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立体卫星线阵相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立体卫星装有三个线阵相机系统,用于对地球表面进行立体照相复盖。立体卫星任务最早由地质部门提出,但制图、水文和工程等部门确定了它的任务性能参数。据1976年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只有50%或更少的国家和地区有1:10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图。这种地图发展中国家尤其缺少。立体卫星的出现,有助于这些国家解决开发矿物和发展农业的问题。1979年,有人提议  相似文献   

2.
5月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在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岛航天发射中心将两颗国产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印度首次完成一箭双星发射任务。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成像卫星1号和业余无线电卫星。前者装备有两台照相机,可提供用于生成三维地图的立体图片。它重1500千克,使用寿命至少5年,分辨率2.5米。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张基于火星高分辨率立体摄像机于2019年9月2 9日收集的数据,所呈现出的火星表面的彩色编码地形图。地表低洼处在地图上显示为蓝色和紫色,而海拔较高的区域显示为白色、黄色和红色。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9,(8):F0002-F0002,1
据美国航宇局官方网站7月1日报道,美国航宇局Terra卫星绘制了一张迄今最为完整的地球地图,展示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区的高程。据悉,这张名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图是利用该卫星上一架日本照相机拍摄的近130万幅图像绘制的,在2.375个拼贴组成的一个巨型网格中,每一个高程点之间相隔30米。  相似文献   

5.
地图的历史     
楚杰 《飞碟探索》2011,(8):40-41
从古巴比伦的黏土地图到今天的遥感地图,从哥伦布的航海图到现代化的GPS导航,如果不是人们对远方执著的向往,地图的历史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很难说清,是探险造就了地图,还是地图推动了探险。翻开那些记录着探险脚步的图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地图的过去,还有人类探寻世界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关岛早已成了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是非之地,3艘航母的同时出现,再次宣布了它已经成为太平洋的一个中心。如果你从地图上看着西太平洋,用手指在我的战场责任区内划个十字,你会发现交叉点就是关岛,正因如此,关岛将永远在战略上处于重要的地位。在美国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个航道咽喉中,它就可扼守4个。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在出现飞机和航空测量技术以前,绘制准确的地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人们只能运用几何技术,通过许多测量基点,来确定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地形的高低、边境线和海岸线的形状等等。往往为确定一个地区的经纬度而消耗一个人的毕生精力。所以,直到近代,才有比较准确的地图出现。如南北美洲的比  相似文献   

8.
摊开雄鸡一般的中国地图,在其版图的脊背处,有一处叫巴丹吉林的沙漠。用手轻轻拂去封存的灰尘,在它的腹地,竟隐藏着一个很神秘的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末。建设之初,苏联专家曾帮助中国人一起勘察选点,经过多方权衡,最后选定这里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产品飞  相似文献   

9.
丘成桐 《飞碟探索》2013,(12):54-55
我出生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贫寒的家庭。我的父亲曾担任几所大学的教授.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我的父亲做了很多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不过,他大学时的专业是经济学,在崇基学院讲授经济学课程。他也曾经在朋友的赞助下尝试创办银行,但以失败告终。在我14岁时,父亲去世,我们全家顿时陷入极大的困境。这段经历使我认识到资源对于家庭、社会乃至阂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证据理论的GPS/MM组合系统车辆定位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分段、特征提取等地图匹配关键技术探讨了地图匹配的一般原理,提出了基于D-S证据推理理论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MM(Map Matching)组合算法,提高了GPS单点定位精度.仿真结果和跑车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地图匹配算法不增加系统的硬件成本,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小的时候,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国家衰败,民不聊生。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受尽帝国主义欺压、凌辱的国耻史,中国人也被帝国主义国家称为“东亚病夫”。我当时住在天津租界里,就看到在英国租界一个公园的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而今天,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导弹,核武器、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瞩目的航天强国,从洋人眼中与狗并列的华人到成为第三个用自己飞船送航天员上天的国家,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而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龙夫 《飞碟探索》2011,(2):56-57
是神秘的印加国王的魔咒,还是尚不知晓的自然之谜?几百年来,这个太平洋中的小小珊瑚岛为何怪事不断?地图上,它只是浩瀚的太平洋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点,如果你乘飞机从天空掠过,也许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它被发现后的几百年里,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小珊瑚岛却仿佛被施了魔咒一般,无数沉船、坠机、  相似文献   

13.
自主定位是移动机器人的重要任务,机器人绑架问题是定位技术中的难点。基于粒子滤波的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AMCL)算法能够解决机器人绑架问题,但其在定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在全局地图中放入新粒子,恢复效率低。通过对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算法的研究,结合图像学中模板匹配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仿射模板匹配的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AMCL-FM)算法。该算法利用全局代价地图与局部代价地图估计出机器人的真实位置,并在估计出的位置放置新的粒子,提高定位恢复能力。与传统的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定位精度提升了61.13%,定位恢复效率提升了69.23%。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的消息一经报道引来多方关注,于是一条"导航就用中国北斗,告别GPS"的言论一时刷遍朋友圈。这条"好消息"其实是严重的误导,真相是——北斗地图APP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没有直接联系。下面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系统青年科学家徐颖对此的科普。首先来看北斗和百度、高德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6年后的同一天,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形成。我的心情,用一位中国航天的领军人物在坐镇梦天舱发射时一挥而就的大作最能表达:一生痴绝处/有梦到天宫/长歌九万里/再启新征程!这是一个一人一箭二十年的故事,我曾用一首首诗歌记录着每一个段落,现在就让我把这故事讲给你听……  相似文献   

16.
面向认知太阳风暴和保障航天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中国近年来提出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拟适时部署环黄道面的拉格朗日点L3-L4-L5定点卫星星座和脱离黄道面的太阳极轨对偶卫星。通过该卫星计划的初步科学论证分析,建议将其科学目标凝练为太阳磁场、太阳风暴、太阳风,将其应用目标定位于日地空间天气预报,建议配置成像类、粒子类、波场类的综合科学载荷。此外,利用日地空间的三维磁流体数值模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艺术可视化,形象地表达环黄道面卫星“对日凝视”和太阳极轨卫星“鸟瞰全景”的探测概念。中国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将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规律及其爆发机理、日地耦合系统的空间天气变化机理,并能够为日地空间天气三维数值建模提供观测数据驱动的初边值条件,必将极大推动空间天气的立体监测、前沿研究、精准预报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家最近根据对部分恐龙化石的化学分析,发现了植物杀害这种史前动物的证据。他们选取了五十多个埋藏在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南部的侏罗纪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样本,并对照同时代的鱼类、龟类及植物化石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存在微量元素异常。主持这项工作的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长李奎说:“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中砷、铬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有可能是恐龙生前过多食高砷、铬植物,新成代谢使砷、铬沉淀在骨骼中的结果。”对恐龙化石埋藏地的植物化石研究表明,植物化石中含砷量也非常高。砷即是砒霜,过量摄入会导…  相似文献   

18.
UFO信箱     
四川 黄建植: 读了贵刊 2000年第 2期,对“ UFO信箱”中夏长军先生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该读者对《人类未来与层层宇宙》一文提出的理论持一种深刻的怀疑态度,甚至是否定态度。他认为该文作者是在“无边无际地空想一番”,是毫无根据的。对此,我持有异议。   懂一点天文的人都知道,除天体以外的宇宙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存在着稀薄的气体和宇宙尘埃。科学家曾发现中国燕山在 10亿年间有着大量宇宙尘埃落入。经过对不同时期宇宙尘埃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直径在 0. 5微米~ 1微米间的小东西对揭示宇宙起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期封面     
<正>一直以来,我们对脚下的这块土地就充满了幻想,我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开始制作地图。其中最早的地图在公元前6200年于土耳其地区出现。现今,我们倾向于觉得地图是理性及科学的产物,其实地图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本期封面是168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美丽而神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183;雅克&#183;多尔丹。让&#183;雅克&#183;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望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