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实现深微锥孔汽蚀管的精密机械加工,研究了汽蚀管收敛段与喉部精密车镗加工、Ф0.65通孔钻孔加工以及6°锥孔铣铰加工工艺。针对6°锥孔的铣铰加工,定制了京瓷6°锥铣刀和6°锥铰刀,刀具材料为高强度亚微粒碳化钨,刀具表面涂层为高硬度纳米复合结构涂层,刀具结构为能抑制振动并增加刃口强度的特殊结构。得出了深微锥孔汽蚀管最佳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内表面表面粗糙度为Ra 0.4,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通过了液流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装配有采用该工艺规范加工生产的汽蚀管的发动机已经通过了地面热试车考核。  相似文献   

2.
丁凤英  邹裔 《火箭推进》2001,(3):39-41,38
研究了在环形工件端面加工斜孔的工艺方案,设计并制造了利于排屑并能进行快速深孔加工的电极,给出了工件翻转180°后刀具移动到孔心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振动攻丝系统的机械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结果。指出了振动攻丝在加工高温合金GH4169等难加工材料螺孔时,特别是小直径的螺孔,可直接用未锥加工,其力矩比普通手动攻丝降低1/2~1/3,效率提高3倍以上,并提高了螺孔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2Cr13材料工件的高速攻丝,经分析2Cr13切削加工、螺纹切削加工、零件结构与机械攻丝的特点,设计制造M10×0.5和M12×0.76丝锥。该丝锥采用右旋螺旋槽,螺旋角35°、前角6°、后角2°30′、后刃外角90°、切削锥角因零件空刀槽的限制定为11°、各齿等分允差±10′,采用斜向铲磨法加工制作。使用中又有正确工艺措施使该种右旋螺旋槽机用丝锥达到每个攻制40Q余个螺孔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高精度台阶式深斜孔的加工二艺方法。通过对几种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了利用键槽铣刀,先在零件圆柱表面加工出一完整平面之后,再利用专用刀具加工出台阶式深斜孔。  相似文献   

6.
彭军  胡伟 《航天制造技术》2000,(4):48-50,53
为解决导流锥的质量问题 ,对原工艺方案进行深入的剖析 ,从材料的配制、模具设计、模压方式、固化成型等影响导流锥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 ,完成了对导流锥防热材料的改进。获得了耐烧蚀、耐冲刷、刚性好、强度高的热防护零件 ,提高了导流锥批产合格率 ,稳定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深孔加工技术是一项仍在发展的综合技术。深孔加工是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加工难度主要体现在精加工工序上。深孔加工分为内排屑和外排屑两大类,不同的工艺选用不同的排屑方式。本文作者对难切削材料、深孔精密加工,加工实时监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8.
较详细地介绍了高温合金 GH416 9的加工特性及加工工艺 ,着重讨论了所选用的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角度的设计。通过实践 ,掌握了 GH416 9的一些性能 ,解决了如深孔、复杂槽面等加工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卫星红外载荷高精度定标试验需求,研制高发射率水浴黑体腔。基于Gouffe理论设计黑体腔结构参数,对比两种腔体内表面处理方法,选择喷涂高发射率涂层的工艺;采取分体式圆锥嵌合结构解决传统构型锥尖加工困难、涂层堆积的问题;并通过理论计算、光线追迹仿真和实验测量评价黑体腔的有效发射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黑体腔有效发射率达0.997,满足高精度红外载荷定标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一种新型简易钻孔的设计,分析了加工大批量工件时车床钻孔工艺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安装于车床刀架的锥柄大尺寸可调钻孔工装,通过对此车床刀架的锥柄钻孔工装工艺分析与选择,在车床钻孔的加工过程中与传统的尾座加工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械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宋凉  刘兴斌  叶晖 《火箭推进》2009,35(1):54-58
为保证钎焊镍层的要求,对耐高温材料TaW10进行了钎焊镀层的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TaW10表面镀镍工艺,包括预处理过程和镀镍过程。对镀层的性能(外观、结合强度及钎焊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AW10执行吹细砂-除油-浸酸-预镀镍-镀镍工序,得到的镀层结合强度高,经试生产钎焊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平流层飞艇蒙皮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飞艇蒙皮材料的组成与选择,并对当前平流层飞艇研制中有关材料方面的某些问题,如飞艇主结构层材料的组成与特性、飞艇内外气囊材料的膜材、纤维的配置织法、主结构纤维的涂层前工艺、飞艇气囊膜片的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介绍。以供在研制平流层飞艇的膜材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真空、原子氧辐照环境下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变化。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完成了干摩擦条件下2种环境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经过原子氧辐照后,有部分元素被氧化及化合物分解的现象,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材料性能改变以及润滑涂层的破坏。与TC4合金相比,2种环境下该复合涂层均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效果,证明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具有一定的抗原子氧辐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基本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正交各异性复合材料平面问题边界元法的有关基本问题,包括C矩阵,Gij矩阵,Hij矩阵和域内应力表达式等,并建立了常值边界单元和线性边界单元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各类边值问题)。用建立的公式对正交各向异性板含中心裂纹问题和含圆孔的无限大正交各向异性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取得了较好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氧化硼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涂层和C/C复合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涂层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氧化硼为添加剂制备了具有楔状结构的C/C复合材料SiC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0%、2%、5%和10%的氧化硼对SiC涂层组织、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SEM、XRD及抗氧化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硼含量的增加,SiC涂层的厚度和致密度依次增加;涂层中的氧化硼可促使涂层物料充分渗入C/C复合材料基体内;1 500 ℃空气介质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涂层中氧化硼含量为2%的C/C复合材料在氧化5 h后增重0.3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材料在超高速碰撞下将发生熔化甚至气化相变。为反映超高速碰撞中材料相变带来的影响,文章采用GRAY三相物态方程与Tillotson物态方程,对超高速碰撞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当碰撞速度在3 km/s以下时,除了靶板穿孔直径外,两种物态方程所给出的碎片云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当碰撞速度在3 km/s以上时,两种物态方程给出的数值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在超高速碰撞中相变的产生对碎片云形状参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原子氧环境对有保护Kapton材料基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波  高劭伦  赵阳 《上海航天》2002,19(6):55-58
研究了低地球轨道原子氧环境对有环境Kapton材料的基蚀作用。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原子氧Kapton材料的作用过程,模拟结果与长期暴露装置(LDEF)试验数据基本符合。结果表明,保护层缺陷尺寸对基蚀形状影响较大,决定了基蚀深度的大小,同时,考虑了非理想镜面反射作用对基蚀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间大尺度含镀层薄膜天线建模中尚未涉及镀层对应力均匀性影响的问题,以及双轴张拉试验装置施加拉力不均、薄膜平面度不足的问题,开展了空间含镀层薄膜天线应力均匀化研究。首先,进行了含镀层薄膜单元的力学建模,用经典层合板理论推导了含镀层薄膜区域的力学特性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其次,为了获得建模所必需的薄膜基底和镀层两个组分的力学特性参数,开展了均载薄膜双轴张拉试验,分别测得了镀层和薄膜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然后,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平面薄膜天线设计参数对应力均匀性的影响,得出了薄膜面积、厚度、边荷载、薄膜材料对应力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以薄膜内应力标准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空间大尺度含镀层薄膜天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优化后的薄膜内应力标准差减小为优化前的4.6%;最后,对蠕变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校验,优化后的薄膜结构工作10年时蠕变导致的位移减小为优化前的27.6%,优化设计对空间大尺度薄膜的蠕变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某型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用承力环的非破坏性静力试验方案,以评估该承力环的强度和刚度。为模拟发动机关机时的载荷冲击,将静力试验最大载荷设定为发动机额定总推力的2倍,包含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均分为8个载荷步加载。在承力环上设置了27个三向应变测点和12个轴向位移测点,以监测一些关键点的应力和位移。测量结果显示,在最大载荷下,当量应力达到303 MPa,低于材料屈服强度;轴向变形达到3.16 mm,低于设计许用变形;应力最大点位于支腿销孔处。对销孔孔距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并对附近的钢板表面进行了MT探伤。数据结果表明,该承力环在两倍的动力系统试验额定载荷下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用于该试验。  相似文献   

20.
紧固件的防护一直是三防设计的薄弱环节,为了满足电子设备中紧固件的防护要求,本文对常用紧固件分别以单件和组件形式,进行人工加速试验来研究其耐蚀性。从而针对不同使用环境,提出选用不同材质和镀层的紧固件及紧固对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