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分流环表面换热特性对提升防冰设计效能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热气防冰方案中试验件与试验方案系统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加热膜防冰设计方案的分流环表面换热系数的试验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分流环表面换热系数理论公式。试验研究了不同俯仰角、速度、液态水含量(Liq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水滴中位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tric diameter, MVD)等对分流环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缘区域换热系数随俯仰角先增大后降低,25°俯仰角是明显的转折点;相同喷雾条件下的前缘区域、下表面区域的平均换热系数约是干空气条件下的3倍;分流环前缘的换热系数明显大于上、下表面的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胆甾型液晶加热膜复合体显示表面换热的特性,对单孔射流冲击冷却,分别在改变孔靶间距比、射流流量和加热功率的条件下,通过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的热图像,对有横流的单孔冲击冷却,也做了类似的试验。从而利用液晶温色效应获得温度场和高分辨率的对流换热系数等值线谱图形,即传热表面的换热特性。在单孔冲击冷却试验中,还观察到了双峰的热显示图像。  相似文献   

3.
平行进气孔气膜冷却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单排,双排和三排分布形式和不同孔径的离散气膜孔结构,采用实验的方法分别对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吹风比时,沿冷却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分为3个区段,在较大的吹风比或者孔径较大时,离散孔气膜冷却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规律与气流横掠平壁的对流换热规律基本相似。此外,在气膜孔当量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气膜孔的排列形式和吹风比均对对流换热系数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笛形管射流孔直径、射流孔间距、周向位置和笛形管位置等结构参数对凹腔表面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笛形管射流孔直径对凹腔前缘表面的温度影响最大,不同孔径的热射流加热效率相对差值达7%。存在一定的射流孔间距范围,使得凹腔表面温度得到一较优值,其对热射流加热效率的影响幅度在4%左右。笛形管周向射流孔安装角为±35°时,凹腔前缘的热射流加热效率相对较高,笛形管中心接近于凹腔前缘可以取得更好的热射流加热效果,但其对热射流加热效率的影响仅在2%以内。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管外换热状况对振荡管最佳射流激励频率及管内振荡流特性的影响,采用自然对流及强制对流(轴向水冷却)两种不同的管外换热形式,并用管外平均对流换热系数a来定量评价管外换热状况,研究表明,自然对流(a=14.5W/m^2.C)时,最佳射流激励频率fopt随影胀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强化管外传热后(a=1140W/m^2.C)振荡管的制冷效率明显提高且受射流激励频率的影响变小,同时fopt显著降低且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结冰条件下直升机旋翼、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性能规律,在不同液态水含量和大气温度下,开展了地面和悬停两种状态直升机人工结冰试验,研究旋翼、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在结冰环境中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受旋翼旋转影响,右发进气道较左发更容易结冰;发动机低功率状态下,防冰性能较差,状态升高后,防冰性能改善;旋翼结冰导致发动机状态升高,使进气道表面温度较无结冰时仍有上升。同时,旋翼上周期性的"结冰-脱除",导致发动机参数振荡,振荡周期受环境条件影响不大,而振幅与液态水含量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使用瞬态液晶测温技术对叶栅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主流雷诺数、吹风比和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外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间隙泄漏流对涡轮外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当保持间隙高度和吹风比不变时,逐渐增大主流雷诺数,导致涡轮外环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升高;当保持间隙高度和主流雷诺数不变时,逐渐增大吹风比,涡轮外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几乎不变,外环表面换热系数受吹风比的影响很小。间隙高度对外环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很大,在典型工况下,当叶尖间隙高度比为1.6%时,涡轮外环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使用瞬态液晶测温技术对叶栅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主流雷诺数、吹风比和叶尖间隙高度对涡轮外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间隙泄漏流对涡轮外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当保持间隙高度和吹风比不变时,逐渐增大主流雷诺数,导致涡轮外环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升高;当保持间隙高度和主流雷诺数不变时,逐渐增大吹风比,涡轮外环...  相似文献   

9.
笛形管是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笛形管上的孔径、孔间距以及笛形管的引气入口参数决定了防冰供气流量的大小及分配,从而影响防冰性能。本文基于多学科系统建模仿真平台AMESim,建立了笛形管流量分配仿真分析模型,对机翼热气防冰系统笛形管结构参数进行迭代设计。设计参数包括笛形管管径、喷孔孔径及孔间距等参数,最终获得了能够平衡设计状态点防冰热载荷的结构参数和引气流量分配,得到了防冰系统的引气压力制度。本文提出的基于AMESim的笛形管迭代设计方法可为热气防冰系统中笛形管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一方面,通过数值研究,揭示旋转表面诱导的气旋和射流冲击的耦合流动换热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强化换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盘缘在射流冲击喷嘴附近的切向速度与射流冲击方向协调时,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有利于改善磨削弧区的对流换热,随着转盘旋转速度的增加,其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更显著;采用含湿空气作为冲击射流可以显著提高加热壁面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海州香薷种子为试材,研究了铜镉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选的胁迫浓度范围内,单一铜污染时,海州香薷种子发芽率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mg/L Cu2+处理时出现了毒性兴奋效应现象。铜镉污染对海州香薷幼苗苗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根据综合效应指标,铜镉复合污染对海州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形式为铜、镉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装置适用于风洞应变式微量天平六分量精密静态校准。通过高精度复位工件台和电视测量实现了微量天平的五分量体轴校;应用力的精密传递与转换实现了微量载荷在水平方向的准确加载。对三分量天平的综合加载精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该设备对三分量微量天平校准的结果,并与其他设备校准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即制造资源计划,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大批量生产类型的机械制造企业CIMS为背景,从企业生产环境、企业管理思想与方法、企业经营特点、CIMS运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CIMS环境对MRPⅡ的软件功能、软件结构的需求,提出了CIMS环境下的MRPⅡ软件的功能、接口及系统结构.最后,分析了摩托车生产企业CIMS环境中的MRPⅡ的实现方案,及采用MRPⅡ的“推”式逻辑进行生产计划,采用“JIT”(Just In Time)的“拉”式逻辑进行生产控制的混合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Linux Apache Web服务器上的ASP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自由软件iASP1.08和JAVA2SDK1.3配置Linux Apache Web Server实现ASP功能的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设备检维修系统设计是设备管理的核心,而设备维修策略和维修主体匹配又是设备检维修系统设计的核心。建立一个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模型,并已通过实践的验证,为企业建立维修策略,选择维修主体提供了分析和应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基于DCT顺序模型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图象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并对量化,DCT变换、Huffman编码的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不同热控涂层的性能,采用Fluent模拟了临近空间飞艇上小型散热器在20 km高空的热平衡状态。散热器分别使用S781白漆、S956灰漆及La1-xSrxMnO3化合物热致变材料作为热控涂层,使用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编码对热控涂层设置随涂层温度变化的发射率。经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在太阳垂直照射与无太阳辐射两种极端情况下不同热控涂层散热器的温度分布。仿真结果得出在太阳垂直照射下,使用La1-xSrxMnO3化合物作为热控材料散热器的锂电池温度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但其在太阳垂直照射与无太阳辐射情况下电源的平均温度温差为8.89 K,略大于S781白漆的温差6.57 K。模拟中,La1-xSrxMnO3热致变材料发射率变化较小,约为0.11,垂直照射时温度最高的散热区域发射率可达到0.8,无太阳辐射时温度最低的散热区域约为0.69。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磨削出具有平面曲线刀刃、平面前刀面及刃带宽度等于零的模具铣刀齿槽的原理与方法.文中,首先阐述了该种铣刀的刀刃形式与齿背线的特点,然后详细研究了磨削系统应具备的砂轮相对于刀具的安装和运动形式以及运动维数,依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的基本知识,严格地导出了磨削系统中各运动参数之间满足的函数关系,最后设计并制造了一套专门的试验装置,它和改装后的工具磨床配套,进行磨齿加工。磨齿试验验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跟刀架的作用机理,开发了一个联合模型用以仿真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形成过程。该模型由3部分组成:切削力统计模型、工件变形模型及尺寸误差的几何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切削力与实际切削深度间存在耦合效应,因此切削力不能直接求得,这里采用二分法进行迭代运算来解决此问题。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由仿真结果可知,跟刀架刚度对细长轴中部尺寸误差的影响最显著,而降低这个部位的尺寸误差也是细长轴车削的难点所在,因此,改进跟刀架结构是提高尺寸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在建立跟刀架的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技术的若干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某些新趋势和新成果,主要包括带弹性铰的铰接式桨毂和无轴承桨毂等新型桨毂;桨叶专用翼型及桨尖形状的发展、桨叶平面形状优化;涵道尾桨和无尾桨等新型反扭矩系统;高阶谐波控制、主动控制襟翼、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等直升机振动控制新技术;复合材料在旋翼、机身上的应用及其对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文中着重介绍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