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载人航天信息》2010,(3):F0003-F0004
2010年6月3日莫斯科时间13:49,在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6人乘组进入“飞船”,随着舱门的关闭,“火星-500”模拟实验的帷幕正式拉开。这次实验将模拟火星飞行全过程,250天飞往火星,在火星表面停留30天,240天返回地球。在这近乎2年的封闭隔离期间,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1,(12):4-4
莫斯科时间11月4日14时,中国志愿者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长达520天的往返火星与地球模拟试验,走出模拟飞船“返回地球”。至此,由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阳光 《航天》2010,(7):7-7
6月3日,来自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6名志愿者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座隔离设施,开始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隔离设施有550立方米的空间。6人中包括中国航天员教员王跃,另有3名俄罗斯人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各1人,均为男性,年龄27岁~38岁。同真实火星飞行一样,该机组将按有限的食品定量来生活,同外界的唯一联络手段是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0,(7):46-46
6名志愿者6月3日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一座550立方米的隔离设施,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6人中包括中国宇航员教员王跃,另有3名俄罗斯人以及意大利和法国各1人,均为男性,年龄27—38岁。同真实火星飞行一样,该机组将按有限的食品定量来生活,同外界的唯一联络手段是电子邮件,且要设置最长40分钟的延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目前国外提出的一种三元结构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方案,整个方案分3次发射,分别发射漫游车、着陆器和轨道器,每次发射间隔为4年,最终目的是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该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3次发射分别完成漫游车巡视勘察、着陆器现场探测、轨道器数据中继和在轨探测,最终综合完成火星采样返回,能够极大地缓解项目进度和资金压力,充分利用每次发射窗口分步骤完成探测任务。文章重点对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样品获取与封装、行星保护、精准着陆、漫游车的危险规避能力和移动性、火星上升器、交会与样品捕获、地球再入器技术等;对方案的前景和优势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几点启示,如精准着陆或成为今后行星探测着陆方式的新趋势,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里程碑,今后的深空探测任务趋向国际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1):46-46
欧空局选定的参加火星飞行任务模拟的4名志愿者去年12月11日在巴黎与媒体见面。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火星”500火星任务模拟项目的一部分,从2009年3月24日起,其中两人将与4名俄罗斯志愿者一起在设在莫斯科的一座隔离设施内生活和工作105天,以为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全面模拟做准备。全面模拟也将由6人参加,但封闭时间将达到执行载人火星探测所需的520天。这4人是从56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法国3人,德国1人。  相似文献   

7.
郭亚光 《航天员》2010,(3):19-21
<正>备受世界瞩目的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火星500"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简称MARS500,火星500)的第三阶段——520天试验终于在各国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心筹划与准备后拉开了帷幕。包括3名俄罗斯志愿者、1名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因素影响的地球-火星之间的星际往返轨迹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运动模型,采用静态参数+动态优化的组合算法,进行了全局一体化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往返飞行方案,包括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到火星的最优4-D飞行轨迹、从火星返回地球的最优4-D轨迹,分别离开地球与火星的时间、与星体的相对速度差等。最优飞行方案达到了在火星上探测时间足够长,往返飞行时间最短,所耗发动机燃料最少等目的。该研究结果对未来我国星际(如地球-各行星之间)最优往返飞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瑞江 《航天员》2010,(3):14-18
2010年6月3日,莫斯科星城庄重而热烈.“火星500”进舱仪式在此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挑战人类生理和心理极限的520天模拟”火星之旅”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杨孝文  徐菁 《航天》2010,(8):46-49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于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  相似文献   

11.
天浪 《航天员》2010,(4):30-31
2010年6月3日,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6名志愿者开始了长达520天与外界隔绝的另类工作和生活。截止到发稿日止,实验已接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没事蓝天白云,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花前月下……  相似文献   

12.
夏时宇  徐波 《宇航学报》2019,40(3):258-265
为更准确地描述大气飞行过程,提出一种三段式大气飞行模型,将大气飞行段分为下降段、平飞段和上升段,使用大气飞行角和航迹角描述飞行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对“地球-火星-地球”、“地球-火星-金星-地球”和“地球-金星-火星-地球”自由返回轨道序列的优化结果表明,三段式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气动引力辅助过程,同时气动引力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自由返回轨道性能,如减少转移时间,降低燃料消耗等。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0,(2):6-6
今年上半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1名科研人员将和来自欧洲的5人组成国际乘组.进行“火星-500”模拟舱520天的封闭实验。  相似文献   

14.
令飞 《航天员》2011,(2):34-35
2月23日,"火星500"的志愿者们结束了为期3天的"火星之旅",着陆舱从"火星表面"起飞。2月24日,着陆舱与主舱段对接,并开始为期3天的检疫隔离。2月27日,隔离期结束,两舱对接舱门打开,6名志愿者会合。3月1日,志愿者们开始了247天的回家之旅。登陆火星的回味在轨道舱停留期间,志愿者们用一款叫"Virtu"的软件(迭戈·乌尔维纳在日记中亲切地称之为"升级版的电视游戏")模拟火星情境。其中一个模拟的情节为:在载人飞船降落火星之前,驾驶火星车从基地出发,  相似文献   

15.
宋锦苹 《航天员》2008,(3):10-13
2004年初,美国总统布什提出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火星飞行。登陆火星是一个漫长的征途,它意味着航天员乘组要离开地球至少2到3年的时间。我们知道,长期近地轨道飞行的航天员会发生骨矿盐密度下降,并可能因隔离、噪音、工作环境受限以及电离与非电离辐射而引起精神问题。当航天员进行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0,(8):4-4
北京时间6月3日17点49分,随着设在俄罗斯莫斯科的“火星500”实验舱舱门的关闭,中国志愿者王跃和国外5名志愿者正式踏上了520天漫长的“火星之旅”。作为该项目内外协调主要责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促成了中国参与“火星500”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20日,据space flight now网站报道,NASA宣布将出资为日本"火星卫星探测任务"(MMX)探测器研制一台中子与伽马射线光谱仪"梅甘娜"(MEGANE)。MMX探测器计划于2024年发射,并将携带火卫一(火星的最大卫星)的首份样品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8.
火星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火星上的大气、水等资源原位制备液氧、甲烷等推进剂,不仅为火星探测器返回地球、开展长周期火星探测等提供能源,也为人类建立火星生命保障系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分析了火星推进剂原位制备的重要性,对推进剂原位制备的资源、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叙述了CO_2捕集、水资源获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3日是一个令千千万万地球人盼望的日子,因为在2亿公里之外的红色火星上,人类派出的又一位使者——火星极区着陆器(MPL)将飘然登陆,同行的还有两个深空2小型探测器。它们将把那里的声音、图像和其它信息发回地球,让普通人欣赏,也让科学家们研究。这一天,在美国航宇局喷推实验室的火星极区着陆器网站及其分站上,记录下了至少5480万次点击,超过了1997年7月8日火星探路者网站创下的接近4700万次点击的纪录。12月3日更是一个让地球人失望的日子,因为在预定的时间到来之后,火星那边并没有传来着陆成功的信号。随后几天,美国航宇局虽几经努力,但仍然没能探听到探测器的蛛丝马迹。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在9月23日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在进入火星轨道过程中丢失之后,火星极区着陆器和两个深空2探测器也告失踪。至此,在火星勘测者1998计划的名义下发射的两颗姊妹探测器已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2009年3月31日,欧航局与俄罗斯生物问题研究所宣布“火星-500”计划的105昼夜模拟火星飞行试验正式启动。6名乘员将被封闭在生物医学研究所模拟舱内,模拟火星任务中的所有环节,如飞往火星、围绕火星轨道运行、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及返回地球。试验期间,乘员们只能彼此间进行人际交流,如果要和亲人和朋友进行语音交流,则必须通过一个模拟的飞控中心进行,飞控中心和模拟飞行器之间的交流会有20分钟的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