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弹射座椅以后,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弹射救生装备得到飞跃的发展,至60年代前期,国外敞开式弹射座椅已实现了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最大速度到1112公里/小时。然而,弹射救生成功率并不十分满意,尤其是低空和不利姿态的救生能力,因此提高低空、不利姿态救生成功率格外引人注目。除进一步改善各关键部件外,主要考虑设计与发展精确的程序控制机构,最大限度地控制合适的救生伞开伞时机,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状况下,以最短的时间打开救生伞。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军1976年~1989年飞机发生的应急弹射离机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如果乘员具有滑翔选择着陆地点的能力,将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伤亡。美国海军乘员通用弹射座椅(NACES)的预研产品改进(P~3I计划也要求乘员的救生伞具有滑翔操纵的能力,使乘员弹射离机后能操纵滑翔救生伞避开敌人的威胁,或避开飞机的火球区及其他障碍物。双态救生伞系统的研究开始于1992年,这项由美海军航空作战中心武器救生系统部参与的研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火箭弹射座椅在弹射出舱后的稳定性调节问题,对弹射座椅与飞行员系统组合重心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求解出了组合重心的分布方程,建立了组合重心的椭圆分布模型。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弹射座椅与飞行员组合系统稳定性调节的工程设计中,应用实践表明所建模型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大多数飞行员救生系统是根据1971年的美军标MIL-S-9479B研制的,称之为第三代弹射座椅。乘员救生技术(CREST)发展计划集中于研究2000年以后的飞机(诸如多功能战斗机)救生系统的要求,即第四代弹射座椅的要求。而CREST的MARS计划则是研究这个任务的范围和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下一代弹射座椅的操作环境和所要求的性能提出看法,即根据将来飞机的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是肯定还是修改第四代弹射座椅的要求。为了与将来的DoD飞机(2000年以后的飞机)预期的性能相比较,在研究中要收集第三代弹射座椅系统的性能资料和改进计  相似文献   

5.
战斗机飞行员在飞机出现危险情况时采用火箭弹射座椅作为救生装备的主要形式,在低空不利姿态下弹射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最低安全高度来保证弹射救生的成功率,在座椅性能确定的情况下,最低安全救生高度取决于弹射时飞机的飞行姿态。为此,根据火箭弹射座椅的工作原理,针对弹射过程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仿真计算的手段来研究不同飞行姿态对最低安全救生高度的影响,以期为飞行员如何选择正确的弹射时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平飞安全救生包线 弹射速度范围:0~1100千米/小时;弹射高度范围:0~飞机升限。 低空复杂姿态下的安全救生性能 基本满足美军标MIL—S—18471F中规定的22种状态最低安全高度要求。低空复杂姿态下从飞行员启动弹射手柄到救生伞张满的时间不大于3秒。 着陆速度 救生伞在标准情况下(人/伞系统质量100千克,大气压力101325帕),着陆速度不大于6米/秒。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俄罗斯“星星”科研生产企业关于对中国生产的飞行员弹射座椅及防护装备进行空气动力试验的合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机载设备局率有关人员于1993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在俄罗斯进行了飞行员弹射座椅及其防护装备的高速气流吹袭试验。试验共进行22次,试验速度分别为1000,1200,1260,1370公里/小时,其目的是结合产品型号研制和有关高速气流防护措施研究课题,考核验证其结构强度、总体方案是否合理。主要试验内容为:检查弹射座椅及其装备在相当飞行表速1200公里/小时状态下强度及各连接点的连接情况;评价座椅  相似文献   

8.
弹射救生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国际航空》2003,(9):72-75
弹射救生技术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应用于军机,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有四代产品。伴随着军机性能的提高,如何扩大弹射座椅的性能包线,解决不利姿态条件下的救生问题,延展座椅对飞行员的适用范围,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新技术的出现为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ACESⅡ弹射座椅所使用的C-9伞收口速度补偿曲线的理论。分析了救生伞采用收口技术后,_能在高速状态下降低开伞动载,在低速状态下不降低最低安全高度的原因;并对国产HTY-4型弹射座椅装备了收口的救生-13型伞后的性能进行了估算。假如收口阻力特征等于210m2、收口时间等于10s则在3000m高度上开伞动载将减小40%;并论述了收口阻力特征和收口时间选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火箭弹射座椅轨迹发散技术的类型、原理进行分析,建立轨迹发散性能计算模型。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侧向轨迹发散火箭技术满足双座弹射救生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FBC-1飞机双座飞行员弹射救生可能发生干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过载与弹射速度关系研究及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东  林贵平  郁嘉 《航空学报》2010,31(10):1907-1913
 弹射速度是弹射座椅双态程序控制的主要输入参数之一,其和弹射高度一同决定了救生伞的开伞时间。试验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弹射速度的测量会出现较大误差从而严重影响弹射救生系统的救生性能。提出一种根据弹射座椅出舱瞬间人椅系统体轴 x 方向过载( nx )值判断弹射速度的方法。建立了人椅系统出舱阶段的数学模型,在MSC.EASY5基础平台上开发了模块化的仿真模型,并基于批处理原理进行了求解器设计。通过数值仿真,建立了平飞状态不同弹射高度及弹射离机质量下体轴 x 方向过载值与弹射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即BP神经网络实现了输入向量(弹射高度及体轴 x 方向过载)到输出值(弹射速度)之间的连续非线性映射。分析了不利姿态参数对关系曲线的影响,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其影响。用本文方法判断得到的弹射速度与地面弹射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误差满足工程要求,可以作为弹射速度测量的一种余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座椅弹射出舱阶段作为整个弹射救生过程的初始阶段,其出舱姿态参数的准确获得对弹射座椅研制非常重要,是座椅进行姿态控制、提高救生性能的关键和前提条件.本文以某型弹射座椅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弹射座椅在高速弹射时出舱过程的气动载荷,并针对高速状态弹射建立了考虑弹射筒变形和气动载荷的弹射座椅出舱过程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13.
弹射救生数值仿真及不利姿态下救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嘉  林贵平  毛晓东 《航空学报》2010,31(10):1927-1932
 国内弹射座椅救生性能预测分析主要依赖地面弹射试验。由于国内相关试验设备的缺乏,不利姿态下弹射座椅的救生性能很难通过试验获得,因此国内不利姿态下弹射座椅救生性能的分析研究比较薄弱。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弹射座椅的救生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针对弹射座椅弹射过程的4个阶段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其中自由飞阶段采用四元数法代替欧拉速率方程,以解决传统的六自由度方程出现的奇异性问题。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地面弹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某新型弹射座椅的弹射姿态轨迹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弹射座椅在不利姿态下的救生性能,得到不利姿态下弹射座椅救生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座椅高速稳定性差以及飞机向下的牵连速度和飞机滚转角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弹射座椅不利姿态下救生性能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弹射救生过程数值计算及损伤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从弹射程序启动到飞行员着陆之间的各个阶段,建立了能够对横滚、俯冲等复杂弹射条件进行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某型座椅的具体参数与气动力数据,针对具体算例求解了弹射救生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动态响应指数(DRI)对不同弹射初速下的损伤风险做出评估,并指出了在不同速度下气动过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飞机失去控制时,火箭弹射座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航空座椅弹射火箭的发展史,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弹射火箭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的详细对比,指出了国内外座椅弹射火箭发展的异同点,明确了我国弹射火箭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在肯定了我国各型号座椅弹射火箭的同时,也指出了国内的差距,对我国座椅弹射火箭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新型弹射火箭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弹射座椅稳定性在弹射救生中的重要性及其设计难点;提出了解决弹射座椅稳定性的几种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弹射座椅稳定性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椅载设备作为飞机弹射座椅的重要组件,是弹射救生过程有序、可靠、安全实现的重要保障,其在振动环境下的力学行为直接关系到座椅弹射救生过程的成败,因此准确获取椅载设备的载荷谱并开展椅载设备在动力学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以某型飞机弹射座椅为研究对象,将获取的弹射座椅载荷谱作用于弹射座椅,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提取并包络椅载设备安装位置处的响应,得到椅载设备的载荷谱。获得的载荷谱相比之前直接将弹射座椅载荷谱作用于椅载设备更符合实际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椅载设备研究的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弹射筒作为火箭弹射座椅的一级动力,其作用是为人-椅系统弹射出舱提供一定初速。原三级弹射取消一段中筒后变为两级弹射筒,其弹射行程变短、出舱初速降低、出舱时间缩短,这些对座椅的弹射出舱性能以及弹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三级弹射筒和两级弹射筒从出舱受载、出舱姿态、总压信号采集、救生性能等方面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采用两级弹射筒,座椅在出舱受载、出舱姿态等方面较三级弹射筒座椅得到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弹射座椅减速性能的数值仿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嘉  林贵平  吴铭 《航空学报》2006,27(6):1033-1038
减速性能是火箭弹射座椅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而且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估预测,只能根据地面弹射试验和经验粗略估计座椅的减速性能。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在获得弹射座椅的气动参数的基础上求解空间六自由度方程,得到了各气动参数以及座椅的减速性能。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以及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最后数值仿真的结果与地面弹射试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其平均误差小于5%,说明数值计算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数值仿真的方法在弹射座椅研究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救生伞作为飞行员生命保障的关键装备,在其研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边界工况空投试验,而救生伞高速空投试验的开伞载荷数据不易准确获取,从而影响救生伞性能的真实评价.本文通过对国内救生伞高速空投试验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拉直速度代替开伞速度作为救生伞高速空投试验基准的新方法,结合数据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到不同试验方法下开伞—拉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