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世界直升机市场随着国际形势、军事力量和民用事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依托这些规律就可以对整个直升机市场做出一定的预测.本文从军用市场、民用市场两个角度对各大直升机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直升机市场做了有根据的预测,以期对未来市场形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涵道尾桨是将一螺桨置于直升机尾斜梁的涵道中,通过改变螺桨叶片的安装角实现直升机的航向操纵。为了弄清涵道尾桨的拉力(或推力)和需用功率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R·Kriebel关于薄圆柱涵道螺旋桨的研究结果,用叶栅理论分析了涵道尾浆的气动特性,并将动量理论、叶素理论和叶栅理论结合起来,推导出直升机悬停时的涵道尾浆的需用功率计算公式。最后计算了SA365N直升机涵道尾浆和Bell-222直升机常规尾桨在产生相同拉力时的需用功率,并对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16(5):F0002-F0002
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28岁女警察张源(上图及下图左),经过飞行培训,掌握了直升机驾驶技术,现已能单独驾机执行任务,成为国内首名直升机女警飞行员。她所驾驶的,是美国罗宾逊直升机公司生产的R22轻型双座直升机,右为该型机飞行的资料照片,该机旋翼直径7.67米,旋翼转动时全长8.76米,机身宽1.12米,高2.72米,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直升机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先根据旋翼技术的特点和复合推进方式的不同,将复合式直升机分成5个类别,分别对5类复合式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做了扼要介绍。然后,通过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发展分析,将复合式直升机的发展归纳为5个阶段,总结了国外复合式直升机的型号发展过程和规律。最后,结合国外发展复合直升机的经验,以及中国直升机技术水平、科研机制的特点,针对中国复合式直升机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气动、动力学和结构设计三个方面介绍了直升机旋翼桨叶设计的一般要求,分析了桨叶扭转角、平面形状、浆尖形状等参数对直升机性能、旋翼气动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结合WZ-1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使用要求对其旋翼桨叶进行了初步设计,给出了桨叶的构形和“共振图”。本文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其他直升机的旋翼桨叶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无人直升机的现状、分类和发展趋势。立足空军现有直升机装备情况,总结了不同作战任务下无人直升机的使用问题,并对空军发展无人直升机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速直升机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根据高速直升机的技术特征和构型特点,将高速直升机分为复合式、倾转式及停转式3种类型。在梳理3类高速直升机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高速直升机的型号与技术发展规律。根据当前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提出了实现中国高速直升机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速直升机方案中升力转移过程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高速直升机方案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就是旋翼/机翼转换式高速直升机。目前大多数转换式高速方案都采用升力转移来解决导致直升机不能飞得更快的根本原因——旋翼相对气流分布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气流分离及激波问题,即从直升机模式由旋翼承担升力过渡列固定翼飞机模式由机翼承担升力。而升力转移过程中,升力、功率和操纵的平滑过渡则是此方案的关键。本文根据某高速直升机方案设计了其升力转移过程,并用试验对升力转移过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中的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机体动力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当量地面共振二维模型计算了直-九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地面共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体阻尼与旋翼阻尼各自对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未国产化的直-九直升机在使用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面共振,这与直-九直升机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所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机程序可直接用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在大气紊流中的响应。文中假设大气紊流是一个在时间上平稳、在空间上均匀的随机场,紊流速度在桨盘上是线性分布,并以Von Karman模型来描述其频谱。诱导速度采用涡流理论导出的非均匀分布模型。 本文以其典型直升机为算例,计算了直升机对大气紊流的响应,并分析各紊流分量对直升机响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单旋翼式直升机气动布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型号直升机气动布局设计,介绍了在直升机总体设计中选择直升机气动外形,平尾和尾桨的参数及益的一些基本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对应的风洞试验结果,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首先说明了发展直升机的难点,即相对于同量级的固定翼飞机来说,不仅需要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而且旋翼的技术问题更为复杂。其次,综述世界上直升机应用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包括亚太地区的潜在市场。并分别用图线军用和民用直升机从1990年-1995年的实际年销售量及1996年-2010年的估计销售量。接着,介绍了美国21世纪的军民两用直升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目前在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最后,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统计分析的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概念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概念设计方法.针对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特点,确定了其设计要求;通过建立战术通用直升机总体参数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重量、旋翼参数和功率分析,选择总体参数;建立了适合战术通用运输直升机的总体方案评价准则.最后以NH90TTH直升机为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机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直升机机动性的定性解释和定量评价参数,讨论了机动性对直升机效能的意义,论述了机动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动性的设计参数,介绍了美国陆航设计标准中对直升机在频域响应方面的要求和试飞验证规定。文中举例分析了发动机/旋翼集成控制系统对提高机动性、改善飞行品质的应用,并指出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将对今后提高直升机的机动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碟形轴对称无人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础上,选择碟形无人直升机总体参数并提出了一个总体方案;给出了碟形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性能计算方法;建立了碟形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碟形无人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并进行飞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碟形无人直升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直升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首先,简要介绍了直升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讨论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旋翼载荷预估、旋翼气动弹性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旋翼噪声预估。讨论着重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参数敏感性,借以反映当前直升机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此外,文中还强调了分析预估与试验结果吻合关系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俄制米某型直升机火警系统组成及原理分析,针对米某型直升机飞行中出现的火警误报故障的产生原因、设计缺陷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信号干扰、工作环境、元器件低效或故障等因素的相应解决措施,以对广大机务工作者在该型直升机出现火警误报警故障时提供帮助,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地面转弯通过尾桨拉力和地面对尾轮的摩擦力实现,当直升机重心靠后时出现低速滑行或静止状态下转弯困难的现象。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学基础理论建立了直升机地面转弯运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直升机机体六自由度运动模型、起落架缓冲器运动模型、轮胎力学模型和支柱摩擦盘摩擦特性,对直升机地面直角转弯及静态转弯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分析尾桨拉力、滑行速度、尾轮稳定距等参数对转弯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尾轮稳定距可提高直升机地面转弯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着水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内直升机缩比模型着水试验能力,为中国民用直升机水上迫降适航取证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国内直升机缩比模型着水试验及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绍模型着水试验的试验设备、试验件、试验要求和试验步骤,并对着水载荷结果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莫斯科学院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中国直升机缩比模型着水试验能力,为中国进行直升机水上迫降方面的模型着水试验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