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敏  五轩摄影 《航天》2014,(1):12-13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有腿"的航天器,也是中国人首次用来尝试地外天体软着陆的航天器。"三姑娘"长什么样,与此前的嫦娥一号、二号相比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这对"姐妹"的奔月旅程有什么不同呢?这对"姐妹"的旅程可概括为一句话——同样的距离,不一样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支撑国际一流宇航企业华美外表的本质是什么?是核心能力。国际一流宇航企业的各项"豪华"指标只是能力的外化,而能力才是企业发展的本质性内核。因此,分析国际一流宇航企业的能力比知晓它们的指标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日前,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部门负责人阿列克谢·克拉斯诺夫接受了俄"红星"报记者的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以下简称记):阿列克谢·鲍里索维奇,目前在编的航天员人数是多少?什么时候进行新一轮选拔?  相似文献   

5.
王庆国  徐春庆 《航天》2014,(9):52-55
2014年3月,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原则上同意向中国出售最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凯旋"S-400,中俄双方正在就采购数量和价格进行谈判。S-400系统性能如何?与美国"爱国者"PAC-3相比如何?出口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9):60-61
雨伞星系NGC 4651 NGC 4651 是一个位于后发座的螺旋星系,它是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并且位于该星系团的外缘。因为该星系有一个从盘面向东延伸的由多条星流组成的和雨伞相似的结构,因此又被称为"雨伞星系"。我们现在知道,这把巨大的"伞"其实是比NGC 4651小的多的星系被潮汐力撕裂后的残余。  相似文献   

7.
温燕 《航天》2010,(12):16-17
最近,国人越来越关注美国智库这个隐藏于政府背后的"思想酝酿者"和"点子高手"。美国智库到底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对美国外交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智库的发展能否从中借鉴到什么?美国顶尖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海默博士在接受专访时对此做了专门阐述。  相似文献   

8.
易林 《航天》2014,(9):22-27
8月6日,飞行了10年的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彗星相遇,进入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另外,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和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将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当这些人类的使者与星星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王晓晨 《航天》2014,(1):14-16
中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13年9月25日开始,共收到作品193087件。最后,在位列前三的玉兔号、探索号、揽月号中,得票649956张的玉兔号成功获得第一名,最终嫦娥三号的月球车以"玉兔"号命名。如今,这只名叫"玉兔"的月球车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1.
1972年,爱德华教授首次提出了安全工作中“人”所处的特定系统界面的原理,组成这个界面的元素包括: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和人(Liveware),分别用其首字母S、H、E、L来代表,这四个元素组成的模型框图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火星表面探测使命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75年发射(1976年着陆火星)的海盗-1探测器以来,美国已成功执行了6次火星表面探测使命,即海盗-1与海盗-2轨道器/着陆器,"火星探路者"(MPF)着陆器/巡游车,"勇气"与"机遇"火星探测巡游车(MER),以及"凤凰"着陆器;而推迟到2011年发射的"好奇心"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海盗"着陆器到"好奇心"巡游车、美国历经三种火星着陆系统与三代火星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三种着陆系统为着陆腿着陆系统("海盗"与"凤凰"),气囊着陆系统(MPF与MER),以及空中吊机着陆系统(MSL)。三代巡游车为MPF"旅居者"巡游车、MER"勇气"与"机遇"巡游车,以及MSL"好奇心"巡游车。现在,美国在火星进入、降落与着陆(EDL)运作与表面避障移动方面,已达到技术成熟与先进的水平,满足安全着陆与表面移动探测的要求。文章阐述美国上述七项火星表面探测使命的立项背景、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飞行系统组成,以及飞行运作程序;分析美国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了基于"资源三号"(ZY-3)卫星三线阵TLC影像的严格几何成像模型,然后建立了针对外方位角元素的系统误差补偿模型与相机视向量几何检校模型。经地面系统检校后,采用地面高精度控制点数据对非同时相影像进行试验,并对影像平面精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ZY-3三线阵TLC影像无控制点状态下外部定位精度优于6像元,内部几何变形优于1.5像元。  相似文献   

14.
NEPE推进剂/衬层粘接界面XPS表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运用XPS分析手段表征了NEPE推进剂/衬层粘接界面的化学组成和老化历程,通过研究界面区的化学组成及分布,得出了界面区各位置及老化前后主要组分的变化;探讨了界面老化过程中元素结合能变化与老化失效的关系,认为界面区域中结合能是286~287 eV的羟基和结合能是401~402 eV的N活性基团的含量降低,以及硝基的分解是粘接界面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框架是一个软件系统的本质的反映,是由系统中的一些模块化、不容易改变的可重用元素组成。面向对象的、可复用的软件框架已经成为一个软件系统的核心元素,是软件系统中其他部分所依赖的基础。为此,论文研究了MVC理论及MVC模式的各种相关概念,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表示层,设计出了一套与底层基础结构集成在一起、简单但强有力的基于MVC的Web表示层框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燃烧室药条法、密闭容器法和密闭弹燃烧法收集NEPE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CCP),研究了收集方法对CCP粒度分布、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收集方法所得CCP的D43、D50和W≥100μm大小关系:燃烧室药条法密闭弹燃烧法密闭容器法。密闭容器法收集的产物颗粒表面粗糙,含C元素和其他杂质元素多,可能与其颗粒冷却方式有关;燃烧室药条法和密闭弹燃烧法得到的产物颗粒表面光滑,含C元素和其他杂质元素少。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三号"多光谱相机按照测绘相机的要求开展研制,采用了离轴TMA光学系统、柔性卸载技术、高集成与低噪声电路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保证相机成像品质,在轨测试显示,多光谱相机功能、性能满足研制要求,关键项目性能优于指标要求,内方位元素保持高精度稳定,经过几何检校后,定位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章论述了多光谱相机的设计、制造、调校、试验等相关技术,可以为后续同类相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火星表面探测使命述评(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1975年8月发射(1976年7月着陆火星)的海盗-1探测器以来,美国已成功执行了6次火星表面探测使命,即海盗-1与海盗-2轨道器/着陆器,"火星探路者"(MPF)着陆器/巡游车,"勇气"与"机遇"火星探测巡游车(MER),以及"凤凰"着陆器;而推迟到2011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海盗"着陆器到MSL"好奇心"巡游车、美国历经三种火星着陆系统与三代火星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三种着陆系统为着陆腿着陆系统("海盗"与"凤凰"),气囊着陆系统(MPF与MER),以及空中吊机着陆系统(MSL)。三代巡游车为MPF"旅居者"巡游车、MER"勇气"与"机遇"巡游车,以及MSL"好奇心"巡游车。现在,美国在火星进入、降落与着陆(EDL)运作与表面避障移动方面,已达到技术成熟与先进的水平,满足安全着陆与表面移动探测的要求。文章阐述美国上述七项火星表面探测使命的立项背景、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飞行系统组成,以及飞行运作程序;分析美国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瑞江 《航天员》2010,(6):28-31
2010年10月8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像往常一样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联盟"号飞船的第107次太空飞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是"联盟"飞船家族的新成员——"联盟TMA-01M"号。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35-535
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三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