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言微重力火箭是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其射高一般在200公里以上,可以提供10-4g的微重力水平和6~15分钟的微重力时间。其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灵活性强,而且微重力值稳定。1971年10月,美国“空蜂”170A在白沙靶场发射,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空间材料加工实验。此后20多年,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和前苏联等国相继制订了微重力火箭发展计划,成功地完成了数百项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到20世纪后期,微重力火箭已成为地面…  相似文献   

2.
张勇  梁勇 《宇航学报》2006,27(12):141-144
与一般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不同,航天器摩擦副往往处于微重力下的独特工作环境。现对航天器摩擦副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摩擦学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二维模型并求解了雷诺方程,以研究微重力状态对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微重力的影响,摩擦副的油膜压力分布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严重影响了油膜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7,18(2):98-105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下)*刘春辉(北京9200信箱72分箱·100076)3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3.1问题的提出航天器在轨道惯性飞行过程是处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的飞行,依据工作需要航天器发动机(远地点发动机、姿控发动机、再入发动机等)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进行了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基础物理、微重力燃烧等9项空间实验。该项目将育种卫星的留轨舱作为一个微重力实验平台,利用遥感科学技术进行了一批不需要样品回收的微重力实验,发展了我国的卫星微重力平台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球微重力研究是利用气球携带落弹进行模拟空间微重力的一种试验手段。 微重力落弹回收系统是为完成微重力试验后的落弹安全回收而设计生产的。文中叙述了微重力落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并对我国研制该项目情况作较详细的说明,对结构、伞系统,控制,程序等设计要点作了介绍,最后对四次升空试验结果作了综合说明,试验取得100%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航天器的热控制模式、对在微重力下的单相流与两相流的换热系统、微重力下与重力场下的两相流沸腾换热进行了比较。最后论述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两相流沸腾换热地面等效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微重力环境下充液系统大幅晃动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其次阐明了它在充液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液体大幅晃动自由边界的确定以及数值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YANG  Jun  YE  Ding-you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4):1-3
TY-3微重力火箭总长600mm,起飞质量1100kg,有效载荷50kg,最大飞行高度220km,能提供10^-4g约360s时间的微重力试验条件,该火箭已于2000年10月飞行试验成功,而且一种更先进的微重力火箭系统正在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在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情况和几种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和流动沸腾传热模型,然后对TEMP2A-3沸腾的地面与空间试验作了比较,并首次用Chen氏公式进行了验证,得出Chen氏公式在该流态模型下与重力无关,进而可推广到在失重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地面上用磁性液体制造流体的超重、失重和微重力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正良 《宇航学报》2004,25(2):179-182
磁力和重力均为非接触的力,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同时,磁性液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时,磁性液体处于失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磁力和重力相互抵消,磁性液体呈饱和磁化状态且处在均匀梯度磁场区域中时,磁性液体被表面张力约束成球体,磁性液体处于微重力状态。这一发现使我们在地面上能经济的、方便的、长时间的制造流体的小区域微重力环境,为研究微重力状态下的流体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加工和器件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目前的落塔法、悬吊法、水浮法和气浮法等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中设备本身的建造周期、成本及其它缺点难以满足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重力模拟.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的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三维微重力环境试验装置的设计思想,为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梁勇 《宇航学报》2006,27(Z1):141-144
与一般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副不同,航天器摩擦副往往处于微重力下的独特工作环境.现对航天器摩擦副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摩擦学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二维模型并求解了雷诺方程,以研究微重力状态对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微重力的影响,摩擦副的油膜压力分布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并严重影响了油膜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空间机械臂的 微重力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机械臂工作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广泛用于太空中的舱段对接、在轨维修等操作,因此需要在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以满足空间机械臂研制试验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模拟微重力环境领域技术现状,依据型号研制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空间机械臂性能和可靠性验证的微重力环境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并给出了悬挂机构子系统、二维随动子系统、恒拉力子系统、位姿测定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微重力火箭是近20年来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微重力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微重力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并涉及到空间生命科学。1971年10月美国航宇局发射了空蜂170A,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实验尝试,1972年1月在发射黑雁5C火箭时,再次进行了金属熔炼实验。这两枚火箭的发射,证实了用探空火箭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从而揭开了微重力火箭研制和应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微重力分部主任克雷格教授最近在我国访问期间谈到,联邦德国自1972年开始就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微重力试验,其中包括利用Texus探空火箭进行了100多次飞行试验。Texus可以提供250公斤载荷延续6分钟的微重力条件。克雷格教授说,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返回式卫星的成就为联邦德国在微重力试验上与中国密切合作提供了条件。克雷格教授说,政府已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航天飞行微重力的作用下,地面重力引起的人体形变和结构应力消失,它改变了输入,降低了重量负荷和血液流体静压。由于调节过程改变和急性、慢性适应反应的结果,发生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水盐代谢系统的状态和机能改变,人在地面所具有的属性和性质局部的消失。微重力的条件下,人的机体内发生的改变启动自我调节和适应机制,预防了继续发生异常和减轻异常发生的程度。本文论证了机体调节的特点和主要生理系统对微重力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一种微重力火箭总体设计中减旋方案,飞行载荷,气动加热与壁温计算等几个关键问题。结合该火箭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被动式减旋措施,即,安装反旋尾翼及辅助减旋机构,并分析了减旋与动稳定性的关系。对超高音速火箭的飞行载荷和气动热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9.
微重力状态下骨骼肌结构和功能性反应的研究开始于1960年的宇宙号生物卫星,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从宇宙号生物卫星、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已得到关于微重力状态下骨骼肌适应性变化规律和严重性的资料。但是,在航天中进行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全面检测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组织生理学的检测,其原因是由于测量方法是损伤性的和飞行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地面模似微重力对肌肉作用的一些实验也支持了航天数据。航天中引起肌肉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为基础实验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对空间站中微重力水平准确测量及分析和评估,测量有效性作为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微重力测量原理及结构组成、软硬件设计、在轨数据验证得出结论:采用模拟与数字滤波相结合提高了精度,实现100MbPS通信速率实时在线传输能力,将原有传输速度由0.3M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