干扰修正中最困难的力矩正问题,由于使用壁压数据进行修正,本法可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风洞。  相似文献   

3.
张文华 《航空学报》1990,11(4):188-191
 <正> 1.前言 低速风洞半模实验有许多优点,但伴随而来的是洞壁干扰修正问题。大迎角、大堵塞度情况洞壁干扰修正值相当大。如某后掠大展弦比机翼半模,迎角90°时堵塞度达18%,阻力系数洞壁干扰修正值可达真实值的70%。又如某农机机翼半模,迎角40°时堵塞度达8%。压力系数洞壁干扰修正值达真实值的30%。因此,在进行半模实验时,洞壁干扰修正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NF-3风洞的二元试验段开展了翼型极大迎角(±180°)条件下气动特性的试验技术研究。针对翼型极大迎角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提出了风洞壁压信息洞壁干扰修正的改进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试验技术和提出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适合于翼型极大迎角试验。  相似文献   

5.
带螺旋桨飞机模型风洞实验进行洞壁干扰修正时,必须考虑螺旋桨滑流的影响。运用等效动压对运八飞机带螺旋桨模型风洞实验才气进行洞壁干扰修正,分析洞壁对带螺旋桨飞机模型试验数据的影响,并与壁压信息修正方法进行了比较。两种修正方法的修正结果基本一致,壁压信息法能实际反映洞壁干扰影响,但壁压信息法需要进行准确的壁压测量,增加实验工作量;等效动压法是以经典的洞壁干扰修正公式为基础,考虑了螺旋桨滑流的影响,而且带  相似文献   

6.
民机跨音速实验洞壁干扰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洞壁干扰修正方法以实测的洞壁附近的压力分布作为边界条件;要求来流和洞壁附近的Mach数都小于1;但允许模型附近出现局部超音速区和激波。它适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实验段。应用该方法对国外三个模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结果与NASA非线性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的结果十分接近或完全吻合。该方法已用于B737模型在1.2m风洞中实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其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大展弦比飞机的跨音速风洞实验数据修正。  相似文献   

7.
圆柱绕流洞壁干扰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阻塞比分别为10%、25%和33%的二维圆柱模型在低速风洞中测量了其周向力分砷及相应的壁压信息,然后用壁压积分法进行洞壁干扰修正,结果表明修正方法简捷精确,在堵塞比为33%时仍获满意的修正结果,对风洞实验洞壁干扰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带动力实验进行洞壁干扰修正时,必须考虑螺旋桨油流的影响。运用等效动压法和壁压信息法对运八飞机带螺旋浆模型风洞实验数据进行洞壁干扰修正,分析洞壁对带螺纹浆同模型试验数据的影响并对不同修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速风洞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的工程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乃明 《航空学报》1990,11(12):523-527
 本文采用涡格法作为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的修正方法,该方法需要知道包含在高速风洞通气壁边界条件中的透气性参数Q。应用理论计算配合实验的方法确定了FL-21风洞的洞壁特性曲线Q~Ma,洞壁特性参数Q在亚音速时随Ma数增加而增加。文中应用该曲线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修正,所得结果与国外计算值和国内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风洞实验中,为了获得一个近似无限展长后掠翼的三维流场实验条件,必须采用特殊的整流措施,修正洞壁对流场的干扰。对于小展弦比模型的实验,可以通过在两侧洞壁附加衬垫来修正洞壁干扰。本文基于CFD技术,研究了采用无限展长后掠翼空间流线拟合的方法设计洞壁衬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流线拟合设计的衬垫能够有效地修正风洞侧壁对流场展向分布的影响,得到近似无限展长后掠翼的流场。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新一代高机动飞机气动性能评估、控制系统精确设计与高机动作战指标实现的需求,模型高速风洞大迎角俯仰动态特性探索及其试验数据精度的确定势在必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选取70°三角翼模型、SDM和Su-27飞机模型,在FL-24风洞的大振幅俯仰动态试验技术平台上对动态气动特性与试验数据精度进行了研究,获取了70°三角翼模型、SDM和Su-27飞机模型动态气动特性与重复性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3种模型的动态数据精度较高,基本达到了高速风洞大迎角常规测力试验数据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2.
跨声速三维非线性洞壁干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固壁条件和洞壁附近的压力分布模拟各类实壁和透气壁试验段的洞壁边界条件,利用Euler方程和N-S方程数值求解模型在风洞中的绕流场,得出洞壁干扰对跨声速模型绕流和气动力的影响,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模拟模型在跨声速风洞中的绕流场,经洞壁干扰修正后的GBM-04A模型在0.6m风洞中的试验结果与无干扰参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壁压信息法用于实壁低速八角形风洞,获得了一个三维模型大攻角实验洞壁干扰修正结果;给出了处理八角形风洞切边效应的方法;研究了等效奇点配置诸因素(数目、展宽、后掠角和攻角)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等效奇点布置对修正结果的唯一性问题;研究了壁压条形状及测压点布置对修正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2m×2m超声速风洞开展横向喷流静态测力和油流显示试验,获取了来流马赫数为1.5~4.0、迎角为-8°~27°、喷流静压比为5~17.6及不同喷口位置等参数对横向喷流干扰的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获取了模型表面极限流线和喷口附近干扰流场结构,进而研究了导弹模型强迫运动下的横向喷流干扰特性。结果表明:在模拟参数范围内,位于导弹模型后体的横向喷流均产生有利干扰;来流马赫数越大,干扰放大因子随迎角变化越剧烈,静压比升高导致干扰放大因子减小,“单独向上喷流”干扰程度大于“单独向下喷流”;强迫运动条件下基本气动特性和干扰均出现动态迟滞,干扰放大因子尤其在大迎角和下俯过程中明显偏离固定迎角值,表明模型运动对横向喷流干扰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某发电厂双烟囱在有建筑物干扰条件下的风洞试验研究,并主要测试了烟囱在各个风向角条件下基底的静态力和动态力。刚性模型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两烟囱处于串列状态时,上风侧烟囱存在显著的遮挡效应,使得下风侧烟囱的静态基底力显著降低。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得到的动态基底力结果表明:当两烟囱处于串列状态时,上风侧烟囱对下风侧烟囱的气动干扰较为显著,导致其动态力较大。当烟囱前方存在厂房干扰,且风向角为195°时,烟囱基底的合成弯矩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速大迎角试验数据的质量,掌握支架干扰规律,对Ф3.2m风洞张线尾撑系统进行了支架干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线尾撑装置的横梁对飞机纵向的远场干扰量较小,大迎角区域内尾支杆对飞机纵向的近场干扰量较大;迎角小于15°范围内,支架使飞机偏航力矩系数减小、滚转力矩系数增大,随侧滑角增大支架干扰量增大;去掉立尾后尾支杆对俯仰力矩的干扰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推力矢量对飞机大迎角动态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汤伟  黄勇  傅澔 《航空学报》2018,39(4):121648-121648
推力矢量是提高战斗机大迎角动态气动特性,提升其过失速机动能力和飞行品质的重要手段。新一代战斗机的高机动性要求也使气动和推力矢量的融合控制研究日益重要。针对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3.2 m开口低速风洞,研制了喷流模拟器和通气动态试验装置,建立了带推力矢量的大迎角动态试验技术。开展了不同减缩频率、不同落压比、不同喷管偏角时的大迎角俯仰振荡运动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喷流试验相比,带喷流时模型的动态特性均随着落压比和喷管偏角的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力和力矩系数形成的迟滞曲线面积随着落压比和偏角的增加而增加;减缩频率的变化对模型的动态特性影响小于无喷流时的影响。总的来说,推力矢量的影响未改变模型大迎角动态特性的基本规律,但是随着推力矢量角度和大小的变化,有规律地改变了模型动态气动力和力矩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8.
高速风洞试验模型姿态角的视频测量及不确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风洞测力试验中,阻力系数精度σc x的先进指标为0.0001,按误差分配原理,要求试验模型迎角的测量精度σα≤0.01°。为此,研究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角视频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给出其系统误差的补偿方法。实测数据(马赫数为1.5、2.0、3.0和4.0)表明:在2m暂冲式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各阶梯迎角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含风洞气流脉动致模型姿态角振动产生的误差)在0.0018°和0.0094°之间,迎角实测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0.003°,由此可知,姿态角视频测量系统的σα≤0.0094°。本方法既不破坏模型的外形,又不改变模型的刚度与强度,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the unsteady flow field around oscillating airfoils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by solving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SST turbulence model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wind tunnel model vibrations on the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airfoils,especially high-aspect-ratio wings in a wind tunnel.The effects of the phase lagg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of oscillations,i.e.,the airfoil plunging oscillation mode,the pitching oscillation mode,and the forward-backward oscillation mode,are also studied.It is shown that the vibrations (oscillations) of airfoils can cause the unsteady shedding of large-size separated vortex to precede the stationary stall incidence,hence lead to a stall onset at some earlier (lower) incidence than that in the steady sense.The different phase lagging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flow field.When the pitching oscillation mode has small phase lagging behind the plunging oscillation mode,the effect of vibrations is large.Besides,if the amplitude of the oscillations is large enough,and the different modes of vibrations match or combine appropriately,the unsteady stall may occur 2° earlier in angle of attack than the case where airfoils keep statio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