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确定了影响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独立随机变量。其中,发动机肉厚与燃面的关系是根据发动机的试车数据,按照无因次肉厚概念对实测压强-时间曲线反算而获得。根据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性能预示模型,采用Monte-Cardo法进行内弹道性能的模拟计算。通过对某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仿真,说明该计算方法可行、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2.
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调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套电动伺服驱动的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研制了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调节特性试验.试验研究表明,耐烧蚀喉栓的轴向运动可实时调节发动机内弹道特性,目前已实现压强的四级调节;发动机内弹道变化相对喉栓运动有一定延迟,但其延迟可为工程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双燃速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给出了双燃速发动机内弹道近似计算方法.推导了双燃速发动机的平衡压强关系式.分别描述了串装式和套装式双燃速发动机中的再生燃面及特殊燃面,并给出了这些燃面的近似求解方法和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  相似文献   

4.
以固体导弹飞行试验的外弹道测量数据和遥测数据为基础,将外弹道计算模型与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型相结合,建立了飞行状态下固体发动机比冲的计算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固体发动机性能的快速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数字仿真方法,包括确定其随机变量,提出根据试验数据修正压强和推力的计算公式和数字仿真模型。该方法可用于固体发动机方案选择、性能评定及流场计算。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字仿真,得出了燃烧时间平均压强和平均推力、最大压强、比冲和总冲等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均值和方差。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仿真模型计算可靠。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双燃速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维内弹道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混合燃气参数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了燃烧室热损失,喷管效率,喉部烧蚀和装药的侵蚀燃烧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发动机内弹道性能计算提供了一套更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内弹道计算中的独立随机变量,建立了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模型,确定了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内弹道模拟计算。最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均值。和标准差σ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了计算方法可行,数据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规律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内弹道计算中的独立随机变量,建立了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模型,确定了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用Monte-Carlo法进行了内弹道模拟计算。最后对发动机性能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进行了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了计算方法可行,数据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在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某些成果,其中包括含铝丁羟推进剂的试片实验和装药发动机实验以及燃速敏感性预示和内弹道预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发动机设计及推进剂配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体发动机一维混合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提高内弹道预估精度的工程方法.采用系统辨识法建立燃速模型、计算药柱初温分布和预估药柱真实燃面,建立了内弹道性能散布分析方法.算例应用研究表明,燃速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是影响发动机内弹道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除燃速模型参数外,对总冲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燃气比热容比、推力系数因子、特征速度因子和药柱密度,对工作时间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特征速度因子、药柱初温和药柱密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及高空模拟试验,提出了内弹道性能分析及预示方法,并编制了程序.通过算例给出了某发动机内弹道性能P-t、F-t、q_m-t、I_s-t、m_p-t曲线及试验修正系数k_1、ξ_(C_*)和ξ_(CF).计算表明,理论预示推力与测试推力基本一致,平均推力偏差不大于0.4%,平均比冲偏差不大于0.35%.由该程序计算的内弹道性能可提供导弹总体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由推进剂药柱和壳体组成的燃烧室结构径向振动对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在一维非定常内弹道方程中,分别考虑了结构径向振动对内弹道方程和燃速的影响,研究了在给定燃烧截面内,由于燃烧室压强变化引起的结构径向振动。据弹性力学理论和振动机理,得到了简化的等效径向振动方程;对内弹道和结构径向振动进行了耦合计算,分析表明当内弹道出现周期性的压强振荡时,会引发与结构径向振动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燃烧室压强振荡振幅上升一个量级,对发动机的工作安全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战术火箭/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综合考虑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与火箭外弹道关系的情况下,融内外弹道为一体,系统分析了发动机装药参数,燃烧室设计参数、喷管设计参数、尾翼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及全弹性能的影响,针对远程战术火箭,建立了火箭总体/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优化的模型。在所建模型基础上,以火箭弹总体性能最佳目标,对总体和发动机设计参数以及药柱几何参数同时进行优选,完成了九个变量的寻优计算,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借助罚函数调用模矢搜索法的优化方法,编制了一套利用发动机地面静止试车所得压强、推力—时间历程分析判断其内弹道产生异常现象原因的计算分析程序,并通过一台假想发动机因装药燃而、燃速的局部变化,喷喉烧蚀或瞬间局部堵塞引起的内弹道异常现象的分析计算,论证了上述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还给出了两台真实发动机试车曲线的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利用这套程序分析发动机试车所得P_((?)x)—t,F_(ex)—t曲线,可迅速找出产生内弹道异常的原因,为改进发动机设计提供了一个较为实用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空空导弹高空工作过程中,外部的超声速来流与其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尾部喷流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非定常尾部干扰流场,影响导弹后体的工作环境。为了探寻发动机内弹道对导弹后体结构的非定常影响,采用双组分气体的非定常CFD仿真模型对某空空导弹发动机工作期间的喷管内流场和导弹外流场进行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了由多个自由剪切层、激波、膨胀波等组成复杂干扰流场的结构,以及在发动机内弹道和外流速度的非定场效应影响下其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尾流的温度和燃气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内弹道阶段发动机对导弹后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非定常干扰流场在导弹后体附近产生不断变化的低速涡流区域,加速了温度和燃气的扩散,致使导弹尾端面区域受到高温气体冲刷,进而降低导弹后体结构的安全性。因此,空空导弹的后体设计有必要考虑并减少发动机内弹道与导弹外流的非定场影响对导弹后体安全性所造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对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喷喉面积和燃速的变化规律及燃面到肉厚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内弹道性能计算分析了中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内弹道计算的数值模拟新方法,用直接积分法计算三维药柱燃面,能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在内弹道计算中,设燃烧产物准定常流动,使用分段解析法进行内弹道的数值模拟。对某翼柱型三维药柱发动机内弹道进行计算,取得了接近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导弹在高空中作机动飞行时易出现内弹道异常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飞行任务失败。为了了解横向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对飞行过载下发动机内弹道性能进行更好地预示,建立了一种非均匀燃面退移离散坐标求解方法。从简单的内孔燃烧管型装药到常用的复杂星孔药型,利用离散坐标求解方法模拟横向过载下推进剂的燃面退移,得出了不同过载下的燃面退移规律,计算了燃面面积的变化情况;同时,将不同微元处的面积和燃速相对应,预示了横向过载下发动机的内弹道特性。结果表明,横向过载导致推进剂燃烧发生偏心,燃烧室压强提高,绝热层提前暴露。100g横向过载下,燃烧室压强增加4%,压强峰值出现时间0.4 s,绝热层暴露时间增加1.6 s;星孔药型燃面的下降段数等于星角数N/2+1。分析了横向过载对燃面退移及发动机内弹特性的影响,对发动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旋转发动机内弹道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方法。在推导出旋转条件下的燃面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了内弹道计算基本方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旋转和不旋转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旋转使发动机内压强增高,工作时间缩短,拖尾段加长。最后还就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用参数辨识法对某径向泄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瞬态参数进行了辨识,得出了该发动机泄压过程的瞬态燃速公式和泄压孔流量系数。利用零维瞬态内弹道模型和辨识所得参数,对另一台发动机的径向泄压过程进行了预示,预示结果与发动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燃速对径向泄压过程内弹道预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动机径向泄压过程中,采用瞬态燃速更能反映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