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除了政治因素之外,现代航天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太空垃圾。幸运的是,各航天大国都有办法精确地追踪较大的太空垃圾,在它们接近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之前发出警报。然而,对于较小的太空垃圾还是束手无策,这也强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设计对付太空垃圾方案的兴趣。除了欧洲空间局的"脱轨任务",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这些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几乎都是先令其减速,然后重新坠入大气层。这样太空垃圾会在坠落过程中烧毁,不会对地面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讯     
航宇局宣布天空实验室将于七月坠落地面美国航宇局官员们最近再次修订了他们对天空实验室从轨道再入大气层的时间估计。航宇局六月七日说,预计天空实验室将在七月四日至七月二十八日之间重返大气层,七月十六日是最大可能的再入日期。这个空间站现在平均每天下降约一公里,目前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270公里。  相似文献   

3.
前言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促进低温技术发展的动力.首先,航天器必然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航天器被运载火箭送入地球大气层外的预定轨道后,便在深冷(3~4K)、高真空的环境中飞行。为了确保航天器安全可靠地完成预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将监测彗星撞向木星1994年7月中旬,一颗冰块彗星Shoem-aker—Levy9将与木星相撞,进入木星大气层。这是第一次预测到的天体相撞,因此,在太阳系飞行的航天器和地球上的大型望远镜都瞄准木星。美国巴尔的摩空间科学院的一位天文学家韦沃说:“...  相似文献   

5.
思飞 《太空探索》2009,(9):51-53
6月2日,美国航宇局科学家发布消息说,根据信使号航天器丙次飞掠水星所进行的探测,太阳风可能是水星大气层不断得到科技支农补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1年3月23日,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航天器——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南太平洋海域结束了它辉煌与磨难交织的一生,并演出了一场极其壮观的“飞天之舞”。 3月23日凌晨,位于莫斯科西北郊科罗廖夫卫星城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异常繁忙。22日深夜,和平号已飞过距地面220千米的坠落标志性轨道。此时,控制中心工作区内一半的设备都已打开,大厅正面最大的一块显示屏上显示着世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美公布首批木星探测结果  1月22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伽利略”航天器发回数据的首批信息。去年12月,“伽利略”木星再入探测器进入致密的木星大气层没多久即烧毁。然而该探测器在木星大气层中历时57分钟的下降飞行中,传回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航宇局有关专家说,...  相似文献   

8.
<正>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8年12月8日凌晨被送上太空后,并不是直接飞到了月球上,而是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绕月飞行、环月降轨等几个过程,到2019年1月3日上午才着陆月背。这中间隔了二十多天,“嫦娥四号”是如何灵活地完成各项指令的呢?这就要感谢它身上安装的发动机们——空间推进系统了。重要作用空间推进系统是指在大气层外空间环境中使用的推进系统,是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的重要的分系统之一。它可以为航天器的轨道转移和定点提供推力,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远距离航行提供动力,为航天器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提供控制力,同时也有着其他许多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的核动力卫星宇宙—954、1402在轨道上先后失控:宇宙—954的放射性残骸散落在加拿大境内,宇宙—1402坠落到大气层中烧毁。这两桩事故曾震惊全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空间技术服务需求的增加和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的实现,未来空间碎片将以数量多、质量大、难分解等特点频繁再入大气层,给地面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更多威胁.因此,亟需对火箭体等大型航天器的大气再入进行预警,然而因缺乏合适的大气阻力系数模型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大气再入预报.为此,在简化航天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雷诺数的大气动力模...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31日,我国长征二号C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06星送人太空。这是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以来研制、升空的第42颗小卫星,总数超过了著名的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33年来研制、升空的小卫星数量(41颗)。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企业。4月18日,美国"猎鹰"9火箭顺利发射"龙"货运飞船和5颗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立方体卫星,其中包括一颗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手机卫星"。它们将在太空运行约90天,然后坠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焚毁。回顾2013年,全球一共成功发射了208个航天器,大幅度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航天  相似文献   

12.
智浩 《国际太空》2011,(4):43-46
航天飞机是人类第1次把航天与航空技术高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举。它在由起飞到入轨的上升阶段运用了火箭垂直起飞技术;在太空轨道飞行阶段运用了航天器技术;在再入大气层的滑翔飞行和水平着陆阶段运用了航空飞机技术。因此,它能完成多种任务,兼有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货运飞船、  相似文献   

13.
李云 《国际太空》1991,(2):27-28
当今,人们在制定空间计划和任务的时候,费用、有效载荷的重量和体积常常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运载火箭技术条件的变化是根据要送到低轨道或静止轨道的有效载荷的重量和体积而定的。一般情况下,有效载荷的重量低、体积小,就用小型运载火箭发射,费用也较低。人们在减轻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减小体积方面做过许多尝试,其中一种是使用充气结构。60年代初发射过的“回声-1”通信气球就第一次使用了这种结构。它直径为100英尺的重166磅,为聚酯薄膜气球,涂了铝。这个气球用肉眼可以看见,是曾送入轨道的最大航天器之一。它于1968年5月再入大气层。充气结构的一个不足之处是长时间飞行之后,其气压会下降,从而影响精度和效  相似文献   

14.
<正>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开辟的一个新的活动疆城。航天器一旦进入太空轨道,它的活动就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作为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技术——航天技术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世界性特点的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先进的航天技术,开展经常性航天活动的空间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我国的航天发  相似文献   

15.
<正>据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5月31日在芝加哥大学威廉·埃克哈特研究中心宣布,计划于2018年夏天向人类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太阳发射一个高约3米、身穿12厘米厚碳复合保护罩的太阳探测器。这个被命名为"帕克号"的新型探测器将在距离太阳表面600万千米的外大气层轨道上观测日冕等的活动情况。这将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个飞入日冕的探测器,也是人类首次使用航天器较近距离地接触和观察太阳,以破解日冕与太阳风等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全球航天器发射活动已经落幕.总体来看,2016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与发射的航天器数量低于前2年,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最大的变化是俄罗斯的突然低迷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俄罗斯丢掉了保持长达12年之久的年度发射次数冠军地位,仅屈居第三,而近些年一直位居第三的中国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与美国并列首位.  相似文献   

17.
美麦道公司空间系统部门于1993年4月开始进行可进入近地轨道的单级式轨道器CSSTO“三角飞剪型,(DC)”1/3模型发射试验。DC是该公司与美星球大战计划(SDI)局签约研制的载人航天器。预定1996年夏天进行与实物阿等大小的模型飞行实验。麦道公司于1991年8月和SDI局签订DC的“B阶段”合同。合同费为5890万美元。麦道公司试制的总长11.7米,本体重量7.2吨,发射时重量为16.3吨的“DC-X”不载人轨道器,将在大气层内进行飞行试验,进而还要  相似文献   

18.
在精密GPS测量中,大气折射改正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之一。研究大气折射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模型,推导精确的改正公式,已成为GPS测量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大气层折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的大气层模型,推导出了新的更精确的折射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19.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 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 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 在无光照的情况下, 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 并绘制了表面材料的充电电位与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及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曲线图得知, 航天器阴面充电电位与表面材料的原子序数、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入射离子引起的次级发射系数均有关. 该计算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15日,美国航天科学家说,伽利略号探测器拍到了精采的木卫一火山照片,并将最后一次寻找活火山。 木卫一是木星17颗卫星中个儿较大的一个。它的平均直径为3630千米,稍大于月球。其轨道呈圆形,距离木星42万千米,自转周期与绕木星转动的周期相同。该星基本上是岩体结构,周围有稀薄的大气层。人类已向木星发射过5个航天器,有3个探测到木卫一上有火山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