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13-13
2006年9月23日,由英国、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太阳-B(Solar—B)探测器在日本南部鹿儿岛升空,计划在未来3年内对太阳耀斑进行研究,探索太阳系中释放能量最大的爆炸,预测它们何时发生以及为何发生。探测器重约900kg,长4m,宽1.6m,两个太阳能电池翼在太空展开后总长达10m,将在距地球6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探测器上3台设备(太阳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超紫外线成像光谱仪)将测量太阳大气圈的不同层圈。  相似文献   

2.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89-89
NASA称,近期天文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必泽望远镜和地面光学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上千个大质量黑洞,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了新的黑洞全景图。全景图中所有的黑洞均位于其所在星系的中心,每一个黑洞的质量都是太阳的几亿倍到几十亿倍。尽管黑洞是不可见的,但当黑洞吞噬周围物质,这些物质以高速落人黑洞时,可以产生大量能被探测器捕捉到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样的系统也被科学家称之为活动星系核。  相似文献   

3.
太阳光谱成像观测是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极紫外观测是目前在空间观测太阳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太阳极紫外成像主要通过极紫外成像望远镜和狭缝成像光谱仪实现。成像望远镜能直接获得全日面的活动图像,但不能得到对应的光谱信息。狭缝成像光谱仪可以得到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信息,但视场很小,不能得到整个活动区域的信息,限制了对于太阳爆发现象的观测。无狭缝光谱成像技术可以突破这种限制,得到带高分辨率光谱信息的全日面图像,从而获得太阳爆发现象的形态演化、速度、角度信息,对于太阳物理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有独特优势。文章综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3种太阳极紫外无狭缝成像技术形式,说明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多级衍射光谱成像方式的原理,旨在为发展我国新型空间太阳观测仪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空间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SXT)在近地环境空间天气观测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SX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观测目标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以及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9,(1):5-5
近日,天文学家宣布,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绕恒星运转的行星首张可见光照片。这次观测活动用时21个月之久,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高级测量摄像机上的日冕观测仪,发现了一颗绕名为“北落师门”恒星轨道运转的行星。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北落师门B”。  相似文献   

6.
荷力 《中国航天》1996,(4):27-28
欧空局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欧空局与美国航宇局合作的价值10亿美元的太阳与日光层观测台(SOHO)已于去年12月3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2AS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所携带的12种仪器将对太阳这颗直径139万公里、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  相似文献   

7.
谢懿 《航天》2009,(4):22-25
2009年3月6日,美国首颗用于搜寻类地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至此,在地球之外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将有新工具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耗资将近6亿美元的开普勒望远镜将在四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银河系的天鹅座与天琴座区域观测类似于太阳的大约10万颗恒星系统,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陈丹 《航天》2009,(3):62-64
以反射镜为物镜的望远镜,叫反射望远镜,是天文望远镜中最常见的形式。如果把天文望远镜发展历程比作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脉络只是这棵大树的一个支杆(尽管是可能最重要的支杆之一),而真正的主杆是反射望远镜,近现代的太阳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这几个支杆都是从反射望远镜这个主杆衍生而来的,而当前的多镜面望远镜和超巨大望远镜就是反射望远镜这个主杆的目前的最前端。由此可知,反射望远镜的历史在天文望远镜发展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现在我们来介绍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陈丹 《航天》2009,(8):62-64
哈勃用胡克望远镜 分解仙女座大星云 胡克望远镜造好之日寸,正是天文学家为了星云本质问题而束手无策的时候。年轻的天文学家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1889~1953)决心要把这个难题搞个水落石出。他从1919年开始用胡克望远镜对仙女座大星云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观测。1923年威力强大的胡克望远镜帮助哈勃将星云周边的一些暗弱恒星分辨出来。  相似文献   

10.
空间太阳望远镜热光学环境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轨期间,空间环境温度变化会严重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降低分辨率,因此空间太阳望远镜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热光学试验是其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外部分空间望远镜的热光学试验及低温光学试验设备,并针对国内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研制和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0,(3):56-57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太阳是一团烈焰飞腾的巨大火球,不过在望远镜中看来,大家恐怕要失望了。在光学波段看来,太阳看上去都不过是一个平静的亮斑而已,这张照片之所以显得特殊是因为采用了特别的太阳“眼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0,(9):9
本刊讯“将太阳望远镜送到大气层外的太空”这一创举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及下属的北京天文观测中心联手实现。这是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近召开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先期启动动员会上传来的消息。 空间太阳望远镜属空间天文卫星。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将太阳望远镜送到大气层外的太空,在广泛的光谱范围和连续的时间演化上,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太阳探测,实现太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和新方法。卫星投入使用后,由于它所利用的我国首创的光谱仪和超高空间分辨率技术,其提供的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13.
40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都是从远处对太阳进行研究.而如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决定派探测器到离太阳很近的地方去进行观测.该探测器称为"太阳探测器 ",最早可在2015年发射,是一颗耐高温的探测器,可深入到太阳的大气层内,采集太阳风和太阳磁的第一手样品.到为期7年的探测任务结束时,它有望解开天体物理学的两大谜团,并得到多项新的发现.目前探测器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4.
陈丹 《航天》2009,(4):62-64
哈德利和肖特的工作把反射望远镜的实验价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用金属镜面来反射光线,代替使用透镜折射光线,使得天文学家们能够制造出更短和更大威力的望远镜,大型反射望远镜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首先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6,(12):45-45
日本M-5固体火箭9月23日在内之浦航天中心发射了“太阳”B(又称“日出”)卫星以及“北海道工业大学星”(HITSAT)1和“太阳帆子有效载荷卫星”(SSSat)2两颗微小卫星。“太阳”B重870公斤,由三菱电气公司制造,将用于测量太阳磁场,以更好地认识影响地球的剧烈的太阳活动。星上载有与美、英联合研制的光学、红外和紫外望远镜各一台,能对太阳磁场进行迄今最近距离的观测。它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3年,其中3/4的时间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0,(3):123-124
NASA太阳动力观测卫星发回首批图片NASA的太阳动力观测卫星(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0)近日发回有关太阳活动的首批图片,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动态过程。发回的图片显示了以前从没见过的物质流离开太阳黑子的详细过程。一些图片还详细刻画了太阳表面的活动。除此以外,卫星还在超紫外波长范围内对太阳耀斑进行了首次高清晰测量。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0,(2):13-13
4月24号,哈勃太空望近镜迎来了它的第20个生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20周年。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1月31日消息,印度科技部将在拉达克沙漠地区建立一座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NLST)。太阳望远镜有助于科学界研究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长期变化,并提供有用的数据供研究使用,以减少或消除太阳风暴期问对通信网络和卫星造成的干扰。印度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图莎尔·帕布教授表示,选址是经过对各种科学和环境条件仔细研究后确定的。有关研究表明拉达克山脉的班公湖(Pangong Tso lake)有较长的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19.
空间太阳望远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太阳观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航天部五院目前正在开展该卫星的研制工作。本文介绍高数据传输速率(60Mbps)的科学数据传输系统(DTS),该系统将SST每天采集的超大容量科学数据传送到卫星地面站,其协议与国内卫星地面站现有协议兼容。文中分析SST对DTS的系统需求;计算DTS系统星地传输链路的系统余量;侧重描述DTS的信道编码卡(CEC)的详细设计,包括设计原理、方法和实验室基带测试系统,CEC格式化海量存储器中的科学数据,插入伪随机编码(PN)及帧同步信号,生成的数据流适应四相相移键控(QPSK)射频调制及地面数据恢复系统的需求。本文最后讨论DLS检错和纠错编、解码(EDEC)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分别利用软件、硬件或可编程器件实现系统功能优化分配。我们已研制出CEC地面样机及其测试设备,并成功验证了CEC的全新设计方法,如使用较低的工作频率完成高数据速率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20.
快速偏振调制和超窄带滤光是太阳光学望远镜实现磁场探测的最核心技术途径,而液晶调制是目前唯一可同时满足偏振测量和窄带调谐滤光的电光调制技术.而且,液晶调制器具有口径大、光谱范围宽、调制速度快、无旋转机构以及相位延迟连续可调的优势,使其成为下一代太阳望远镜磁场探测技术的最佳选择.文章简要介绍液晶科学的发展历史及液晶调制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