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克韦尔公司正在采用与数字手表中机构相似的振动石英音叉技术来生产军用战术固态惯性测量装置。这种产品的市场是需要轻小型、低价导航和控制系统,而且数量正在日益增长的战术导弹、精导武器和无人机。 据说新技术更加可靠,但其最大优点是价格较低。数字石英惯性(DQI)测量装置中的6个传感器可采用半导体工业中普通采用的光蚀刻工艺大批生产。罗克韦尔的长期合作伙伴,BEI电子公司西斯特朗·唐纳惯性分公司研制和生产这些传感器。 预计罗克韦尔将以比同等性能光  相似文献   

2.
国外传感器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下)梁恺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新型传感器包括各种光-电传感器、薄膜和厚膜传感器、半导体声效应传感器、场效应化学传感器、声表面波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等。下面仅就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或具有应用前景的一些传感器作一介绍。1.光-...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对各种压力参数测量的需要,三○四所组织技术人员,在原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微型化技术研究。通过近三年的研制,目前,已研制成功性能稳定的直径为o25mm的小型固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并于1996年12月26日通过了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局主持的技术鉴定。来包总公司、研究所、院校、部队的九名专家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了课题预定任务,并在小型化传感器的材料工艺、结构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有特色的工作。该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不重复性可达02%F.S,非线性可达…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已经好几年了,但国内目前的加热元件还不能跟上使用需要,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因此继碳化硅远红外元件之后,新的远红外元件相继出现,如:半导体远红外元件,埋入式陶瓷远红外元件、JID液体电加热器等。应用半导体远红外元件进行加热,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颖加热技术。与碳化硅远红外元件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升温速度快0.8~1倍,节电率又可提高15%左右。半导体远红外元件不同于目前应用较广的  相似文献   

5.
张志伟  罗鹏  赵婧媛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6):112-115,118
机载设备的数据处理往往需要大容量的固态存储器,目前大容量FLASH存储阵列和机载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接口标准,接口设计也因为不同的设计者和应用场合而差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LASH存储阵列在机载数据存储中的发展和应用。在FLASH存储阵列和计算机主机数据传输的几种接口形式中,IDE接口具有实现技术较为简单、兼容性强等优点。采用FPGA设计并实现固态IDE接口,实现FLASH存储阵列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固态IDE接口的设计实现有助于促进FLASH大容量存储阵列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点式光纤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电力设备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精度,精度为0.5℃(-20~125℃),价格低,性能稳定,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是半导体激光器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因其具有单纵模、低功耗、光束易整形等一系列独特优势,是多种微型化原子传感器的理想光源。围绕原子传感这一应用需求,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对Rb原子和Cs原子传感用VCSEL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主要对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燃烧场吸收光谱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的视线测量技术,有能力实现流场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参数的快速测量。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TDLAS传感器已经在燃烧和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中获得广泛应用,为改善系统的性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应用机会的出现,对传感器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步。概括介绍了TDLAS技术的发展水平、在燃烧场诊断中的应用及未来的潜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国产新型磁敏元件——磁敏二极管互补对和磁敏三极管,做成四种新的磁敏固态传感器:(1)单磁敏三极管传感器;(2)磁敏二极管互补对传感器;(3)磁敏二极管与磁敏三极管组合传感器;(4)双磁敏二极管对的桥式传感器。文中示出四种传感器的实用电路图。同时,对四种性能的传感器都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比较。这四种传感器在多用途、通用性和低速性能几方面都优于文献〔4~7〕中介绍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英国GEC-马可尼公司研制新雷达目前,英国GEC-马可尼公司和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正在联合研制一种下一代军用机载传感器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1993年,对机载多功能固态有源阵列雷达(AM-SAR)计划的可行性和定义进行了研究,并计划用10年时间研制和试...  相似文献   

11.
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航空相机镜头分辨力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线阵CCD固态传感器取代读数显微镜,能自动测量和实时显示结果的航空相机镜头分辨力测量系统,论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及该系统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2.
基金档案     
[项目编号]2008ZC12004[项目负责人]李宝森[依托单位]中航工业导弹院先进数据获取及融合新技术研究完成情况简介:在传统毫米波的基础上结合应用新型半导体材料GaN基紫外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完成多源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在数据获取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基于0.35μm集成电路工艺的新型紫外读出电路(ROIC)设计,完成了基于真对数放大器的毫米波雷达接收技术研究。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模信息融合智能推理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人选用一种小的光电检测器或嵌镶光电阴极方式的光致器件作为固态器件来代替电子束成象或显示管,此固态器件由诸如移位寄存器的电路来寻访和激励。但此类系统需要许多复杂的电路来寻访嵌镶光电阴极。现在,在成象和显示方面存在着一种新的趋向,它要简单得多,而又直接。此方法是利用光和一种通过半导体晶体的狭的高电场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上述的相互作用在显示时会产生一种图象的线元来响应电输入。而在成象器件中,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氢介质的储存问题,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氢储存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最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合金、配位氰化物和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相对于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化储氢,固态氢储存安全性好和能量密度高,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储存技术。重点阐述了B-N基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氨硼烷,其具有高的质量储氢密度(19. 6%)和体积储氢密度(185 g/L H2),是目前高容量固态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且元素替代、固体掺杂、纳米填充等改性方式能够改进氨硼烷放氢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线阵CCD实现航空相机镜头焦距的自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以线阵CCD固态传感器取代读数显微镜,能够自动测量和实时显示结果的航空相机镜头焦距测量系统,论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结果及相对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源系统在飞机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常采用选装固态化设备、进行系统集成、安装机载维修设备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必修性。基于趋势分析的监控修理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理论已经成为提高系统可测试性和诊断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印刷传感器是利用印刷电子技术将导电墨水直接在基板上沉积图案或电路而形成的传感器,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首先按照导电颗粒的分类标准,分别介绍了金属、碳系、聚合物三类导电墨水。随后详细介绍了制造印刷传感器的三大技术:喷墨打印、丝网印刷及增材制造。同时,本文还回顾了目前印刷传感器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上的三类主要应用,包括应力/应变传感器、损伤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最后,展望了印刷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为印刷传感器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霍耳效应成功地研制了WO3半导体气敏传感器.这种新型传感器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输出几毫伏至几十毫伏甚至几百毫伏的直流电压,而且具有其它半导体传感器所没有的优点--无需另外加热.在实验中对NO2气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出霍耳电动势在几毫伏到几百毫伏之间,且随待测气体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利用霍耳效应制作气敏传感器是一条完全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叙述了惯性传感器技术,描述了在目前工业上的应用和它在近期及远期应用的前景。惯性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趋势也在此得到详细阐述,即干涉型光纤陀螺,微机械陀螺和加速度计,还有微型光学传感器。微机械传感器和改进后的光纤陀螺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会替代许多现行系统中采用的环形激光陀螺或者机械传感器。新技术成功的引进主要是由成本原因所驱使的,采用这些新技术的系统的成本项目也在此陈述。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已使导航应用的领域面更扩大化,例如制导炸弹。这些新的应用场合将促使具有极其低廉价格、可批量生产的传感器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正>某型控制盒为力臂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由主机板、输出板、母线板、动静压传感器等组成。主机板由单片机87C51、A/D转换器及一些门电路组成;输出板由电源、固态继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