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刻苦攻关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黄江川对嫦娥二号卫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为卫星总设计师,他把卫星看作自己的"孩子",还把卫星工作的环境--月球也当作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卫星回收系统 回收系统的任务是保证追回舱以一定的安全速度着陆。它包括星上发出信标信号.供地面尽快发现目标.打开降落伞减速.这是完成整个飞行任务最后的,关键的一步.如回收系统发生故障,就会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用个人计算机来比拟小卫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把小卫星定义为质量不足900kg的卫星,而在欧洲则有人把小卫星的质量限定在450kg以下.总而言之,小卫星是一些轻巧而便宜的卫星,因而受到买不起较大卫星的一些大学和科研组织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7月18日上午,卫星回收人员分乘3架“黑鹰”直升机,在预定回收地区上空盘旋,寻找目标。11时26分,201号直升机首先发现目标;11时32分,机上乘员目睹卫星拖着巨大的降落伞飘然而下;11时35分卫星落地,发出“扑通”的声响。机上摄影师杨玉亭抓拍了这3分钟的宝贵镜头。 这里是四川省遂宁市聚贤乡的一个农家小院。一米直径的卫星擦过屋檐,落在相距约3米的两栋民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用个人计算机来比拟小卫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把小卫星定义为质量不足900kg的卫星,而在欧洲则有人把小卫星的质量限定在450kg以下。总而言之,小卫星是一些轻巧而便宜的卫星,因而受到买不起较大卫星的一些大学和科研组织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劳拉空间与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塔戈夫近日说,该公司已暂停为剥离其卫星制造分部做准备,将把精力放在涉及该分部出售的一项战略交易上。他未透露是谁要在这项交易下买下劳拉旗下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也拒绝说明交易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广播卫星计划开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在1972年日本邮政省首先提出了广播实验卫星计划,并进行了初步的方案设计。1973年11月,日本邮政省把卫星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移交给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重新对卫星的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1975年,宇宙开发事业团与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负责完成卫星的细节设计工作。接着东芝公司又把第一颗广播实验卫星的研制转包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承包费用为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全球发射商用卫星数量最多的1年,共有84颗商用卫星升空,它们几乎全部投保。卫星数量之多的重要原因是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开始陆续入轨,例如,今年将有43颗“铱”卫星升空,其中25颗用德尔他-2火箭发射(每次5颗),质子-K火箭发射14颗(每次7颗),长征-2C火箭发射4颗(每次两颗)。这84颗商用卫星将通过42次火箭发射进入太空,其中阿里安-4火箭将发射11~12次;把18颗静止卫星送入轨道;德尔他-2火箭发射7次;“宇宙神”火箭发射8颗静止卫星;质子-K火箭发射8次,其中6次是国外静止卫星;“长征”火箭发射7次。在84颗卫星中有73颗…  相似文献   

9.
利用遥感卫星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印度空间政策的一大特点。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渔民按照卫星数据的指导出海打鱼。在印度上空运行的有美国卫星和印度卫星,它们把观测数据发送到位于印度中心的海德拉巴卫星接收站。在那里由分析人员根据这些数据估测海域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和水温,从而确定鱼群的位置。因为浮游生物和水温这两项数据是确定大型鱼群地点的关键要素。海得拉巴接收站把这些信息发送到东海岸和西海岸沿海各邦,各邦再把信息翻译成当地语言,每周发表在报纸上或通过无线电广播。空间数据的这种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  相似文献   

10.
国外把质量为1~10kg的卫星称为纳卫星(这并不确切,也许不用词头"纳",而用千克级表示,似比较科学,以下姑且用纳卫星一词).  相似文献   

11.
微小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定义□□国际上对小卫星的叫法有很多 ,如小卫星 (Small Sat) ,廉价的卫星 (Cheapsat) ,微卫星 (Micro Sat) ,超小卫星 (Mini Sat) ,纳卫星 (Nano Sat) ,皮卫星 (Pico Sat) ,等等。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则把这些卫星统称之为轻卫星 (L ight Sats) ,美国海军航天司令部称之为 SPINSat's (Sin-gle Purpose Inexpensive Satellite Sys-tems——用途单一的廉价卫星系统 ) ,美国空军称之为 TACSat's (Tactical Satel-lites——战术卫星 )。实际上小卫星在航天事业的早期就有了 ,卫星发展最初就是从简单小卫星起步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周刊驻意大利办事处主任罗德·诺兰对卫星通信的好处太了解了。他接受了到战火弥漫的南斯拉夫采访的危险任务。当其它记者旅行12小时到最近的工作电话亭去发送当天战斗故事之际,诺兰却在受迫击炮火包围中的巴尼亚卢卡市里在与他个人卫星通信终端连接的一台个人计算机上编撰他的故事。诺兰通过卫星技术把巴尔干山脉战况以按钮方式带给全世界百万读者。  相似文献   

13.
由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铱”卫星星座定于199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手持电话业务。该星座系统进展还比较顺利,目前已进人即将发射首批卫星的阶段,但原定的发射计划因火箭的原因将有所推迟。“铱”系统的第一次发射可能在1997年3~4月,这次发射将采用美国麦道公司的德尔他-2火箭,发射场为范登堡空军基地。第一次发射将一次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它们既用于试验“铱”系统的性能,同时也是整个星座中的工作卫星。此后,将继续利用德尔他-2火箭进行两次发射,每次发射5颗“铱”卫星。第4次发射将使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中国的“长征”火…  相似文献   

14.
在空间时代初期,由于受运载火箭技术的限制,美国曾发射过1~15公斤的小型卫星。这种濒于灭迹的小型卫星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今天的小型卫星已不是当初那种小型卫星的重复出现,而是在空间技术高度发展以后派生出的完全新型的卫星。和当今普遍发展的大中型卫星相比,今天的小型卫星,确切地说,应称为微型卫星。微型卫星概念美国把具有独立卫星功能的,重量在10公斤量级的小卫星定义为微型卫星。根据当今的空间技术,10公斤重的卫星已有可能用  相似文献   

15.
国外小卫星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现代小卫星逐渐呈现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以及高功能密度和性价比等优势,小卫星已成为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主要航天国家为在小卫星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均制定了大型计划和项目。在过去十几年中,小卫星技术迅猛发展,小卫星逐渐从探索、试验阶段转入业务化、装备化运营阶段,并在遥感、通信、导航、空间科学、新技术演示验证以及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通常把质量在500kg以下的卫星定义为小卫星。考虑到我国卫星技术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把质量在1000kg以下的卫星定义为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月26日,一枚德尔他3910火箭从范登堡基地升上天空,把一颗重一吨多的卫星射入预定轨道——900公里高的近极地轨道,卫星运行周期为103分钟,此卫星便是荷兰红外天文卫星IRAS。 IRAS卫星计划是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计划,卫星重1076公斤,其中平台266公斤,主要仪器——红外望远镜810公斤。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宇宙红外源并为它们编制目录,同时对某些红外源进行详细研究。目前,卫星的一切工作正常。由于星上所带的探测器致冷用液氦的散发速度比预计的慢,因而卫星寿命可能由原计划的200天延长到250天甚至可能达到300天。另外,星  相似文献   

17.
国外把质量为1~10kg的卫星称为纳卫星(这并不确切,也许不用词头“纳”,而用千克级表示,似比较科学,以下姑且用纳卫星一词)。亚利桑那大学卫星-1(ASUSat-1,以下简称亚大卫星-1)质量为5.9kg,是一颗标准的纳卫星,由美国亚  相似文献   

18.
苏联最近验证了两种新的照相侦察卫星能力,它直接可在战时用于空间照相。一种是利用一颗高高度中继卫星向侦察卫星传输数字图象。据美国分析家称,中继卫星是一颗静止轨道卫星。苏联利用这种卫星把照相侦察卫星对美国或其盟国的近实时照相数据传输给莫斯科,为苏联确定破坏美国或敌国军事目标的程序,将起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照相侦  相似文献   

19.
夏光 《国际太空》2004,(10):15-19
□□在2003年8月12日举行的小卫星大会上,SpaceX公司总裁艾伦·玛斯克引起了与会者的共同关注。他作了令人振奋的简要发言,用火箭技术和根据已经获得的经验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说明,提出了关于美国缺乏低成本的小型运载火箭问题的解决方案。小卫星运载火箭技术日益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 1 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美国希望得到廉价的、反应迅速的、可靠的小型运载火箭—— 小卫星发射系统(MLS),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了。在美国航宇局(NASA)的Bantam低成本火箭技术计划中,小卫星运载火箭的定义是:具有把150kg重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LEO)…  相似文献   

20.
太空垃圾对运行卫星的威胁越来越令人担忧。为保护卫星不受其危害,航天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卫星防护措施,这里只简单地作一个介绍。在诸多的卫星防护方案中,有些明显不实际的不多赘述。比如,垃圾回收方案,在目前起码是极不经济的,并且对于非常小的垃圾回收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保护卫星不受附近物体的袭击,在其周围设一个禁区的方案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太空垃圾只受自然力的控制,靠明令禁止并不能改变其轨道。有些卫星防护措施尚存争议,比如设置处理轨道问题。其做法是把不再使用的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