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全球主要航天国家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的现状和卫星系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马宇 《中国航天》1997,(12):13-15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将发挥军用价值马宇美国政府为了使其卫星遥感业在已开始出现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于3年前决定准许销售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这一政策出台之后,美国已相继出现了几个商业遥感卫星项目。如一切顺利的话,质量可与目前仍属美国政府机密的卫星图像相媲...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中国航天》2014,(4):44-4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卫星遥感系统已经日臻成熟,全球军用、民用与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日益增加。当前国际上约有51个国家拥有或者运营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遥感数据广泛用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全球环境变化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对成熟数据政策法律框架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4.
1992年,美国政府发出了第一个研制商业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的许可证并发布了"首先购买商用"的数据政策后,美国政府扶植形成了商业地球观测卫星数据市场。自1999年"伊克诺斯"(IKONOS)卫星发射以后,已经有10个商业公司发射了地球观测卫星。商业性运营公司当前主要集中于发展高分辨率光学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遥感应用对卫星数据的需求;介绍了中国主要遥感卫星运行和数据分发单位,以及国际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在中国的代理状况;对商业卫星遥感数据的价格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中国遥感数据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自主遥感数据提供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遥感卫星应用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工程的实施,中国的卫星遥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遥感卫星正在由试验性运行向业务化运行发展,卫星遥感应用由行业化应用向大众化应用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卫星遥感应用产业显示出勃勃生机,并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使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遥感应用领  相似文献   

7.
《卫星应用》2010,(1):64-64
WorldView-2卫星于2009年10月8日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是美国数字地球公司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商业遥感卫星,是世界首颗能够提供8个波段多光谱数据的高分辨率商业卫星。  相似文献   

8.
国家基础测会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建 《卫星应用》1999,7(1):49-51
国家测绘局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在基础测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该文概述了基础测绘对卫星遥感数据特别是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的需求,同时也希望我国发射高分辨率的测图卫星,以满足基础测绘持续大量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卫星高分辨率图像将走出禁区韩新霞美国发射监视卫星已有30多抨的历史,通过卫星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地球资料,美国人民为此支付了近1000亿美元。但是美国政府出于对国家安全及隐私权等问题的考虑,不敢冒然使用世界上分辨率最好的遥感器,所以无法将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印度政府发布了其新版遥感数据政策,即《2011年遥感数据政策》(RSDP2011),取代《2001年遥感数据政策》,以对其国内外获取、分发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恰当的、更好地管理。美国政府也曾于2003年5月颁布了《美国商业遥感政策》,以取代1994年3月颁布的关于外国获取空间遥感能力的23号总统决策令(PDD-23)。欧洲、俄罗斯、日本等航天大国也在相关的国家法令和政策中对遥感数据的分发、获取和应用给予了规范。分析各国遥感数据政策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我国卫星遥感的商业化发展将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商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及平台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研了国外近十年发射的商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较为全面、详细地对比了欧美典型的商业光学遥感卫星的技术性能、指标,总结了其发展思路,并对其卫星及平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该领域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ALOS)是日本的一颗高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星上装有3种仪器:1)用于立体制图的全色遥感仪(PRISM);2)先进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仪-2(AVNI-2);3)相阵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这3种仪器可用于制图,区域观测和自然灾害监测。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器获得的数据,ALOS卫星具有大容量数据处理的功能,并且装有下一代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所必须的精确测定位置和姿态的发系统  相似文献   

13.
敏捷遥感卫星工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综述了国外商业遥感卫星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了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在充分调研国外敏捷遥感卫星的基础上,从成像目标需求、分辨率与幅宽关系、立体成像三方面总结出此类卫星的技术特点,阐述了发展敏捷遥感卫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深入分析了实现姿态敏捷控制的技术途径。利用姿态的敏捷控制能力,研究提出了多点目标成像、立体成像、宽幅拼接成像、动态扫描成像等4种典型工作模式,完成了敏捷卫星主要工作模式的分析与设计,并基于此工作模式要求,提出了敏捷卫星工程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ALOS)是日本的一颗高分辨率地球现测卫星。星上装有3种仪器:1)用于立体制图的全色遥感仪(PRISM);2)先进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仪-2(AVNIR-2);3)相阵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这3种仪器可用于制图、区域观测和自然灾害监测。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器获得的数据,ALOS卫星具有大容量数据处理的功能,并且装有下一代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所必须的精确测定位置和姿态的分系统。ALOS将在2002年用H-ⅡA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政府的支持对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的发展,商业运作模式的培育和市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GeoEye公司和DigitalGlobe公司是全球运营最好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美国国防部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是这两个公司商业遥感数据的最大用户。美国政府通过以NGA作为用户,购买GeoEye公司和DigitalGlobe公司的产品和业务的运营方式,培育了美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虽然两公司已于2013年完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分卫星与应用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全球共发射了1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有11颗是高分辨率卫星,它表明对地观测卫星与应用已全面进入"高分时代"。在这些高分辨率卫星中,包括我国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该卫星的升空使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2015年3月6日,国防科工局宣布,高分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卫星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2015年,我国还有望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大大增加对地观测面积,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7.
“高分一号”遥感相机填补国内高分辨对地观测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中国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第1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高分一号"卫星装载2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和4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均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重大工程总投资就达到2000亿元。但是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仍然依靠依赖航空遥感系统和国外高分辨率卫星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因此,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中国政府在200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分辨率对  相似文献   

19.
金涛  李贞  李婷  杨冬 《宇航学报》2013,34(8):1159-1165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问题,从影响几何成像质量的关键要素——内外方位元素出发,介绍地面几何处理方法,并基于多颗卫星研制、地面量测试验及在轨验证情况,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多线阵观测卫星的几何精度的星-地全链路影响误差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约束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星上设计配合地面处理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几何精度。  相似文献   

20.
轨道是影响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应用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提出应用体系能力贡献率的新研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轨道择优方法,以提高综合成像能力。针对卫星应用需求,构建与轨道相关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成像能力指标体系。利用体系能力评估模型,定量化计算新研卫星在不同轨道下的综合成像能力,通过比较其对现有体系的新增贡献,进行卫星轨道择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评估不同轨道条件下卫星的应用效能,可作为卫星最佳轨道选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