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钝体尾迹的稳定性研究及流动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回顾了研究钝尾尾迹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并利用局部绝对/对流稳定性分析及整体稳定性分析两种方法,研究了圆柱绕流定常和时均尾迹流场的稳定性。采用低维Galerkin方法研究了尾迹对圆柱流向振动的响应问题,揭示了频率锁定,涡街的激发和抑制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准静态假设,研究了共轴式直升机悬停纵向稳定和操纵性,给出了稳定性条件和动稳定性与静稳定性的关系及改善稳定性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气动导数和悬停高度对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共轴式直升机悬停纵向振动运动主要表现为不稳定的周期性运动,而静稳定性和静操纵特性是成正比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共轴式直升机的纵缶操纵稳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AlNiCo合金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和磁稳定性,在惯性仪表中广泛应用,其磁稳定性对于仪表的精度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AlNiCo合金中主要包括强磁性的α1相和弱磁性的α2相,通常情况下取向一致的α1相为磁体提供矫顽力和磁化强度。通过磁场热处理的方法控制α1相的取向,研究其对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探索提高AlNiCo合金磁稳定性的新思路。研究发现,随机取向的AlNiCo-0样品虽然矫顽力和剩磁较低,但是具备更低的磁粘滞系数,稳定性优于各向异性的AlNiCo-0.25样品,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垒分布更加平缓。微磁模拟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取向垂直于易轴的α1相更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磁畴结构。  相似文献   

4.
陈廷楠  张登成 《飞行力学》1995,13(3):54-60,83
根据稳定性理论,对某型高速飞机的惯性耦合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对飞机的滚转-偏航耦合-俯仰耦合的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假设条件,将研究惯性耦合的六自由度全量方程进行简化,求出急滚稳定性判据,以某型机为例,计算出其惯性耦合特性,用急滚稳定性判据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验证 。  相似文献   

5.
连续广义系统的镇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奇异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性问题,通过Lyapunov议程2和Ricaati方程,给出了奇异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镇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数变易法和变量替换的方法,研究了具有时滞的细胞神经网络平衡点的奎局指数稳定性,给出了网络平衡点的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分判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模拟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激盘-滞后-容积”模型,并借助于平行压气机理论,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发动机对进气温度畸/瞬变的响应。重点研究了稳态畸变对喘振工作边界及温度突升对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瞬态稳定工作边界;还研究了稳态畸变与温度突升组合情况对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国外资料比较,曲线的趋势一致,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飞行器动态稳定性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飞行器动态稳定性参数的数值方法。本文首先研究了气动力与飞行器运动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稳定性参数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并结合计算流力学和参数辨识方法,构造了计算飞行器稳定性参数的完整数值方法,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和准确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了环形多孔介质同自然对中的分叉现象。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临界分叉点的理论估计值,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线笥稳定性分析方法在研究这种分叉现象时是有效的,从而为一些更复杂的分叉现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飞行试验,研究了一种二元斜板式及蚌式超声速进气道在马赫数1.5快收发动机油门平飞减速至马赫数为1.05过程中的畸变及稳定性水平。对比表明:减速过程中二元进气道总压畸变、稳定性裕度均随发动机换算转速的下降减小后保持稳定,而蚌式进气道畸变先上升再下降后保持稳定,稳定性裕度先下降再略微上升后保持稳定。减速过程前半段,蚌式进气道畸变更大,二元进气道稳定性裕度下降更快;减速过程后半段,两型进气道畸变水平接近,稳定性裕度均较低。分析也表明,仅使用流量系数的相对差值计算的进气道稳定裕度反映的进气道流通能力信息比使用总压恢复系数与流量系数之比的相对差值更全面,推荐采用前者作为进气道稳定性裕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悬臂的边界条件,建立了在流体作用下输液曲管的振动方程及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研究了曲管的振动特性.通过对ANSYS进行UPF二次开发,自定义曲管单元进行特征值求解,得出了流体流速对曲管特征频率影响的规律,同时考察了输液曲管的稳定性,求出了输液曲管发生颤振失稳时的临界流速.计算实例表明自定义单元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管道振动问题中一种辛变换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符合哈密顿(Hamiltonian)特性的管道振动方程的简化问题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计算方法.为了保持原方程哈密顿结构,这种简化过程中使用的矩阵必须是辛矩阵(sympletic matrix).针对管道振动方程给出一种辛矩阵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哈密顿方程线性部分的特征空间,用特征空间的一些性质来完成辛矩阵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法的输液管路稳定性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航空发动机空间管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有限元法和蒙特卡洛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方法中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空间管路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定义了稳定性失稳的极限状态函数,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稳定性可靠度计算。典型工程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给定流体流速的均值,发散失稳的概率随流体流速的变异系数可能增加或减小;给定流体流速的变异系数,随流体流速均值的增加,管路系统稳定性极限状态函数由服从连续概率密度函数变为服从混合概率密度函数。研究结果对于航空发动机输液管路的稳定性可靠性设计和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8):2099-2109
Bent inlet pipes are often used in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due to limited installation space,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n compressor st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safety and durability. 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s flow instability behaviors in two compressors, one with a straight inlet pipe and the other with an S-shaped bent pipe. In detail, it analyzes the resulting flow fields, instability evolution paths and surge bound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haped pipe obviously affects the flow field at high mass flow rates, while reverse flow mainly influences the flow field at low mass flow rates. Reverse flow first occurs at certain flow passages with a high pressure difference that is predominantly decided by the volute rather than the S-shaped bent pipe. In addition,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can tolerate reverse flow to some extent so that surge would not occur immediately if reverse flow occurs unless the reverse flow region extends circumferentially and radially to a sufficiently large size. Since the S-shaped pipe is not dominant in the creation and extension of reverse flow, it does not exacerb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entral compressor to a great extent. Last but not least, the S-shaped pipe is noted to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surge at 90% rotating speed, which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compressor stability with bent inlet pipes. This result differs from the conventional understanding that inlet distortion usually deteriorates compressor stability and emphasi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相似文献   

15.
曲线管道内颗粒运动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张量分析理论,推导出非正交曲线柱坐标系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对三种类型弯管内两相流动的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管壁面的碰撞以及颗粒对壁面的磨损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
输流管道的参数共振及系统参数对共振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端铰运输一流管道在脉动内流作用下的参数共振问题,腹泻趺同分析方法导出了三种参数共振区域的边界曲线方程,并据此讨论了阻尼,平均流速,质量比,重力系数,预紧力,脉动流频率和振幅等系统各种参数对不稳定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褚渊博  袁朝辉  张颖 《航空学报》2015,36(5):1548-1555
射流管式伺服阀是一种典型的两级流量控制电液伺服阀,其喷嘴至接收器部位的流场最复杂,会因液压介质的污染而产生冲蚀磨损。以射流管式伺服阀为研究对象,将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与冲蚀磨损理论相结合,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液相)、离散相模型(DPM)(固相)和塑性材料冲蚀磨损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射流管式伺服阀喷嘴至接收器部位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冲蚀磨损率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寿命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液压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对射流管式伺服阀的冲蚀磨损主要集中于左右接收孔所夹中间内壁区域,磨损率最大值随喷嘴偏移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此趋势左右对称。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射流管式伺服阀故障的定性分析、预测和理论寿命的定量计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章旺  卢晓剑  许国良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371-2377
为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两管径式脉动热管结构,并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发展了适用的物理和数学模型。这种两管径式脉动热管对蒸发段和冷凝段取不同管径,两者的比值定义为直径比,应用上述理论模型分析了直径比对脉动热管运动规律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两管径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脉动热管的自激振荡机制,特别是直径比小于1时的情况。而从传热特性而言,相比于传统等管径式脉动热管(直径比等于1),采用直径比小于1的结构可以使脉动热管的热阻明显减小,采用直径比大于1的结构却反而使传热特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外冷喷流和内冷管流等不同冷却方式下的红外窗口传热和热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窗口结构传热和热应力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带外部冷喷流窗口外表面气动加热率则通过对带冷源项的N-S方程求解给出,当采用管流冷却时,管流液体温度和窗口结构温度通过耦合迭代方式统一求解,管流和壁面间的换热系数采用工程关联公式估算.研究表明,在达到来流总温以前,窗口各点温度和热应力随加热时间单调上升,各时刻最大温度发生在外表面;而最大热应力则发生在合金材料内部.两种冷却方式对比表明,外冷方式对于窗口整体温度和热应力的降低十分有效,但具体到局部重要部位,外冷方式效果不如内冷,内冷方式对于管道附近部位具有更好的降温和降低热应力效果.因红外窗口尺度限制,冷却管道流动雷诺数偏小,流动为层流态,这限制了冷却管换热效率的提高,因此建议增加管道数目和管壁粗糙度来强化冷却.  相似文献   

20.
郭欣  王强 《航空学报》2011,32(8):1411-1420
将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方法应用到可压缩单股剪切混合流的稳定性研究中.采用并发展了适用于自由剪切流的高精度数值方法,包括六阶紧致格式、坐标变换以及渐近边界条件等,对PSE进行有效求解.通过求解相似边界层方程得到更准确的剪切层内基本流;求解线性稳定性理论(LST)控制方程得到扰动的初始条件,并通过流向空间推进方法对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