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用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实时检测系统。它采用非线性辨识技术,在建立发动机数学模型和输出包含故障信息的监视指标信号之后,用阈值线与监视指标比较,从而预报发动机故障。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与稳态过程的试验数据检验表明:基于非线性辨识技术的故障检测系统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降阶非线性动态模型。针对已发生过的或极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形式,进行了故障状态下动态特性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精确合理,并能实现实时随机仿真。  相似文献   

3.
应用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流体火箭发动机故障实时检测系统,它采用非线性辨识技术,在建立发动机数学模型和输出包含故障信息的监视指标信号之后,用阈值线与监视指标比较,从而预报发动机故障,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与稳态过程的试验数据检验表明:基于非线性辨识技术的故障检测系统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4.
液体火箭发动机实时故障仿真系统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实时验证的需求,考虑目前微处理器的技术水平,通过对发动机全阶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合理的折衷处理,建立了发动机降阶非线性模型,发展了基于该模型的实时故障仿真计算方法及仿真软件系统。仿真计算结果和实践表明,该模型在精确性、实时性等方面可以满足实时性验证的要求;实现的仿真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汉化人机交互界面,可操作性好,移植、维护、升级方便。  相似文献   

5.
动态神经网络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动态神经网络在线辨识方法,提出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实时检测与分离基本系统。检测逻辑通过度量包含发动机故障信息的辨识残差信号实现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故障分离通过分析辨识误差相关函数的不同空间特征来实现。仿真研究表明动态神经网络可成功地应用于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与分离。  相似文献   

6.
液体推进系统充填过程的有限元状态变量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昆  张育林 《推进技术》2001,22(1):19-21
研究了常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充填过程的建模问题。对推进剂充填管道系统进行有限元分割,应用基本守恒定律于充满推进剂的单元和充满气体的单元,两相单元则采用等效流容方程,建立了常温推进剂管道系统充填过程的有限元状态变量模型。模型面向液体推进系统动态过程控制与通用仿真。利用该模型,对一管道充填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给出了有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液体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小偏离线性化理论和Willoh方法,建立了液体冲压发动机和弹体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在微型计算上一体化运行,形成液体冲压发动机/弹体一体化实时数字仿真器。实时数字仿真器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液体冲压发动机的实际控制系统进行联接,组成液体冲压发动机、弹性和发动机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对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和控制 系统供油量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研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推进系统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一维流体瞬变理论为基础,采用特征线有限差分格式,编制航天器推进系统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动态过程的通用仿真软件,并对某多台发动机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系统瞬变特性和水击现象,所开发的软件可方便进行其它推进系统的分析,为发动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吴建军  郑威 《推进技术》2004,25(1):1-3,10
提出了一种新的描述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的定性模型,阐述了系统部件行为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给出了求解基于关系模型诊断问题的推理机制,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基于关系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以空间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基于定性模型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志强 《推进技术》1991,12(4):23-28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微型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组成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并最终通过发动机的热点火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可方便地实现非线性控制及采用自适应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控制精度.此外,在热试中,还可以利用微机实现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迅速提供有关的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型号液体推进剂导弹及运载火箭动力设备系统的特点和一般专家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进程、多层次概念的实时故障诊断系统结构模型,探讨了使用该结构模型处理异步事件、增进系统容错能力、实现出现故障时的集中注意力、对系统状态进行自学习等问题的基本思想,以此开发的某型号导弹动力设备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部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基于模型的推进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根据推进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模型,分析出各组件所处的工作状态及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JMPL建模语言建立了推进系统各组件的定性模型。把推进系统模型和系统场景文件输入给诊断推理引擎,可实现推进系统的实时诊断。诊断结果表明,建立的推进系统模型是准确可靠的,开发的诊断系统能有效地找出故障组件并确定故障组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differential piston warm gas selfpressurization system for liquid attitude and divert propulsion system, a transient model is developed using the modular modeling method.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solid start cartridge,pressure-amplified tank with liquid monopropellant, liquid regulator, gas generator, and pipes.The on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state-variabl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pipes and the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is adopted for the other modules. The variations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parameters over time during the startup, steady-state, and pulsing operational process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transient mode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rting time changing with different system parameters are also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ystem startup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processes. The starting time monotonically changes with variations of the liquid regulator parameters,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with the mass change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charge of the start cartridge, initial gas cavity volume of the pressure amplified tank and initial gas cushion of the propellant tank. The starting time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0 s(0.68–0.75 s for the current system). For meeting the deviation requirements of ±10% of the steady-state propellant tank pressure, the positive deviation requirement is assured by the self-locking pressure and the negative deviation can be assured within an allowable maximum propellant tank volume flowrate(1.6 times the design value for the proposed system) for downstream thrusters for a designed system. Th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 are useful as a guide for further system design and testing.  相似文献   

14.
陈弈澄  齐瑞云  张嘉芮  王焕杰 《航空学报》2019,40(7):322827-322827
针对采用太阳帆、太阳电混合小推力推进的航天器,研究了其在日心悬浮轨道的保持控制问题。为解决已有控制方法中未综合考虑内部未建模动态和外部未知扰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系统控制性能,设计了一种高性能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建立了混合小推力航天器在日心悬浮轨道柱面坐标系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基于改进型条件积分滑模面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设计了控制律,结合自适应方法在线估计不确定参数;接着,将求取的虚拟控制量在推进剂最优条件下转换成实际控制量,即太阳帆姿态角和太阳电推进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减小了轨道位置超调,并且混合推进相比于单一太阳帆推进,在更短收敛时间内控制精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相比于单一太阳电推进,一年可以节省约89.6%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15.
应用BP-ART混合神经网络的推进系统状态监控实时系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BP-ART混合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供推进系统状态监控实时使用的系统,其拓扑结构为: 第一层处理单元由BP神经网络组成, 每个BP网络代表一个相应的推进系统组件; 第二层处理单元为一个ART神经网络, 网络的每一个输出代表推进系统的一种“健康状态”, 据此可对其故障进行“诊断”。该混合结构充分发挥了两类网络的优点, 给出的具体应用实例也显示出在推进系统实时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姿控推进系统发动机关机的管路瞬变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一维液体瞬变管路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格式的特征线方法,针对某姿控推进系统发动机真实氧化剂管路的关机瞬变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系统不同部位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喷注前的最大瞬变压力达到储箱压力的3倍,得到的结果与试车数据是一致的,对液体发动机管路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对包括许多管路,阀门和推力室的复杂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液体烧蚀激光推进推力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即建立推力加载过程与流场演化过程的时间关联性,寻找物理现象与推力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种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高速相机和高频响压电式力传感器的实验系统,并实现对激光器、闪光仪、高速相机和推力信号采集系统的工作时序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国外相关文献提供的实验系统相比,依据本方法所建系统可以提高实验研究效率和精度,为分析液体烧蚀所形成推力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kW级肼电弧加热发动机工程样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沈岩  魏延明  陈君  关威  汤海滨 《推进技术》2011,32(6):845-851
为了满足静止轨道卫星及中低轨道卫星降低重量、延长寿命的需要,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近年来开展了电弧加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1kW级肼电弧加热发动机工程样机的研制。介绍了1kW级肼电弧加热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该项研制工作的目标是:完成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加工和500h寿命试验。预期发动机功耗为1kW左右,比冲为4.5~5.5N.s/g,推力为75~150mN。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发动机设计、加工和性能测试工作。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目前的测试暂时是用N2和NH3的混合气体模拟肼进行的,测试获得了发动机的比冲、推力、效率等数据。在模拟肼的流量为18~30mg时,发动机的推力为100~150mN,比冲在5N.s/g左右,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预期采用单组元肼作为推进剂后,比冲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流场计算结果建立了反映飞行马赫数、攻角、斜板角度和风扇进口静压影响的超声速进气道多维实时数学模型。综合该进气道模型、某型涡扇发动机实时数学模型和实时喷管模型,建立了实时的推进系统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飞行马赫数、攻角、斜板角度和出口反压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度高,实时性好,可完成推进系统的动静态过程仿真计算;并可用于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以及超声速进气道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模型方法的全包络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谋  姜长生  吴庆宪 《航空学报》2006,27(3):486-492
利用新一代歼击机不同平衡点的多个非线性子模型对其机动飞行的全包络模型进行逼近。对于每一个子模型,设计相应的动态逆控制器,应用模糊神经网络产生控制器切换决策,实现不同飞行状态下不同模型控制器之间的相互切换。同时为了提高多模型飞行控制效果,对各模型控制器的输入及输出采样并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形成一个全包络内的多模型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最后通过歼击机的大迎角机动仿真来验证所设计的基于多模型的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统一神经网络控制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