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空间碎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空间碎片观测活动。文章根据国内外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进行空间碎片观测的有效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观测手段的优缺点,对空间碎片的进一步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36届COSPAR会议空间碎片专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下设空间碎片专题交流分会。为便于了解当前国际上空间碎片研究的动向,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专题会议的概况,然后将会议交流的26篇文章分为空间碎片观测与预警、空间碎片探测与数据库、空间碎片防护、空间碎片减缓4个部分进行了简要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十五"期间中国在空间碎片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空间碎片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碎片减缓三个方面;然后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空间碎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与空间碎片有关的国际空间法研究主要包括对空间碎片的定义、空间环境保护制度、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及空间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等问题的研究。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对于“空间物体”与“空间碎片”的定义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国外碎片研究活动基础上,分析了空间碎片的类型、增长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气体动力学理论,估算了航天器与轨道碎片的碰撞几率和碰撞速度,介绍了NASA的“PIB”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予示模型,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对策,综述了国际上已采用的一些予防措施,清除空间碎片的各种技术方案正在深入研究之中,该文只作了一般概念性介绍。  相似文献   

6.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义务、责任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碎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空间碎片减缓措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外空环境保护的需要,通过机械臂、电动系绳、激光等手段进行主动的空间碎片清除正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从法律角度看,“一国是否有进行空间碎片主动清除的义务或责任?”、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可以遵循何种原则(或)模式开展?”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空间碎片温度特性的分析,是利用红外传感器探测空间碎片的基础,也是研究航天器在轨安全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空间碎片接收不同辐射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其在轨运行情况,建立热平衡方程,完成对不同时刻其温度变化的计算,并绘制出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空间碎片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红外辐射特性。该研究对利用天基空间探测器进行空间碎片的检测、识别,以及航天器的规避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空间碎片的属性及形成的过程 ,论述了研究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必要性 ,介绍了国外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现状 ,并在充分研究国外成果的基础上 ,对制定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空间碎片环境现状与主动移除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概述了空间碎片环境现状和对航天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对保持空间碎片环境稳定的必要性。空间碎片研究重心先从防护转向减缓,再转到主动移除,最终是清洁空间。评述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现状,指出天基激光主动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空间碎片的急剧递增对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分析了空间碎片研究的现况,通过建模对空间碎片撞击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从撞孔、撞击裂缝以及穿透深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空间碎片研究的进展情况与后续工作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背景情况空间碎片是人类有意或无意丢弃在太空中的废弃物,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空间碎片滞空时间相当漫长,碎片之间相互碰撞或爆炸又会产生新的、体积更小的空间碎片,从而加大了对空间飞行器特别是载人航天的潜在危害。因此,西方航天大国及俄罗斯等国家十分重视空间碎片研究。1993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空局发起成立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这一国际组织,以加强各成员机构间的交流,协调行动,控制空间碎片的产生,保护空间环境。二、参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激光烧蚀驱动移除空间碎片研究中,均假设激光光束覆盖整个所关注的空间碎片。文章提出了焦斑式激光辐照下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碎片反喷冲量和运动姿态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激光辐照在3种形状碎片不同位置处所产生的反喷冲量和姿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碎片运动规律与碎片几何形状和激光作用位置有关,当反喷冲量过质心时,碎片获得平动冲量;不过质心时,则会改变碎片的角速度或姿态。研究结果可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碎片防护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碎片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航天器的撞击事件频繁发生。随着空间碎片环境的日趋恶化,航天器的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空间碎片环境模型、撞击风险评估、航天器部件损伤、防护材料与结构的超高速撞击试验、撞击试验数据库建设、超高速发射设备、在轨撞击感知、机构间超高速发射设备交叉校验等方面对国内外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未来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空间碎片领域起步较晚,1989年才开始涉足此方面的研究。1995年6月,我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但鉴于资源的匮乏,当时所开展的工作仅限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空间碎片国际联合观测、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减缓方案、空间碎片数据库与环境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09,18(3):92-92
据新华网2009年4月2日报道,第五届欧洲空间碎片大会于3月30日一4月2日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召开。这是空间碎片领域的最大型会议,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航天局以及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和国际宇航科学院(IAA)联合举办。由于不久前刚刚发生了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因此空间碎片如何处理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发言者阐述了空间碎片研究结果,参与定义未来研究,巩固碎片环境模型,确定碎片缓减和补救的办法,评估碎片相关的风险及其控制,制定保护措施,并讨论政策、规章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大会在多个组织中进行讨论,包括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员会科学与技术分委员会(UNCOPUOS)。  相似文献   

16.
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航天发射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碎片环境随之恶化。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的撞击威胁,人们提出了用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系统实时监测航天器在轨遭受空间碎片撞击的情况。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调研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在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各国基于超高速撞击声发射技术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述,重点介绍了国内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国内航天事业需要,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探测微小空间碎片的MOS电容传感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在轨微小碎片环境数据,是建立、检验和完善微小碎片环境模型不可缺少的手段。国内空间碎片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须要研制适合搭载到航天器上的微小碎片探测器,以完成轨道空间的微小碎片的质量、尺寸、速度及飞行方向等参数的测量。微小碎片撞击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容传感器,会导致传感器放电和充电,通过检测充电过程的电脉冲信号,记录微小空间碎片撞击事件,从而获得微小空间碎片通量。文章就探测微小碎片的MOS电容传感器设计及其地面高速粒子撞击模拟试验进行了研究,并验证其探测微小空间碎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3,(9):6-6
本刊讯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我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8月9~10日,国防科工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来自财政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以及军队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国家拨专项经费支持空间碎片研究以来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1,(6):41-41
40多年来,人类遗留在太空 轨道上的空间碎片日益增多,已 对航天器和地面的安全构成严重 威胁。为提高我国观测、规避空 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 增加,我同开始启动车间碎片研 究行动计划。目前,该计划方案 在北京通过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 家评审。这个行动计划,是首次 由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全面 研究空间碎片并在控制空间碎片 的增加上尽到国际责任的国家计 划。 空间碎片,是天然陨星体和 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 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的统 称。目前,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 大小空间碎片已超过3500万个, 在如此…  相似文献   

20.
刘静 《航天》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