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4):64-64,F0003
没想到恒星世界里竟然也有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在NGC2174中,已经诞生的大质量恒星就是在竞争中破茧成功的幸运星,而它们辐射的高能光子与星风,却驱散了它们的孕育区(照片左侧、上侧),使得它们附近不会再有新恒星生成。  相似文献   

2.
众眼看宇宙     
《航天》2011,(6):58-59
行星状星云我们已经见过不少,不过正好和照片中背景的蓝色疏散星团(M46)重叠的行星状星云,还是头一次得见。这个称为NGC2438的星云距离我们约3000光年,是一颗百亿年高龄的类太阳恒星在核心氢燃料用完后,所抛出的气壳。有趣的是,分析发现NGC2438的距离其实比M46更近,而它们只是凑巧落在了同一视线方向。行星状星云中心残留下来的白矮星周围的气体非常稀薄,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4,(3):51-51
欧空局2月19日宣布把“柏拉图”(PLATO,由“行星凌日与恒星振荡”英文缩写而来)系外行星搜寻观测台选定为该局第三项中级科学任务(M3)。该观测台定于2024年发射,  相似文献   

4.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2,(1):64-64,F0003
“斯皮策”红外空间望远镜在探索恒星形成区W5时,发现其空穴中心的大质量恒星比空穴边缘的恒星更老,从而揭示出一种新的恒星形成触发机制:中央恒星形成后,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0,(10):64-64,F0003
这对距离我们1700万光年、位于大熊座内的星系对——NGC5216(上)和NGC5218,看起来很像是被一条细线栓在一起。只不过这条由云气、尘埃和恒星所构成的细线(实际上是细长的恒星“潮汐尾”,即被拽离原来位置的恒星),足足有2万2千光年长!联结这两个星系的潮汐尾、NGC5218的彗星状分支以及NGC5216的扭曲旋臂,都是它们屡次近距离靠近时,在引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这种引力作用将持续数十亿年,最后可能会让它们合并成一个星系。  相似文献   

6.
波特编译 《航天》2011,(7):62-63
在美国好莱坞,明星的价值是以他们的票房号召力、他们扮演的角色和影迷们的选票来衡量的。但在天文学中,我们怎么评选宇宙中最炙手可热的恒星呢?一颗恒星要有怎样惊艳的表现,才能赢得我们的敬畏和赞赏呢?有些恒星周围存在着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另一些恒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还有一些恒星周围有非常奇特的行星。  相似文献   

7.
众眼看宇宙     
王琴 《航天》2012,(8):62-63
发射星云NGC6188位于天坛座,距离我们约4000光年。在这片区域中,一群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天坛座OB1星协”形成于数百万年前,它们发出的恒星风和强烈的紫外线雕蚀了星云怪异的形状,同时星云中的氢气受到加热后发出红色的光辉。仔细观察照片的右上角,不难发现一个酷似蓝色波斯婆婆纳的星云。这个星云编号为NGC6164,中心有一颗已经接近生命末期的大质量恒星。它同样是个发射星云,虽然离NGC6188很近,但是它被划分到了矩尺座。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0,(6):54-55
在距离我们20万光年的卫星星系——小麦哲伦星系之外围,有一个年龄只有500万年的年轻星团NGC602。在这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精彩照片中,NGC602仍然包覆在孕育它们的气体和尘埃里。如梦似幻的脊状尘埃和云气说明了在NGC602里面,大质量年轻恒星所发出的高能量辐射和激波,已经侵蚀了附近的尘埃,并触发从星云中心渐次往外传播的恒星形成活动。  相似文献   

9.
张梦杨  闻新 《航天》2014,(5):58-59
宇宙中有许多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假如太阳以每秒299792千米的速度飞向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就可以到达地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9,(6):42-44
欧空局5月14日用阿里安5ECA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了“赫歇尔”和“普朗克”这两台功能强大的太空望远镜.用以研究宇宙的起源以及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这两座观测台总计耗资约18亿欧元(24.4亿美元)。它们在火箭起飞约半小时后先后同上面级实现分离.然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相似文献   

11.
易林 《航天》2011,(5):50-51
3月26日,美国航宇局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公布了一幅图片(见下图),引起了轰动。图中的黑点代表目前已发现的1235颗系外行星,背景则是它们各自绕转的中央恒星,按照大小比例进行排列。而作为对比,图中第一行右下方孤独的那个是我们的太阳,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代表地球和木星的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12.
星光—惯性制导是天文制导与惯性制导的结合,故称为星光—惯性组合制导。这种系统利用恒星作为固定参考点,飞行中用星光跟踪器观测星体的方位来校正惯性基准随时间的漂移,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星光—惯性制导比纯惯性制导精确的原因在于在惯性空间里从地球到恒星的方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星光跟踪器就相当于没有漂移的陀螺。虽然象差、地球极轴的进动和章动、视差等因素使恒星方向有些微小的变化,但是,它们所造成的误差远小于1弧秒。所以,使用星光—惯性制导可以克服惯性基准漂移带来的误差,这是该制导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王琴 《航天》2012,(9):56-57
NGC2403是一个位于鹿豹座中的棒旋星系,距地球约1000万光年,横跨约5万光年的范围。从照片中可看到该星系拥有很多不寻常的红色“斑点”,这些是巨大恒星形成的区域。然而短命的大质量恒星诞生之后就逐步走向超新星爆炸。2004年就在NGC2403中出现过一颗超新星。这颗闪耀的天体就是位于照片左边缘那颗带着星芒的“亮星”。看着无数的恒星默默诞生,在还未来得及形成生命时又走向了死亡,心中也不禁产生一种悲凉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发射消息     
阿里安5ECA型火箭7月7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原恒星有限公司的“原恒星”1和阿拉伯卫星通信组织的“巴德尔”6通信卫星。“原恒星”l原本就是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中国制造的“中星”8。该星因得不到美国的出口许可而迟迟无法发射,后由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转售给原恒星公司,并由劳拉公司根据原恒星公司的要求进行改造。卫星采用劳拉公司的1300系列平台,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9月8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成功地执行了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在飞行了11天19小时10分钟后,它已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凌晨3时56分在肯尼迪航天中』b成功着陆。此次飞行的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长期机组进站工作做准备。飞行过程中,7名宇航员将3吨重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从航天飞机和早先对接到恒星号服务舱L的一艘俄制进步号货船上搬运到站内,并把食品和水等放到洗手间和脚踏训练器等相应位置,以供定于11月初进站工作的宇航员们使用。宇航员们还在恒星号舱内安装了3组蓄电池,并更换了曙光号舱内的两组…  相似文献   

16.
神秘的黑洞     
闻新  施若馨 《航天》2014,(4):60-61
天文学家预言,当一个质量较大的恒星耗尽所有燃料后,会因自身的引力而坍塌,渐渐形成黑洞。恒星内部的引力会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它的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得星体内的引力不断增强。随着引力的增大,恒星的半径将小于引力半径。一旦越过这一点,恒星就会消失不见,只剩下自己的引力场!  相似文献   

17.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10):64-64
触须星系 这个被称为NGC4038群的集团中共有5个星系,正在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被称为触须星系。这幅涵盖了大约五十万光年天区的壮丽影像为我们呈现了新诞生的星团以及被重力潮汐力所抛出的长条状物质。由于星系碰撞而产生的恒星、气体以及尘埃组成的两条长长的尾巴,很像昆虫的触须而被人们戏称为“触须星系”。在这个耗时数十亿年的冗长的事件中,这两个星系(NGC4038和NGC4039)内的恒星却不会发生碰撞,只有它们巨大的分子云气和尘埃云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云英 《航天》2014,(5):46-49
在茫茫宇宙中,恒星间相互作用,进行着各种各样有规则的轨道运动。但是,有些运动我们却找不着使其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人们设想在宇宙中也许存着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称之为暗物质。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人类无法通过现有的任何观测工具来直接观测到它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来得知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王盾,工学博士,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卫星应用》:作为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恒星")导航领域首席专家,可否谈谈近来航天恒星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的成果?王盾:航天恒星是国内最早从事卫星导航技术研究的单位。在空间应用上的产品研制经验有30余年,研制了我国首台用于高精度轨道测量任务的导航测量系统,通过双频导航信号实现的飞行器高精度定轨,  相似文献   

20.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5):60-61
天鹅座中距离我们6000光年的NGC6914,是宇宙中最绚烂的星云之一。因为它位于银河系的银盘上,从地球看过去,这里繁星密布,各种奇异天体竞相争辉。NGC6914中,红色的云气是由氢气组成的发射云团,大量年轻炙热恒星(天鹅座082星)的高能辐射电离了氢原子,而随着离开恒星的距离变远,温度下降,被电离的氢又会结合而变成中性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