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丙"将嫦娥二号准确送入奔月轨道 2010年10月1日18点59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豪迈出征,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踏上约112小时的奔月之旅.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2.
徐菁 《太空探索》2006,(1):40-41
全球已经掀起了探月热,欧洲的SMART-1已进入月球轨道;中国正在研制嫦娥-1号卫星;印度将通过月球初航1号卫星考察月球。而在美国,自从2004年1月布什宣布新太空设想以来,美国航宇局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美国新型绕月卫星——“月球勘测轨道器”,该卫星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美国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向来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嫦娥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从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km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据来自国防科工委的消息,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两颗初样卫星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嫦娥工程”进入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2日,在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一周年之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办了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暨科学数据发布仪式,正式公布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正>嫦娥二号刷新中国深空探测高度7000万千米!2月14日,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刷新中国深空探测新高度。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目前状态良好,正在绕日轨道上日夜兼程飞向更远的深空。这是中国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据介绍,按照目前星上状态,预计2014年7月,嫦娥二号将突破1亿千米,最远将飞行至距离地球3亿千米处,并将于2029年前后回归至距地球700多万千米的近地点。(航讯)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赴月之旅。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86次发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第25次发射。与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火箭相比,此次发射的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更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可  相似文献   

9.
嫦娥一号卫星紫外月球敏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光学姿态敏感器——紫外月球敏感器,实现在卫星环月飞行期间的姿态测量任务。紫外月球敏感器是一种以月球为姿态参考源的大视场成像式光学姿态敏感器,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功能与组成以及在轨飞行试验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0.
雨水 《太空探索》2011,(2):62-63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太空。嫦娥二号卫星此次启程,承担着为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和为预选着陆区成像的重要任务。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10):4-5
"嫦娥二号"飞抵150万千米外深空8月25日23时24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了拉格朗日L2点绕飞捕获控制,并成功进入了运行周期为180天的环绕拉格朗日L2点轨道。此举实现了世界上首次由月球轨道飞往拉格朗日L2点的航天活动,也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触角第一次延伸到如此遥远的宇宙深空。有关专家表示,"嫦娥二号"在发射和在轨运行过程中,由于火箭技术、基地发射  相似文献   

12.
1989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提出要在21世纪的前10年重返月球。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又宣布美国的新太空计划,提出要在2020年前重新登月.并在月球上建立长期载人基地。2004年1月,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正式立项.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12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见封三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玛爆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5.
雨水 《太空探索》2008,(1):58-59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喜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回了第一幅月面照片,这标志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月12日08时21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受光照自主唤醒。此前,“玉兔”号月球车已于11日05时09分实现自主唤醒。两器安全度过长达14天的第一个月夜的极低温环境,我国成功突破探测器月夜生存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12日,在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一周年之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办了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暨科学数据发布仪式,正式公布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并将卫星获得的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按照有关规定向科研单位移交。以开展科学研究。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全月球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绕月探测工程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这一时刻将被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8.
张熇 《太空探索》2003,(10):8-9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局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身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王存恩 《国际太空》2009,(12):28-37
1引言 2008年5月9日,日本众议院第169次会议通过了新“航天基本法”,并于8月27日正式生效。它取代了1969年5月9日颁布并执行了约40年的第一部“航天基本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 2 0 0 3年 1 0月 2 1日 1 1时 1 6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 1 3min后 ,“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 40s后 ,“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 ,测量耕地面积 ;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畜量及每年变化 ,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 ;快速查清洪涝、地震、风沙等破坏情况 ,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