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无量纲化方法,推出了各向压力异性等离子体中磁流体激波跃变条件及其解析解的一种普遍而简单的形式,并讨论了它在各向同性等离子体中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磁流体力学间断面的守恒条件与磁流体力学单波方程的相似性,引入了一个称为磁流体力学激波特征速度的物理量,它是激波在波前后两侧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几何平均值,当激波很弱时,它趋近于磁流体力学波的速度。本文导出一组以此特征速度为强度参数的激波跃变公式,形式上与单波的公式组非常相像,从而简化了激波跃变量的计算。其中密度跃变公式本身解析地证明:磁流体力学激波与磁流体力学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由激波是压缩波这一特性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作者在文[1]中引入的特征速度U*作为磁流体力学激波的基本强度参数,解析地讨论了磁流体力学激波的种类和特性;详细地讨论了磁场强度跃变比h随特征马赫数平方M*2=U*2/C12的函数的变化;给出介质密度、压力、法向和切向速度[ux]/C1和[uy]/C1跃变比的结果,最后,讨论了包括励磁和消磁激波在内的垂直和平行磁流体力学激波的极限情形。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方法计算了模拟得到的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偏差.结果表明在激波传播到100Rs以后,激波对中前向快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关系的符合达到很高的程度,相对误差在10^-2数量级以内;并且在激波传播到150 Rs以后,相对误差在10^-3数量级以内.这个结果说明文中所使用的有限差分数值格式能较好地模拟激波.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一维混合粒子模拟Code研究了包括中间激波在内的多重激波.模拟了四种情形,可以分为两类:(1)由快激波和中间激波构成的两重激波,(2)快激波、中间激波和慢激波构成的三重激波.结果表明:多重激波是不稳定的,它趋向于发展成磁流体旋转间断和MHD波,左旋圆偏振波逐渐在上游区内发展起来.文章对导致多重激波不稳定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乘波构型飞行器磁流体进气道一体化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准一维的磁流体方程组对设计状态下内磁流体发生器进行参数设计,利用斜激波理论设计磁流体进气道一体化的外形.以该外形为基点,对安装五对电极的内磁流体发生器采用五方程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通过调节其磁作用数以满足准一维假设下设计的进气道外形.研究表明,磁流体进气道最小出口流动均匀参数可以作为判别内发生器最优磁作用数的准则,在该磁作用数下内磁流体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提高进气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再论磁流体共面黎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证明一般磁流体共面间断D可分解为(这里有图片19980204-119.GIF),符号上的箭头表示各分解产物的传播方向,J为接触间断,Wf包含快激波、快简单波、1→3型中间激波及第一类快合成波,Ws包含慢激波、慢简单波、2→4型中间激波及第一类慢合成波.本文同时对某些特殊间断的分解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磁流体动力学(MHD)全球模拟结果,根据弓激波的跃变特性确定出弓激波位置,建立了一个新的综合考虑了快磁声马赫数、太阳风动压、行星际磁场强度以及磁层顶曲率半径的弓激波三维位型模型.将新模型与以往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的弓激波全球模型结果可靠,解决了部分现有模型不能描述弓激波三维位型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磁场北向时,随着快磁声马赫数的增大,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减小,但是在行星际磁场南向时,快磁声马赫数的变化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影响不大;弓激波位型在赤道面与子午面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而且随着行星际磁场的转向,这种非对称性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行星际磁场南向,Bz值较小时,子午面内弓激波位型已经不是简单的抛物线,出现了明显的类似于极尖区磁层顶的凹陷变化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磁流体平面斜激波模型探讨了行星际起伏场(包括磁场和等离子体速度)通过激波后的变化。得到的近似解析解表明:由本模型所得到的结果能较好地解释人们[1,2]对行星际、磁鞘层观测资料进行统计研究所得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一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过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相似文献   

11.
Optical observations of young supernova remnants can give information on the abundance structure of the supernova ejecta, from which properties of the supernova explosion can be deduced. Young remnants also act as laboratories for fast shock wave phenomena. Observations of X-ray and optical line emission show that while a collisionless shock wave does form, it is far from thermal equilibrium. Some young remnant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shock waves, while in other remnants a central compact object i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particle accel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二维非稳态无黏可压欧拉方程模拟得到了能够稳定自持的斜爆震波(ODW)结构,在某时刻从进口边界施加一温度的瞬间变化(分别为下降100 K、上升100 K),从而得到一次温度扰动。模拟结果表明,ODW结构能够顺利过渡,但扰动传播过后,ODW的内部不稳定性被进一步被释放,胞格结构更加清晰;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扰动主要以激波、膨胀波和弱压缩波3种形式在燃烧室内传播;对比2种扰动下的结果得出,3种波在爆震区内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分布相同,但在爆燃区内却完全相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2种扰动引发的弱压缩波的强度不同,从而对ODW结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区别;在温降扰动下,3种波沿壁面向下游传播,其中激波会呈现出弓形激波、马赫反射、规则反射和近乎垂直于壁面的正激波4种形态,而在温升扰动下,3种波沿ODW面向下游传播,传播形态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磁流体斜激波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磁流体斜激波之间的碰撞及其与接触间断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快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慢稀疏波对。(2)两个慢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块激波对。(3)一前向快激波与一后向慢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快激波强度增加,慢激波强度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快激波、一负接触间断和一前向慢稀疏波。(4)一前向快激波与一正(负)接触间断相互作用后交换位置,快激波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快稀疏波(快激波)、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前向慢激波(慢稀疏波).(5)一前向慢激波与一正(负)接触间断相互作用后交换位置,慢激波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慢稀疏波(慢激波)和一快稀疏波(快激波)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磁流体中间激波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结论:中间激波汇合的产物为后向快简单波、后向慢简单波或慢激波、接触间断、前向慢激波和前向快激波,其中后向波成份和接触间断很弱.当左(右)激波较强时,中国激波碰撞产物为后(前)向快激波、后(前)向慢简单波或慢激波、负(正)切向间断、前(后)向慢简单波和前(后)向快激波.  相似文献   

15.
磁流体斜激波的汇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磁流体快、慢激波的汇合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前向快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快激波,尾随一前向慢稀疏波、一正接触间断(后侧密度大于前侧)、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后向快稀疏浚。(2)两个前向慢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慢激波,尾随一正接触间断、一后向慢稀疏波和一后向快激波2在前向慢激波前方出现一前向快波,它或为稀疏浚(中、小激波角情况),或为激波(大激波角情况).(3)前向快激波会追上前向慢激波而发生汇合,之后互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尾随一正接触间断和一后向稀疏波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二维约化摄动方程推导出彗尾剪彻磁流体的修正B-KdV方程,并定性讨论了其非线性性态。主要结论是:(1)推导出彗尾剪切磁流体修正的B-KdV方程,(2)给出彗尾宏观非线性波动与剪切背景的制约关系,(3)定性地解释了彗尾等离子体的一些复杂结构,(4)给出太阳风与彗尾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一种输运机制。  相似文献   

17.
Many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s have a fast mode MHD wave Mach number between one and two and the ambient solar wind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 are known to fluctuate. Therefore a weak, fast, MHD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 propagating into a fluctuating solar wind region or into a solar wind stream will be expected to vary its strength.It is possible that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 upon entering such a region will weaken its strength and degenerate into a fast-mode MHD wave. It is even possible that the shock may dissipate and disappear.A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a solar flare - or CME (Coronal Mass Ejections) - associated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 is given. A physical mechanism is described to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that a weak shock which enters a turbulent solar wind region will degenerate into a MHD wave. That is, the shock would disappear as an entropy-generate entity. This model also suggests that most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s cannot propagate continuously with a smooth shock surfa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rface of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will be highly distorted and that parts of the shock surface can degenerate into MHD waves or even disappear during its global propagation through interplanetary space. A few observations to support this model will be briefly described.Finally, this model of shock propagation also applies to corotating shocks. As corotating shocks propagate into fluctuating ambient solar wind regions, shocks may degenerate into waves or disappear.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两邻近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不同能量时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36°。结果表明:两弱激波(速度在500km/s左右以下)不会产生汇合,而是各自独立地传播;两中等强度激波(速度在1000km/s左右)将发生汇合,但在IAU尚可分辨;两强激波(速度在2000km/s以上)则在1AU以内已发生汇合,汇合后形成一个新激波,其磁场结构与单激波明显不同。激波能量越大,两激波汇合的越快。  相似文献   

19.
针对火星探测器器箭分离冲击过大问题,对单机开展了试验与分析研究。针对完成冲击试验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是否受到影响问题,提出采用强度/应力方法进行判断,将厂家给出的单机内部器件的冲击条件视为强度,将单机的冲击响应谱转化后的半正弦波视为应力,将二者相比,从试验和分析两方面表明正样单机的可靠性满足要求,经受过冲击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没有下降。此方法可作为判定完成冲击试验考核的单机可靠性是否受影响的依据,也可作为单机冲击试验前抗冲击能力的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