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地球     
<正>地球过去与现在是一样的吗?今天的地球和46亿年前的地球是不同的,46亿年前地球没有大气、没有海洋、没有河流、没有高山,也没有生命。今天地球的外壳是由几个巨大的板块组成的,1912年,魏格纳在不经意间发现了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如此之契,之后他通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根据魏格纳的推测,在10  相似文献   

2.
1910年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南美洲海岸的突出部分和非洲海岸凹进去的部分非常吻合.为什么这样凑巧?莫非在远古时代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一个整体,后来裂开,漂移形成现在的样子?经过艰苦的研究后,魏格纳大胆抛弃了过去一直认为地球的大陆是固定不变的传统理论,采用不崇拜权威和不盲目从众的超常思维,提出了后来得到举世公认的"大陆漂移"学说.  相似文献   

3.
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国际上各路专家众说纷纭,只假说就有几十种,如行星撞击说、物种斗争说、自相残杀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植物中毒说、酸雨说、外星人杀死说等等,这些都给恐龙灭绝的原因增加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异类接触     
两个老人坐在长椅上,仰望着天空,“ UFO最后总是走了,他们为什么不下来看看我们呢 ?”“也许他们想要找的只是智能生物。”另一个说。   如果这个玩笑让我们感到可笑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情况可能真的是这样的。但大多数对 UFO和外星学说抱怀疑态度的人争辩道,既然他们能随时下来在我们面前显身,那他们还等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外星学说的实质。外星人欲与之建立联系的另一个星球的智能生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有三个条件对于建立星际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个条件是科学的成熟。在远古社…  相似文献   

5.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是头一日.”关于太阳系的起源,自1755年康德提出星云说以来,又产生了突变说、俘获说等40多种理论学说.但是,还没有那种学说比较完善,能够普遍为人所纳.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利用新的天体资料和天文理论,系统分析了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学说,发展了星云说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演化而来的,而“空虚混沌”的原始星云来自比太阳质量大几千倍的星际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古希腊时代,有些哲学家们已经发现地球运动的规律,但因为缺乏依据,所以没有得到人们普遍认可。托勒密的地心学说与基督教《圣经》中的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正好吻合,所以受到了当时统治者们的极度维护。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水平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与天体运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陨石坑是由小行星撞击地表形成的,其特点是在坑周围产生一圈环形山。在中国也有很多陨石坑,从卫星图片上看,中国最大的陨石坑要算是华北陨石坑了。这个陨石坑以山东泰山为中心,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了。它的环形山已被风雨侵蚀得千沟万壑了,而坑体也已被顺流而下的黄土填平了。环形山的东半部分因大陆漂移而成为日本列岛。北京、开封都在这个陨石坑的边缘上。在华北陨石坑的北边,有一个不规则的陨石坑,现在已经看不出痕迹了。而在华北陨石坑的南边也有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在卫星图片上很明显。可以想像:数亿年以前,一颗很大的小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的“大陆漂移说”的起源。但是,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条件限制,魏格纳去世前也没有找到证据能够证明非洲和美洲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大陆。   20世纪 70年代初,海洋学家利用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发现了大西洋底有一条 4万多千米纵贯南北的中脊,在中脊顶部有一条很深的大裂…  相似文献   

9.
@李良结束了肉眼观天的时代反动宗教的倒行逆施,并没有把科学家吓倒,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想证明“日学说”的正确性。为“日学说”贡献出最明确的证据,并使这一理论获得关键性胜利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年~1642年)。1609年5月,伽利略45...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和华莱士对创建自然选择学说优先权的互相谦让,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但由于两人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他们并不回避学术之争.  相似文献   

11.
地球和太阳究竟哪个是中心,在地球争论了上千年,只有在现代天文学诞生以后这个问题似乎才慢慢得到解决。但在人类的足迹将要印在火星上的当代社会,究竟有多少人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呢?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很多人嗤之以鼻,可事实绝非想像中那样简单。最早是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提出了日心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太阳处于行星运行轨道的中心。与此相反,大约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普特莱奥斯和托勒玫,把以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地心说———托勒玫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地心说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何平 《飞碟探索》1994,(4):34-36
我国学者董妙先创立的多四季学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各界人士中反响十分热烈.为了引发对这种新理论的讨论,我们特意从何平所著的《多四季论,破解世界之谜的钥匙》一书中选出部分章节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整个UFO学领域来说,证据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反对UFO学说的人都在问“证据在哪里”.而UFO学家则不断试图将自己变为物理学家然后再给出证据。但下面的事实再清楚不过:  相似文献   

14.
当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自发发生说时,它只是一个哲学学说。到了17世纪,雷第试图用实验来验证它,它就变成了一个科学假说。但是实验却没能获得公认的结论。一直到19世纪,微生物能否自发发生,仍然是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的理论已应用到许多科学领域。如果把它应用到物理学和天文学上去,它可能引起这两门科学重大的变革。 周易与物理 气功师靠他的特异功能,可以把密封容器里的东西,在不打开盖子的情况下取出来。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它似乎完全背离了当代物理规律。它就像当年人们发现α粒子放射性一样令人惊奇。其实这两种现象,都可用周易的阴阳互变学说给于解释。按阴阳互变学说,任何基本粒子能一时变成无形的阴性物质,另一个时候,又变成有形的阳性粒子,这过程,永远反复进行下去,这就叫阴阳互变。这有点像水的性质,冬天结晶成冰,夏天又融解为水。假如物质的粒子没有变成无形物质的过程,气功师是无法把东西从密封容器内取出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正天文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宇宙膨胀率(即宇宙的膨胀速度。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就认识到,他的学说将会得出一个震撼人心的预言——宇宙在膨胀。当时,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宇宙一直是那样的,它不会随时间改变)做了最精确的测量,与首次计算间隔  相似文献   

17.
陶勇 《飞碟探索》2008,(8):49-49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仰望浩瀚的星空:宇宙真的是太美妙了!众多的星星似乎在我们面前连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深深地敲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到底从何而来?今天,似乎有一种学说为我们带来了希望,这就是“夏娃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也是他发表《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提出的演化论学说,对作为西方文化重心的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思想上的挑战和启示,西方学术思想界视为历史大事,也就有许多的活动,来彰显达尔文提出演化论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庾晋 《飞碟探索》2006,(6):32-34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40亿年前,并曾有一  相似文献   

20.
宇宙之外     
邱伟 《飞碟探索》2003,(4):42-42
从纯数学的理论推断而出的五维和五维以上的世界包含着无数个四维宇宙体的说法已经定论。物理上,林德根据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计算后认为:宇宙之所以爆炸是因为其能量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由于真空中的不稳定性会反复出现,因此大爆炸也不可能仅仅发生一次。每当真正的能量偶尔碰撞一次,从中就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宇宙。许多宇宙会以此种方式而产生,这便是多元宇宙论。人类眼中所认为广阔无边的宇宙,只不过是数目无穷多的宇宙大海中的一滴而已。除此之外,平行宇宙论也是比较流行的宇宙学说。这种学说认为,我们目前所观测到的只是完整宇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