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尚 《上海航天》2001,18(3):36-40
介绍了性优化的各种模型:组合优化模型、两类失效模式优化模型、可靠必优化分配模型、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及可靠性模糊优化模型等。分析了可靠性优化分配模型各种解法的优缺点。研究认为,蒙特卡罗法具有简单和广泛适用性特点,因而推荐使用该法。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可靠性评分分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空发动机的特点,在传统的可靠性评分分配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给出了航空发动机可靠性评分分配法的实施过程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所得到的可靠性分配结果较传统方法更为准确、合理,为发动机可靠性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广义复杂性分配法对火箭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分配,在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基础上,应用Gompertz模型评估和分析了火箭单元的可靠性增长趋势。实际算例表明,对增雨防雹火箭及其单元,采用上述可靠性分配方法和可靠性增长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尝试用FTA-FMEA联合2分析法来分析某摇控终端的可靠性。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和故障定义确定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致命邦联模式,以每种致命故障模式为顶事件,并且作FTA分析,找出关键件,然后作FMEA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以发动机在重复使用全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偏差最小为目标,提出面向重复使用全过程的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以等可靠度分配为基础,以发动机在重复使用全过程中可靠性偏差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分配结果,可在满足发动机使用寿命末时刻可靠性的同时,减小各子系统在中间使用过程中"短板"效应。以某可重复使用氢氧发动机系统为例,给出了具体分配方法,相比于等可靠度分配法,所提出的分配方法得到的各子系统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可靠度偏差下降3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控制系统长期加电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依据工作时间长短对原有控制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修正,并采用专家评分法思想计算出各单机设备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7.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分配实际上是个综合权衡的过程,是以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为。在进行系统可靠性分配时,应考虑各分系统或设备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运行环境、任务时间、研制周期与经费等的差别;并考虑可靠性指标与重量、体积、成本等的权衡关系。本文针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特点,介绍了几种比较适合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模型自由飞试验可靠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自由飞试验的可靠性从本质上讲取决于总体方案的制定和各分系统的设计阶段;明确提出自由飞试验的可靠性设计任务;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模型自由飞试验研究工程的可靠性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可靠性预测,可靠性分配,可靠性设计技术,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评估等。  相似文献   

9.
苏莉 《方舱技术》2001,8(2):22-25
本文率述了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的重要性,通过对方舱载车系统的可靠性建模,选择适用的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计方法,对方舱载车系统、分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方舱的特点,提出了可靠设计中应遵循的几项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0.
复杂系统的可靠度优化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林 《上海航天》2002,19(3):15-17
阐述了复杂系统可靠度优化分配的一种方法--花费最小分配法及其应用。介绍了花费最小分配法的概念、复杂系统可靠度分配模型、花费最小分配法进行可靠度分配前的数学处理及花费最小分配法的应用实例。指出,花费最小分配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复杂系统可靠度分配,可以达到优化分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多阶段任务可靠性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首次变轨任务剖面的基础上,以模块化的思路进行卫星多阶段任务系统(phased-mission systems,PMS)建模,采用基于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的静态多阶段任务可靠性分析方法和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动态多阶段任务分析方法来计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转移轨道段首次变轨的可靠性。经与传统非任务剖面可靠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对可知,基于任务剖面的可靠性建模分析方法可得到较为真实和精细的结果,有助于卫星的轻量化设计和研制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卫星导航信号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导航信号监测技术是导航系统监测站的核心内容。文中介绍一种实时性强、处理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导航信号监测技术,对监测接收机输出的实时观测数据和导航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给出其合理性、完好性和定位精度分析,同时输出该原始数据。通过在卫通设备上实现伪距精密测量、设备时延精确校定,监测站能够配合导航系统进行站间时间同步,同步精度小于3ns。  相似文献   

13.
洪东跑  赵宇  马小兵 《宇航学报》2011,32(8):1865-1870
为了定量描述产品可靠性随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环境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描述产品可靠性水平与环境因素的定量影响关系。结合试验数据选取基准环境协变量,对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变换,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给出了可靠性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进而给出了产品关于不同环境因素的可靠性灵敏度,用于度量可靠性对环境因素的灵敏性。结合实例表明该方法综合利用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数据,提高了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精度,可用于分析产品可靠性关于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莫毓昌  杨孝宗  刘宏伟 《宇航学报》2006,27(6):1335-1340,1364
分析阶段任务系统(PMS)的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方便分析大部分已有的分析方法都假设阶段持续时间是确定的或者阶段内过程是齐次马尔科夫过程,这些方法不能够分析实际存在的大量一般的PMS。为此本文研究具有随机分布的阶段持续时间和阶段内过程是马尔科夫再生过程(MRGP)的一般PMS的可靠性分析。由于引入MRGP,一般PMS的阶段内活动可以是指数,确定或者其他一般分布。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实际有效的5元组模型框架来刻画该类PMS的动态行为,然后利用已有的MRGP分析方法,说明了阶段内条件瞬时状态占有概率矩阵的计算方法。为了避免为整个PMS构造一个巨大的MRGP,在假设阶段边界允许记忆丢失的条件下,本文给出了一个系统可靠性的有效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是两步的分治方法,首先对每个阶段内的MRGP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分析结果通过矩阵乘获得系统的可靠度。通过本文给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一般PMS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单星仅测TOA无源定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义  郭福成  冯道旺 《宇航学报》2010,31(2):502-508
因单星测向定位体制存在系统构成复杂、对卫星载荷和姿态要求高等问题,提出 一种单个低轨卫星仅测脉冲到达时间(TOA)实现对地表静止辐射源无源定位的方法。在研 究仅测脉冲TOA估计径向加速度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网格搜索法进行定位的方法。推导得到 了该方法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及对于不同位置辐射源的定位误差几何分布(G DOP),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实现性。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适用范围广 ,定位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学陀螺捷联惯导系统(SINS)中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相对光学陀螺仪低频输出相位特性不一致引起的时延问题,研究了一种加速度计时间延迟参数标定方法。在滚转角运动环境下,对影响导航速度的初始对准误差、加速度计测量误差和陀螺仪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各个误差源与导航速度误差的关系式;结合50型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精度指标和滚转轴“指北”条件,对导航速度误差方程进行优化,实现时间延迟参数的标定和补偿。通过数学仿真校验了标定方案的可行性,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星载铷原子频标的可靠性强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爱民  陈循  张春华  董理 《宇航学报》2005,26(6):798-803
针对影响星载铷原子频标可靠性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星载铷原子频标可靠性的主要环境敏感应力,根据可靠性强化试验理论和星载铷原子频标的技术特点,设计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依据此方案对新研制的某型星载铷原子频标工程样机实施了可靠性强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确定该型号铷原子频标样机工作极限、激发其潜在缺陷,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为实现星载铷原子频标的可靠性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本研究对同类高可靠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长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免维修使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传统的指数分布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对装备效能和费用的双重要求,提出了免维修使用期(MFOP)的概念,并通过与MTBF对比分析了其含义,意义及与之相关的度量,费用,适用范围,预计模型和实现等问题,指出了MFOP不仅可应用于飞机,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装备,并以导弹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兆伟  刘源  赵丹  陈健  张世杰 《宇航学报》2011,32(3):652-659
现代卫星广泛使用的FPGA在空间高能粒子的影响下,会产生门电路的永久性损伤。而传统的三模冗余等容错方法不但成倍增加了系统硬件开销,还存在因冗余器件耗尽而失效的风险。因此,提出一种利用FPGA自身冗余资源,修复永久性损伤的容错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FPGA内部资源的功能模型,将容错问题转化为数学上的可满足性问题。并且利用经过改进的GSAT算法对该问题求解,可以获得在功能上与损伤前完全相同的电路结构,及其所对应的FPGA配置文件。将该文件重新下载到FPGA中,可以屏蔽损伤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利用FPGA自身冗余资源容错的目的。通过实验和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方案具有对损伤修复成功率高、计算量小和需要内存空间少的特点,因此符合星上计算能力和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单独到达时差或频差定位精度,本文首先提出可达TDOA克拉美罗界的TDOA解析解,然后采用最大似然网格搜索算法获得FDOA定位解,最后采用基于TDOA/FDOA不相关估计选择融合的解形成联合解。仿真和理论分析表明:该联合算法定位性能优于单独定位,定位精度在有或无地球约束时均可达联合的克拉美罗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