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雨霖 《飞碟探索》2013,(11):23-23
通过研究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红毛猩猩的遗传变异性,过去1500万年的类人猿历史模型已经建构出来了。这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巨猿遗传多样性目录,它不仅阐明了来自非洲和印度尼西亚的巨猿演化和群体的历史,而且可望对于当前和未来的保护工作有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75名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协助分析了79头野生和圈养的类人猿的遗传信息。这79头大猿代表了六群:黑猩猩、矮黑猩猩(巴诺布猿)、苏门答腊红毛猩猩、东部大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和其他七个亚种。  相似文献   

2.
季了 《飞碟探索》2008,(9):F0002-F0002
科学家首次破解了黑猩猩的基因组序列。称其与人类基因间的差异仅为两个人之间基因差异的10倍。  相似文献   

3.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1,(11):32-32
美国韦因大学生物学家莫里斯·古德曼的一篇论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在这篇论文中,古德曼提出应该把现有类人猿都划入人科,进而再把现存的二种黑猩猩都划入人属,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类名副其实的亲兄弟。  相似文献   

4.
人类和猿在体格上和功能上都有区别,但在基因上,人类和猿,尤其是黑猩猩,极其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医学教授维奇和一组研究人员,把人类和黑猩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做了比较。发现两者在细胞表面分子的结构上有些许分别。  相似文献   

5.
庹勇 《飞碟探索》2001,(1):34-34
2000年6月26日,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庆贺的一天,这天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人类基因的结构草图。那么,什么是基因,现代遗传科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一般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分布排列着30亿个碱基对。所谓人类基因结构草图,就是对这30亿个碱基对进…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14,(5):7-7
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成功在人体细胞内植入人造基因组。与人体原本的基因相比,这种基因组的遗传基发生了500种变化。纽约大学的遗传学家伯克说:“改造基因组就像赌博一样,一个错误便会杀死细胞。  相似文献   

7.
袁泉 《飞碟探索》2014,(3):44-45
英国《自然》杂志2014年1月16日发表文章称,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位于西班牙的“骨坑”(Sima De Los Huesos)遗址中,解读出距今约40万年的古人类线粒体DNA序列。这项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进化历史和进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9):66-66
8.2%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人类DNA的仅有8.2%是“起作用的”。其中,略多于1%的人类D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另外7%的人类DNA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体部位。参与激活和抑制给蛋白质编码的基因活动。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2008,(1):5-5
继人类、黑猩猩、大老鼠、小老鼠、狗和牛之后,第七种哺乳动物——猫的基因体初稿也出炉了!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员斯蒂芬及其研究小组。此次完成了65%的家猫基因体初稿。家猫有38条染色体,约有27亿个碱基对.20285个基因。  相似文献   

10.
碧声 《飞碟探索》2006,(2):38-39
科学家完成了黑猩猩第22号染色体的测序,进一步揭示人与黑猩猩的相同与不同。三类黑猩猩在动物园里与黑猩猩对视,是一件有趣但也有点恐怖的事。我们可以立刻指出它与人的差别,但那与人相似的体形、灵巧的手指、生动的表情,又让人难以否认它与自己的相似,不禁疑心笼子的两边究竟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12.
《飞碟探索》2014,(10):5-5
经过对非洲各地多个黑猩猩群落进行的长达50多年的跟踪观测和研究分析,人类学家得出结论,黑猩猩的致命进攻性和残杀同类的野蛮行为是天生的,是一种进化策略。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作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以求在领地、交配对象、食物及其他资源争夺中取得优势,往往会采取致命的暴力行为,甚至会将同一族类的成员打死。  相似文献   

13.
齐悦 《飞碟探索》2002,(1):17-17
千百年来,人类主宰地球的意念在各种肤色的人们心里根深蒂固。没有人会去怀疑,就像当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一样即使有人猜测过也仅仅是稍纵即逝。但问题好像就出在这里: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找所谓的“外星生物”会不会和我们正共同主宰着地球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但却至少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何谓“外星生物”?依本人观点,外星生物应是不同于人类的、存于另一种世界之中的、与人类具有同等水平而不同质的思维水平的生物体。这里之所以用“另一种世界”,包括了三种可能性:宇宙中地球以外的另一个星…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词汇——基因,由科学共同体走进公众视野,越发变得热门起来了。基因离老百姓已不再遥远,中国目前已经设立了“基因门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专家们通过基因诊断技术,确定疾病“内因”,直接为普通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使基因沉默     
研究一个基因起什么作用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把它关掉后观察发生了什么问题,这通常是一个辛苦的工作。现在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里使特定基因沉默的新方法。虽然还在起步阶段,这种叫做RNAi的技术还是会加快基因研究。和分子生物学许多技术一样,这项技术也是受自然的启发。许多生物,包括植物、果蝇、线虫、很可能还有哺乳动物,似乎都天然地利用RNAi去攻击病毒和限制那些能跳来跳去打断基因组的DNA片段的活动。在RNAi中,双链的RNA分子用一段相应的序列瞄向一个信使RNA,阻止了该信使RNA制造蛋白质。最近科学家利用…  相似文献   

16.
1.1月24日,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有一种源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病毒能够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日本和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8%的遗传物质来自一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尹传红 《飞碟探索》2010,(11):57-57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堪称除人类自身外最可怕的有生命的敌人。在20世纪开始之前,没有谁想到过这种小东西的存在。然而,千百年来,它的某些种类却经常改头换面,跟人类玩“躲猫猫”或“变脸”把戏。甚至,时不时还会闹性子,像猎人一般猎杀人类,让人惊骇万分、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特殊的捕获技术,从于北京房山的田园洞出土的一具4万年前的、被细菌和真菌DNA严重污染的男性骨骼化石样品中,将混杂在大量微生物DNA中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筛选了出来,并进行了测序。由此,中国古人类的第一个基因组,也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广泛使用的主要符号化表示方法,符号聚合近似(SAX)使用段的平均值作为符号表示,由于无法区分具有不同趋势但具有相同平均值符号的不同时间序列,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分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符号表示——趋势符号聚合近似(TrSAX),集成SAX与最小二乘法,用以描述时间序列的均值和斜率,并由此构建出BOTS分类器。此外,对卫星的模拟量遥测时序数据中的角度序列、转速序列、电流序列进行分析,并从UCR公开数据集中筛选出与3种序列类似的3个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验证。与应用了SAX和2个改进的SAX、经典的欧氏距离(ED)、动态时间规整(DTW)的1-NN分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BOTS分类方法的分类错误率明显低于其他5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钱丹 《飞碟探索》2011,(6):31-31
十年前英国《自然》杂志刊出62页的长文《人类基因组初步序列和分析》,标志着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初步成就,近年《自然》杂志为此一专文发表的十周年,特别刊出社论和20多页分析专文,展现出对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一种乐观信念,其社论标题《最好的还没来》,也呼应了当期《自然》杂志封面上的大标题:《未来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