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星探测器计划的官员已将火星探测器数据采集任务在时间上向前做了调整,因为火星将在1994年2月到8月间发生尘暴,探测器上的相机、激光测高计及其他一些仪器都将受到影响。另外,1993年12月20日至1994年1月3日为太阳合时期,届时通信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火星高层大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由于缺乏磁场的阻挡,火星高层大气与星际空间环境关联密切;同时,低层大气中的活动(例如尘暴)也会对其造成影响。而耦合在火星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则使这些过程变得更加复杂。火星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结构的变化会对火星探测和通信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人们对火星高层大气100~130 km高度长期、稳定的观测数据仍然相对较少。文章将首先介绍火星高层大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别介绍本研究组利用无线电掩星实验获取火星130 km中性大气密度的方法、主要成果及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该文论及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严重的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及其危害。简介了研建完成的“少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及其监测评估实例。系统的研建促进了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4.
面向火星探测的新一代微波着陆雷达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在探月着陆雷达研制的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的火星着陆雷达.介绍了国外火星着陆雷达的现状和实现指标,分析了国内火星探测任务中微波着陆雷达的关键点,尤其针对火星风沙尘暴、大角速度和复杂着陆地形的特征采取了综合试验验证方法,取得了关键数据.针对火星着陆雷达严苛的性能指标要求,创新性地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的着...  相似文献   

5.
李琳 《航天员》2014,(1):47-49
MAVEN:火星大气的考古学家 “火星大气和挥发物质演化探测器(MAVEN)”是NASA火星勘测计划的第二个任务,同时也是第一个致力于探索研究火星高层大气的航天器。MAVEN将会测量火星上层大气的密度,来帮助科学家理解这颗红色星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的轨道设计,以及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大气离子逃逸率,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火星重力场等科学目标.给出了探测器等离子体探测包、掩星接收机、磁通门磁强计、光学成像仪等有效载荷的组成、作用和性能指标.YH-1火星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行星探索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的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于去年12月4日由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送上征程,目前正在以11.4公里/秒的速度快速飞向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这是自1976年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表面后ZO年来美国发射的第一个将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8.
张璐  徐向华 《宇航学报》2020,41(9):1221-1227
为了对火星表面的热辐射环境进行模拟,以辅助火星探测等任务,建立了火星大气的一维模型和土壤的一维导热模型,并与NASA的一维火星大气辐射程序相结合,得到了一套整体模拟系统。模拟获得了火星地表温度及接收到的可见光、红外辐射热流密度,分析了季节、纬度、尘暴、云层的变化对地表温度和所受太阳辐射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纬度和季节的变化影响着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长等因素,进而对可见光辐射造成显著影响;尘埃光学厚度的增加会削弱可见光辐射并增强红外辐射,云层光学性质的改变造成的影响与之相似但较小;四者的改变都会对地表的温度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流密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在火星巡视探测任务中,沙尘暴、复杂地形、低温环境的影响都是探测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与月球车的设计相比,地火之间距离遥远是最需关注的问题。探测器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长达20min,加之星体遮挡的影响,导致遥控操作的效率大大降低。火星车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障碍、滑移、能源不足等困难,严重影响安全性,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基于上述原因,火星车自主能力是火星车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旭 《中国航天》1997,(10):23-27
探路者到达火星东旭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这一天,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经过4.94亿公里、7个月的漫长旅行后,终于到达了火星这颗神奇的红色星球,并成功地在火星表面上的阿瑞斯谷登陆。这是21年来人类首次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表面。着陆的成功以及探测器上携带的一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实施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计划。人类也终将飞向火星,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疑问。技术难关也迟早会被攻破,但还有一个问题似乎不太引人注目,那就是航天员火星之行吃什么呢?从表面上看,这一问题好像已经解决。航天员仍然可以按照多年实践形成的惯例,吃些经过干燥处  相似文献   

12.
在火星的沙丘上蹒跚前行是不是一种很惨的死法?毕竟火星的荒凉与干燥是地球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NASA火星探测的中心主题是"跟着水走",因为有水的地方肯定就有生命,这让人类在火星探险的路上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0,(12):25
美国航宇局专家10月26日宣布,该局将在今后15年内执行6次重要的不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但他们拒绝推测何时会派人飞往这颗红色的星球。根据这项新制订的火星探测计划,从火星表面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的探测任务将至少推迟到2011年。天文学家原来曾希望能在2010年就得到火星的土壤样本。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根据新的计划,美国航宇局今后5年中每年可能将在火星探测方面投入4~4.5亿美元。即将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既有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探测器,也有在火星表面上着陆的着陆型探测器,并包括可在火星表面上远距离行驶的漫…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4,(3):45-45
欧空局1月23日称,其“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水冰。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上发现水。该探测器上的红外相机对火星南极地区上空水气中的分子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火星快车”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已确认在火星南极有水,不过不是液态的,而是冰冻水。这些水冰部分地裸露在火星表面上,并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全部覆盖。”根据科学家以前掌握的资料,火星两极存在巨大的白色冰冠。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冰冠全是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以前提供的数据只是…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0,(4):127-127
据新浪网2010年6月23日报道,美国加州7年级学生在参加一个研究项目时,通过研究NASA“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拍摄的火星照片,发现了火星上一处神秘洞穴结构。这一结构位于火星赤道附近帕蒙尼斯火山山坡上,似乎是地下“熔岩洞”的天窗。  相似文献   

16.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1):40-41
为了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美国航宇局选择了矿物丰富但却神秘的盖尔环形山作为价值25亿美元的“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地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好奇”号是航宇局第一个承担搜寻火星上曾经宜居甚至目前仍有生命迹象的真正天体生物学任务的火星探测器。行星科学家们正在为这一有史以来最具有科学能力的火星车奔向火星而感到兴奋,但许多人也在为它发愁。他们担心航宇局正在把“好奇”号送往一个被地质学谜题所包围的地点。  相似文献   

17.
约书亚 《航天员》2011,(1):29-31
为什么火星看上去是红色的?人们都知道,火星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红色火球,火星似火一般在夜空发出火红色的光芒。从望远镜中看去,火星宛若一团燃烧的火球。这一现象曾一直使古人迷惑难解,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这颗火红的星星称为荧惑,莹就是莹莹似火的意思。那么火星为什么会呈火红色呢?对于这个疑问,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18.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5):151-155
<正>NASA发现火星液态水据新华网2015年9月29日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张火星山丘上的"季节性斜坡纹线"表示火星表面有液态水的存在,这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提供了新线索。自2006年以来,美国"火星勘测轨道器"  相似文献   

19.
张雪松 《航天员》2014,(6):36-39
2014年10月19日,天文学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火星,这一天来自遥远的奥尔特云的C/2013 A1赛丁泉彗星与火星上演了百万年一遇的擦身。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深空探索能力的增长,那一刻人类居然拥有多达7个探测器在火星待命,从而使我们可以首次近距离探测研究来自奥尔特云的天体。这颗赛丁泉彗星以129度倾角的逆行轨道,和高达56千米/秒的相对速度在很近的距离上和火星擦肩而过,而这也让我们对天外来客更多了一层担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的火星探索计划的目的是研究那里的气候变化、资源情况以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近发射的两颗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