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改善吸气式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爆轰效果,在发动机的点火室内引入了氧气,并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点火室内引入氧气,提高了吸气式PDE的爆轰波压力与传播速度,缩短了点火起爆的时间,增加了发动机的平均推力,简化了发动机内的强化燃烧装置。与纯空气状况相比,爆轰波压力最大增加了1.28倍、爆轰波传播速度与发动机平均推力的最大增幅分别为69.57%和62.84%,点火起爆时间则相应减少了36.47%。点火室引入的氧气量存在临界值,小于临界值时随着引入氧气量的提高,发动机爆轰效果的改善越显著;大于临界值时,发动机会形成连续燃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含铝凝胶燃料脉冲爆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瞬态机理,建立了含铝凝胶燃料脉冲爆轰发动机数学物理模型。采用守恒元与求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单循环含铝凝胶燃料脉冲爆轰发动机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其爆轰反应过程与冲量产生过程的瞬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爆轰波作用下,凝胶燃料液滴变化以剥离破碎为主,燃料液滴中铝颗粒随液滴剥离弥散于爆轰管内并参与反应,累积在最后阶段反应的铝颗粒较少。凝胶燃料爆轰燃气排放过程可划分为爆轰附着膨胀、燃气"壅塞"膨胀和膨胀减弱等3个典型特征阶段。研究结果对凝胶燃料脉冲爆轰发动机的应用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液体燃料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中爆轰波形成与传播过程,采用二维CE/SE方法,对汽油、富氧空气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爆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气液两相爆轰流场和爆轰波结构及入口和出口处的流场变化规律,揭示了CRDE自持传播机理。计算结果表明,燃料以时段阶梯填充方式来起爆旋转爆轰,可快速有效地形成单方向稳定传播的爆轰波;在周向方向上出口处的流场间断面要延后于入口处的间断面,出口流场间断面主要是由斜激波和接触间断面造成的,而入口流场间断面是由爆轰波引起的。通过对气液两相CRDE的二维数值模拟,可更好地了解液体燃料CRDE的工作过程,为液体燃料CRDE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RDE)内外流场的变化特性,采用氢气-空气单步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内径为40 mm、外径为60 mm、长度为50 mm的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CRDE内外流场结构特征和旋转爆轰波相关参数的变化特性,分析了不同进气总压条件对流场结构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爆轰产物在燃烧室出口附近膨胀加速,压力和温度大幅降低,在流场下游产生激波使压力回升,且随进气总压的升高,激波距燃烧室出口距离增加;出口附近羽流中心形成低压高温区域,中心平面上的平均压力低于环境压力,给发动机推力带来了副作用;羽流外围的空气受出口处斜激波的扰动,压力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发动机推力随进气总压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进气总压为0.55MPa时,发动机推力达到了1160 N。计算仿真结果对掌握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外流场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连续旋转爆轰波的传播过程,采用充填H2/O2混气的切向预爆轰管起爆,开展了H2/Air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试验研究。在当量比为0.76的工况下,试验成功起爆并实现了旋转爆轰波的自持传播,获得的连续旋转爆轰波传播主频为5211.25 Hz,传播波速为1439.97 m/s。分析了连续旋转爆轰波的起爆、传播和熄爆过程,发现在连续旋转爆轰波的起爆过程中,预爆轰管产生的初始爆轰波进入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后,并未直接转变为连续旋转爆轰波,而是经历了一个爆燃转爆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激波压力峰值的分布由疏到密,激波强度不断增大,说明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压缩波系逐渐汇合增强,形成前导激波,不断诱导引爆可燃混气,最终形成爆轰波。在旋转爆轰波的熄爆过程中,切断燃料供给之后,爆轰波并没有立即解耦,而是在旋转数周之后,才完全解耦为爆轰产物。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固体火箭发动机划分为144个自由度,采用锤击法,单点激励多点响应(SIMO)对其在4种工况下进行了频率响应的测量,应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和数据拟合,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发动机在各工况1kHz以内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并对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云飞  陈宇  李家文  潘忠文 《宇航学报》2011,32(10):2095-2102
针对运载火箭“摆动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低,可能影响全箭弹性模态稳定性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发动机-伺服回路”动力学模型的全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对伺服机构传递函数和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发动机-伺服回路”负载频率与箭体弹性模态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关系,给出了保证弹性模态稳定的谐振频率判据,最后计算了保证全箭弹性模态稳定的负载频率边界值,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伺服回路”局部的负载频率通过惯性负载力矩作用与全箭弹性模态形成耦合,当负载频率位于上、下边界值范围之内时就会导致某些弹性模态不稳定,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对负载频率进行限制,以保证运载火箭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典的振动理论,结合现代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补燃火箭发动机整机结构以及主要管路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了整机结构中的Y形管模态试验,并分析了真实发动机试车时的主导振动频率。结果表明,Y形管的计算固有频率和试验固有频率相符,振型一致;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高于发动机整机的固有频率;发动机试车时的主导振动频率与其固有特性不相耦合。模态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总体布局结构在动态特性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某火箭发动机系统振动特性测试和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算和试验两方面分别研究了某火箭一级发动机的振动特性。侧重介绍了模态试验和商业有限元软件在发动机振动特性快速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发动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如何应用于全箭有限元梁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飞行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固体发动机飞行试验中出现的压强振荡现象,开展压强振荡特性分析、机理分析及声模态数值仿真,提出该非线性不稳定燃烧故障的两种可能的触发模式。通过建立脉冲激励试验方法及火箭橇过载模拟试验方法对故障发动机开展试验研究,并验证了导弹飞行过载是引起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氢氧爆震波点火器试验系统,并根据试验塞式喷管发动机工作状态要求设计了爆震波点火器。在高空条件下(0.005 ̄0.002MPa),爆震波点火器供气压力0.3MPa、混合比3左右,对爆震波点火器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成功实现了高空条件下爆震波点火火炬。在同样高空条件下对爆震波点火器点燃单元塞式喷管试验发动机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氢氧爆震波点火器能以较低的供气压力实现可靠点火。爆震波点火器在气氢气氧单元塞式喷管试验发动机点火的成功应用,为下一阶段应用于多管塞式喷管发动机的实际点火试验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速斜爆震发动机起爆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速斜爆震发动机的起爆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起爆发展和稳定特性的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利用先进光学测量技术,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超声速斜爆震发动机起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亮  李平  周立新 《火箭推进》2020,46(1):1-12
液膜冷却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重要的冷却方式,具有冷却结构简单、冷却能力强等优点,一般与其他冷却方式结合,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液膜冷却对发动机的热防护可靠性和发动机比冲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追踪国内外液膜冷却研究现状,从液膜的形成、中心气流对液膜的夹带作用、液膜冷却分析模型以及液膜冷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液膜冷却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冷却剂注入结构、中心气流对液膜夹带特性、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计算方法和推力室冷却结构/技术方案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邱华  何有权  门凯 《火箭推进》2021,47(1):29-35
在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爆震室压力处于强非定常状态.传统的型面不可调尾喷管与可调尾喷管都无法满足爆震室内压力的高频剧烈变化,进而导致较大的推力损失.为了提升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型面不可调增推喷管性能,可以从爆震室中引出爆震燃气,通过无阀自适应控制将该二次流喷射在喷管扩张段,实时调节主流的有效扩张面积比,进而形成流体喷...  相似文献   

15.
煤油温度对于爆震波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径为30mm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上,以煤油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成功地进行了两相爆震实验,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脉冲爆震波。测试了在化学恰当比,不同爆震频率及燃油温度下的爆震波压力,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在化学恰当比下,爆震频率不变时,煤油温度的升高明显促进了爆震的形成,在内径小于混合物胞格尺寸的爆震管内,可以形成充分发展的两相脉冲爆震波。  相似文献   

16.
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背景、潜在优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了详细阐述。从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原理、固体燃料类型、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固体燃料超燃发动机研究的进展和难点,并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固体燃料在超声速流动下的热量分布与表面火焰传播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需建立不同固体燃料的受热行为模型;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分析微尺度下流场结构并耦合固体燃料传热传质过程的可行性需进一步确认;考虑飞行参数,进气道与隔离段性能的发动机整体数值模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wo attempts to utilize detonative combustion processes to MHD conversion of thermal energy of fuel to electrical energy and bonding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For this purpose a continuous impulse detonation chamber with a frequency up to 200 cps was constructed. Using methane-oxygen-nitrogen mixtures the chamber was maintained in stable operation for several hundred hours. Oil was also employed as fuel.Estimat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up to 2% of chemical energy of the fuel may be converted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use of an accelerating nozzle may improve this result.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oxide in combustion products of the detonation wave was higher by 14% than that expected under usual combustion conditions.The advantages of this type of apparatus are: absence of compressors for fuel and oxidant, impulse current generation, low temperatures of chamber walls, and operation over a larg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detonation wave are discuss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Zeldovich theory to the case of MHD interaction is described. It is shown that the detonation velocity may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depending on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c field with respect to the detonation wave.  相似文献   

18.
面向平行系统运行需求,对飞行器航迹计算的积分、抽象计算、数学模型等进行建模和架构设计,实现了航迹计算过程中数据与算法的分离,并采用继承和指针注册机制完成与航迹计算相关的数据统一化分层管理,通过对飞行器状态转移模型的设计实现了飞行器不同状态或阶段之间航迹的顺利衔接,能够实现多状态并行转移和执行,以抵消平行系统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影响,为平行系统运行提供灵活、高效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contain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reventing from wide use of pulse detonation engines (PD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overcome those problem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basic operating cycle in PDE—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 (DDT) processes in combustible gaseous mixtures and transmission of detonation into large chambers—are presented.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implosion shock waves on the onset of detonation in gases, and suggests the scheme of detonation transmission from a narrow gap into a wide chamber,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reduce the predetonation length thus shortening the necessary length of the engine.  相似文献   

20.
韩金良 《上海航天》1999,16(5):49-62
根据一般导弹发射车电源供电的形式和集中供电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导弹发射车主机发电的研究课题,即利用导弹发射车自身行驶用的汽车发动机作为原动力,通过能量转换,变成导弹发射车所需的一次电源。介绍了实现主机发电的技术难点,及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主机发电除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外,还保持了原有的操作位置,克服了集中供电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