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南生 《航天》2010,(4):32-34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李威 《中国航天》2010,(4):13-15
<正>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时光飞逝,但当年航天人研制、攻关的感人事迹后来者是不会忘记的。——题记  相似文献   

3.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31(2):F0002-F0002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火箭的举托下飞向太空,进入预定轨道。太空响起了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至此,中华民族迎来了进军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正>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开启了进入太空的序幕。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同年毛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自此开启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征程。根据卫星的任务要求,研制工程主要包括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等几大系统。其中运载火箭由当时的七机部八院负责承制,发射场选定我国甘肃省酒泉发射场。根据毛主席1958年的号召,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研制任务。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分部,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将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想,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作为托举“神舟”飞船飞天的“长二F”(CZ-2F)运载火箭,其卓著功勋举世公认。现结合该型号运载火箭的研制质量管理实践,谈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6.
张娟娟 《中国航天》2010,(10):37-38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火箭成为我国发射国内国外各类应用卫星的主推产品,承担着国内民用、商业及国外卫星艰巨而繁重的发射任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一行于3月10日拜访了曾参与该项工作的的戚发轫院士。82岁的戚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始末,并对后来的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过戚院士本人校对,其中"编"为本刊编辑,"戚"为戚发轫院士。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1,(7):10-11
2010年6月3日凌晨4时,天鹰4A气象火箭携带中国首枚GPS探空仪海燕A成功发射,试验获得了中国低纬度地区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压力和风场的完整探测参数。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中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星星”公司从成立那天(最初叫“918”工厂)起,就开始对即将到来的航天飞行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研究,包括制造在高空高速飞行的驾驶员的救生和生保设备。  相似文献   

10.
周媛媛  陈斌 《航天员》2008,(5):56-57
"一定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有人的共同追求和目标,目标背后,不为人知的是"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立项与研制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宇宙空间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已经具有了制造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卫星的研制、总装和测试任务,确实是个奇迹,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1967年,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需要,北京科学仪器厂(七机部五院卫星总装厂)由生产  相似文献   

12.
宋丽芳  刘斐 《中国航天》2010,(10):15-18
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中.如今已经创下连续发射35次的战绩。当提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这三位“老伙计”时.情有独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运载火箭系列的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亲切地称它们为“老大”、“老二”、“老三”。2007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3.
在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任务中,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七院)692厂承担了90%以上的火工品研制生产任务。该厂为神舟九号配套的火工品主要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的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两大系统,包括爆炸螺栓类、电起爆(点火)器类、点火药盒类和非电传爆系统等共计30余种、30余个批次500余发(套)。据统计,神一到神九,从指挥员发出点火指令到飞船返回时着陆瞬间的反推火箭点火,几乎每一个动作和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披挂在火箭、飞船全身的数百发火工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3所承担着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防热材料及结构的研制生产任务。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是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意义更为重大。神舟九号需要增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传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对接机构、燃料等,为此在火箭运载能力固定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飞船减重来满足要求。该所通过科学设计,在神七的基础上为神九返回舱成功"减肥"8.7公斤,充分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中,如今已经创下连续发射35次的战绩。当提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这三位"老伙计"时,情有独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运载火箭系列的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亲切地称  相似文献   

16.
王小一 《航天员》2014,(6):44-45
太阳能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杨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太空中,太阳能板源源不断的吸收能量,供给卫星、航天器的运行,未来还可能采集太阳能量,之后传输至地面。然而单体太阳电池必须以组件方式提供电源,这就使得太阳能板向太空的运输形成了新问题,不过,最近科学家将古老的折纸技术应用于太阳能板上,赋予了运送太阳能板进入太空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