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动平衡装置包括使物体旋转和提供物体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的指示设备。采用激光装置照射到旋转物体上以去除材料而达到平衡。供给改变冲击在物体上的激光位置与中断冲击的设置,以便达到在所要求平衡的物体的某一位置去除一定量的物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控制的高能激光脉冲去除不平衡量的优点是:在极高转速的陀螺上,原则上能做到质量平衡。与此相反——如前所述——用普通的机械去重法(例如钻孔法)只能在静止的转子上进行不平衡量的去除。然而,从原则上来看,在陀螺工作时进行动平衡既节省时间又较精确。激光动平衡法还有的优  相似文献   

3.
从激光陀螺抖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入手,详细介绍了一种激光陀螺抖动闭环控制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中信号跟踪解调的思想,使输出的抖动驱动控制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与激光陀螺抖动反馈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相等,从而来维持激光陀螺的闭环抖动。该种抖动控制方法既具有模拟正弦驱动信号噪声小、谐波小和能量损失小的优点,同时还具有方波驱动易于数字化实现和方便加入噪声的优点。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了提出的闭环抖动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航空陀螺马达由于制造时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当高速旋转时,由不平衡引起振动以及造成轴承磨损等,这在实际上是不允许的。为此,首先要在工作转速时测出其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去除掉。一种办法是手动去除,即停机将马达拿下用钻头去重,而我们研制的激光动平衡机,是将电气测量线路测出的不平衡量的大小和角位置信号,通过控制线路,控制产生激光束,在陀螺高速旋转情况下实现激光自动去重。 (一) 整机原理方框图:见图1  相似文献   

5.
激光焊接机和打孔机已经脱离了试验室阶段,并作为工业工具机而得到了接收,它们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明显了。这种最初设计供焊接和穿孔用的激光机床,可用作从陀螺转子或其它精密转动部件上去除金属,达到高精度平衡的目的。这种技术改变了用人工方法平衡所耗费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降压熄火过程复合推进剂燃速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峻晔  桑秉诚 《航空动力学报》1990,5(2):173-175,191
激光光斑法是激光阴影技术的实际应用,它是文献[1]中激光燃速仪法的发展,但本质有很大差别。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在燃烧的药条上,随药条燃烧,燃面下移逐渐增多的过激光量由一光电池接收并转换为电压信号。如果在激光束上加一整形片,使这种转换具线性关系,并且适当选择和调整放大和记录元件,使在要求的测试精度范围内,每个环节信号转换都具有线性关系。因而,组成一个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线激光通信的转子参数遥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转子、直升机旋翼等旋转部件动态参数的高速实时采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激光通信的旋转部件非接触参数遥测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该方法的参数遥测系统总体方案.重点研究了光电数据传输通道中发射激光器的信号驱动、光电探测器的信号放大及串行/解串器等关键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理论最大传输速率达622 Mb/s的无线激光通信收发模块,并测试了收发模块的实际性能.最后,研制了参数遥测试验样机,该样机在旋转状态下的数据传输率达300 Mb/s,满足航空发动机转子的动态参数遥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激光陀螺腔体深小孔钻削过程的材料去除机理分析和试验验证,给出了孔壁缺陷的评价方法。研究了某型激光陀螺腔体深小孔钻削过程所产生的孔壁缺陷层深度,并进一步研究了深小孔去除缺陷的工艺,通过超声振动研磨和复合抛光技术,实现了腔体内表面的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9.
Fisch.  S 《惯导与仪表》1996,(4):19-28
本文论述了布里渊环形激光陀螺(BRLG)存在的闭锁效应问题。所研究的陀螺是一种光纤环形谐振腔,两束谐振光波在其间相向传播,谐振波的频率差为检测器提供了一个差拍信号。由差拍信号的频率与陀螺的旋转速率成正比,如果光波在谐振腔中以同一模式传播,就无法检测到小旋转速率,如果它们以不同的谐振模式进行传播,静止时它们将形成一个拍频偏置。如果在陀螺上施加一个旋转速率,拍频就会相应地在此偏置上或加或减。如文中所述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为了提高平衡转子时的精度和生产率,制造了以电火花、电子束、电化学、激光法等为基础的设备,用以从旋转的转子表面上去除不平衡质量。莫斯科航空工艺研究所在几年时间内进行了理论上和实验上的研究,最后研制出利用激光的平衡设备。  相似文献   

11.
光纤陀螺在两个方面正在取代机械陀螺:一是新设计的应用,二是已有的应用陀螺场合。光学陀螺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对重力g的不敏感性和对振动、冲击的容限,使其特别适合于车辆、军事上的应用。基于Sagnac干涉效应,如环形激光陀螺、光纤陀螺的概论已有十十年之久了。它有闭环和开环两种结构,但由于闭环结构成本较高,目前只利用开环光纤陀螺取代机械速率陀螺。我们开发了一系列低成本光纤陀螺,它们基于全光结构,采用椭芯的保偏光纤、方向耦合器和偏振器。开环光纤陀螺是以最小结构的形式构成的。激光光束在光纤敏感相向传输,它们是完全互逆的。早期的形式采用方向耦合器隔离激光光源和光探测器,一个偏振器用来确保一个模式分布,而第二个耦合器作为与光纤环的接入口,在光纤环的一端加上一个压电陶瓷相位调制器以进行调制,以便同步检测干涉仪的输出。光源探测器处的耦合器不属于最小结构中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用光源的反向的探测器取消。目前许多激光光源被用于这样一个探测光输出的探测器,由于陀螺转动信号是调制信号,很容易与恒定的激光输出信号分开。我们这种结构的FOG为简化最小结构(RMC),比较两种开环结构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从性质上分,在RMC结构中,激光器工作在接近阈值的点,因而在光谱上比较窄。在光陀螺中希望有一个宽带的光谱,可以避免由于绕环导致的偏振起伏,从而引起偏置的不稳定性。这也就限定了RMC结构在一些高精度的陀螺应用。光纤陀的特性可以通过选择光纤的长度、环的直径和激光功率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而不需要改变其结构。光纤陀螺从本性上为宽带的,其输出谱特性可以由简单的模拟滤波器、扩展伺服回路的动态特性加以控制。与简单的机械陀螺相比,这一宽带特性可以扩展为非常低的频率,从而改善定位精度。我们已生产了1000多套这两种结构的光纤陀,本文将提供Allan变化,随温度变化的偏置、刻度因数的线性数据,典型的特性参数如下:也许光纤陀螺应用最大的限制为刻度系数,因为Sagnac干涉仪的灵敏度领先光纤长度乘以直径,并且几何尺寸和在敏感轴垂直平面上投影使光纤陀螺改型应用的困难得以克服。在带宽限制范围内,光纤陀螺可以在众多的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星载磁悬浮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建立其转子的平动与转动的动力学方程。所建模型反映了转子的动、静不平衡特性,以及转子运动与框架、星体运动的耦合关系。模型是主动磁悬浮控制与动框架效应分析的基础。对动、静不平衡量未知的转子,设计了自适应对中控制器。在分散PD、比例交叉反馈控制器与高低通滤波器的基础上,通过动、静不平衡量的辨识与补偿控制,使转子绕其惯量主轴旋转,衰减角动量交换执行机构高速转子因不平衡而对基座产生的干扰力,消除星上主要颤振源,达到降低卫星姿态抖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激光表面热处理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从70年代起,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出现和激光束调制、瞄准等技术的发展,激光技术进入了金属材料的表面热处理领域,引起金属材料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它标志着激光应用已进入第二代。本文对激光热处理的特点、种类、设备、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是一种具有小型化、高精度等潜在技术优势的新型光纤陀螺,是国内外惯性器件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针对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结构和信号检测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确定了基于FPGA的陀螺信号检测总体方案,陀螺信号处理及控制模块主要由频差信号解调、复合拍频检测、闭环反馈控制、数据编码输出以及调制信号模块组成;随后重点介绍了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控制方案,在调制解调及频率偏差检测方案上采用数字相敏检波器实现频率偏差检测,在谐振频率闭环跟踪锁定方案上采用数字PI控制器实现环路光频率控制;最后进行了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实验测试系统搭建,以及谐振曲线测试和谐振频率闭环锁定测试。  相似文献   

15.
利特夫公司(利顿公司在德国的一家子公司)在光纤陀螺(FOG)和集成光学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已使研制小型导航系统成为可能。与机械陀螺和环形激光陀螺比,精度一直是光纤陀螺的薄弱环节。但随着其精度的提高和成本的显著降低,光纤陀螺从现在仅用于姿态基准在向低精度导航系统的方向发展。利特夫公司预测,旋转质量陀螺将在几年内被淘汰,而光纤陀螺将在5~10年内代替环形激光陀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涡轮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在带热障涂层(TBC)的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上制备大量气膜冷却孔,激光加工是实现“先涂层后打孔”的优势加工手段。采用水助激光扫描加工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TBC损伤程度和TBC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涂层剥落损伤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光斑重叠率、激光重复频率、激光器电流和水泵电压,当光斑重叠率为98%、激光重复频率为50 kHz、激光器电流为38 A、水泵电压为14 V时,可以避免TBC水助激光加工出现剥落损伤;对TBC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激光器电流、激光重复频率、水泵电压和光斑重叠率,当优选激光器电流为38 A、激光重复频率为15 kHz、水泵电压为14 V、光斑重叠率为80%时,TBC材料去除效率最高。分析了TBC水助激光加工涂层剥落损伤的形成原因是热应力和等离子体力学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水助激光加工产生的气泡空蚀会导致加工区域周边涂层颜色变白,影响范围约为59.5μm,空蚀去除厚度约2.7μm。以上研究为带热障涂层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气膜孔水助激光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微半球陀螺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陀螺具有更小的尺寸,因此其对温度、湿度、磁场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为了保证陀螺具有较好的工作表现,需要使外部驱动信号的频率严格锁定于工作模态的中心频率上,且陀螺输出信号幅值恒定。与此同时,由于微半球陀螺信号为微弱信号,故而需要采用微弱信号采集技术及反馈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且通过解调控制算法得到输出信号。阐述了微半球陀螺基本测控电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从Sigma-delta、模态匹配、正交补偿、温度补偿等角度分析了微半球陀螺测控电路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旋转抛物面形金属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固体波动陀螺的振子,利用处于谐振 状态下的轴对称谐振壳体中驻波的哥氏效应敏感角运动。谐振子本身的结构特点使其具 有抗高过载、高冲击的特性,因而在高动态环境下的中低精度角速率测量场合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由于旋转抛物面形谐振子的壁厚、密度、弹性模量等 结构和材料参数的不均匀会导致其固有频率发生裂解,其值的大小是决定能否产生陀螺 效应以及影响陀螺整体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去除谐振 子边缘质量的方法减小其频率裂解。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证明该方法能够有 效抑制谐振子的固有频率裂解,使得频率裂解减小到0.2Hz 以下。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材料的进步,使人类文明得到了发展。对航天工业而言,材料也是重要的一环。从陀螺仪表材料看,优质的铝合金支撑了仪表朝高层次持续发展。光纤材料的诞生促使光纤陀螺的实现有了可能。微晶玻璃的研制成功推动了激光陀螺取得成功。而今精密陶  相似文献   

20.
半球谐振陀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基于哥式效应的固体波动陀螺,具有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优势,是未来陀螺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均开展了半球谐振陀螺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国内的半球谐振陀螺研究历程、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在半球谐振陀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加工制造难度大、动态范围小以及全角模式下存在角速度测量阈值等技术瓶颈,亟需突破高Q值材料、两件套陀螺加工制造以及全角模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半球谐振陀螺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精度、大动态、低成本以及轻质小型化等,在航天、航海、战略战术武器等诸多领域上,半球谐振陀螺都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