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Ti-Si-B4C-C 反应体系ꎬ在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ꎬ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复相陶瓷粉
体ꎬ采用XRD、SEM 对反应产物的物相和组织结构进行表征ꎬ探讨了燃烧反应机理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所制备复
相陶瓷由Ti3SiC2、TiB2、TiC 三相组成ꎬ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4.2%、27.9%、27.9%ꎮ TiB2相以棱角分明的颗粒形
态存在ꎬTiC 相以不规则的球形颗粒存在ꎬ两种颗粒弥散分布于具有典型层状结构Ti3SiC2基体中ꎮ Ti-Si-B4CC
体系反应机理可以概括为Ti 与C 的燃烧反应、Ti-Si 熔体的形成、B 的还原与Ti3 SiC2 的合成、TiB2 的生成与
长大四个基本过程ꎮ
  相似文献   

2.
采用XRD,HRTEM 和SEM 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和粘结剂,Y2O3 和AlN 为烧结助剂,采用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法制备的Cf/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Y2O3 主要与PCS的裂解产物以及AlN 和SiC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有助于复合材料致密化的液相,而AlN 则与烧结液相和PCS之间通过反应- 溶解- 沉积过程,形成主要分布于界面相中的微小SiC-AlN 固溶体。正是由于含有一定量SiC-AlN 固溶体的富碳界面相使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适中,纤维易发挥脱粘和拔出作用,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Si3N4—SiC纤维先驱体——低分子量聚硅氮烷的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eSiCl2(式中Me代表CH3)或共混合物与NH3反应制得低分子量聚硅氮烷,该产物是制备Si3N4-SiC纤维先驱体的基本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Me2SiCl2/MeSiHCl2混合物氨解反应所需的时间,氨解产物的物理性能、分子量及其分布,着重要分析了氨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Me_2SiCl_2、MeSiHCl_2(式中Me代表CH_3)或其混合物与NH_3反应制得低分子量聚硅氮烷,该产物是制备Si_3N_4-SiC纤维先驱体的基本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Me_2SiCl_2/MeSiHCl_2混合物氨解反应所需的时间,氨解产物的物理性能、分子量及其分布,着重分析了氨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微量液相与铝基复合材料的高应变速率超塑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展现高应变速率超塑性变形行为的β-SiC晶须增强LY12铝基复合材料、β-SiC晶须增强L4纯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探讨微量液相在铝基复合材料高应变速率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微量液相是铝基复合材料获得好的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先驱体ꎬ采用先驱体浸渍法(PIP) 制备了C/ C-SiC 复合材料ꎮ 首先通过炭化
T300/ 含硅芳炔树脂(CFRP)制备了多孔C/ C-SiC 预制体ꎬ并探究了炭化工艺对所得多孔C/ C-SiC 预制体性能
的影响ꎬ制得的多孔C/ C-SiC 预制体弯曲强度为98 MPaꎻ然后以含硅芳炔树脂溶液为浸渍剂ꎬ浸渍多孔C/ CSiC
预制体ꎬ经过4 次浸渍、固化、炭化后ꎬ得到致密的C/ C-SiC 复合材料ꎬ其弯曲强度提升到203 MPaꎬ同时用
XRD、SEM、TEM 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ꎬ所得C/ C-SiC 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β-SiC 及无定型碳ꎮ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SiC/Ni-P功能梯度材料工艺、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 P 功能梯度材料(FGM) 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 P- SiC复合镀层以及Ni- P/Ni- P- SiC 双层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8.
对用搅拌法制备的Al-6wt%Cu基SiC颗粒复合材料熔体的流变行为、流变模型、颗粒含量及温度对各流变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流变模型为[H1]-[S|N1]-[H2|N2]。在不同温度下填加不同成分含量的SiC颗粒,其流变参数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FGM)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P-SiC复合镀层以及Ni-P/Ni-P-SiC双层镀层  相似文献   

10.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在高性能发动机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制备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碳纤维的发展;Cf/SiC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及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界面性性质等);复合材料当前的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后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模型在氮氧化物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热力学几何规则,对Si3N4-AlN-Al2O3-SiO2体系中的部分化舍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预报和评估;用新几何模型计算了Al2O3-SiO2-Si3N4三元体系高温液相的热力学性质。为研究Si3N4-AlN-Al2O3-SiO2体系陶瓷材料在制备和应用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提供了热力学数据。此外,根据预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并给出了Al-O-N、Si-O-N和B-O-N体系的参数状态图,为分析和确定O-Sialon-BN系复合材料合成和应用的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袁在顺 《推进技术》1991,12(1):30-35
本文对烃类燃料的能量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三种烃(CH_4、C_3H_8、RP-1)分别同液态氧组合,其中含氢较高的CH_4具有最高的比冲和较低的燃烧室温度,其燃烧产物中固炭量低于C_3H_8与RP-1.三种烃分别同液态氧组合的比冲均高于O_2/C_2H_5OH与N_2O_4/(CH_3)_2NNH_2.本文还指出了烃同液氧组合比冲随α与p_c变化的关系.最后,对烃类燃料性能改进问题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将一定量的液氢加入烃中混合燃烧可提高比冲,减少低α条件下燃烧产物中固态炭量.另一方面,通过加液氢还可使燃气发生器工质的R_cT_c值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铝粉、NH4F为原料,Nb为添加剂,在N2压力小于0.5 MPa条件下,用高温SHS成功地合成了AlN粉体。研究了添加剂和N2压力对燃烧合成的影响,运用TG/DSC考察了粉末原料的氮化过程,采用XRD、SEM对粉体的物相、显微形貌进行观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Al/NH4F=4,在添加剂Nb的作用下,合成的AlN粉体颗粒分布均匀、氧含量低且具有良好结晶形态;在反应前、中期,合适N2压力有助于提高粉体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温系数、导热系数随Si3N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同一Si3N4含量的复合材料,三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材料保持了SiO2基体材料的良好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6.
庄逢辰  刘孝弟 《航空学报》1985,6(5):443-448
 本文建立了完整的液体单元推进剂滴在高温高压惰性介质中的非定常蒸发/分解燃烧理论模型。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求解了偏二甲肼液滴在高温高压氮气介质中非定常分解燃烧的控制方程,得出了压力对偏二甲肼液滴蒸发速度的影响规律和达到超临界蒸发/分解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燃油以及入口空气压力对于贫油熄火(LBO)边界的影响大小及规律,采用航空煤油(RP-3)、高沸点费托油(FT)和柴油进行了三种不同燃烧室入口压力工况下的贫油熄火实验并进行规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入口压力对贫油熄火边界的影响(19.17%)要大于燃油性质造成的影响(6.26%)。导致熄火油气比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入口空气压力,火焰体积,燃烧室温度,燃油雾化直径以及燃油的热值和密度,其中火焰体积和燃油雾化直径主要受燃油性质影响,而燃烧室温度则与入口压力有很大关系。入口压力影响的贫油熄火油气比变化会受其影响的火焰体积和燃烧室温度变化而削弱。碳数高支链烷烃含量少的燃油可能会提高火焰体积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使其在低入口压力下有更好的贫油熄火边界。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CVD—Si3N4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在干燥氧气下的氧化行为。Si3N4陶瓷在高温下氧化时,除生成SiO2保护膜外,还生成一薄层比SiO2膜更优异的氧气扩散阻挡层(Si—O—N化合物层),该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介绍了两种氧化机制模型,同时分析了温度、杂质等对CVD—Si3N4陶瓷氧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氧/酒精火炬式点火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巍  杨涛  胡建新  李理  于宁 《推进技术》2008,29(3):269-272
为研究火炬式点火器旋转液膜冷却的冷却机理,设计了气氧/酒精火炬式点火器,并在冲压发动机试车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中设置的最长工作时间20 s,总流量变化范围8~40 g/s,获得了压力、燃烧室下游壁面附近温度等试验数据,并通过与相似结构以液氢为燃料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如下定性结论:在一定余氧系数下,液体燃料沿壁面旋转进入火炬点火器燃烧室时,若液体燃料沸点较低(如液氢),则燃烧室下游燃烧产物为气态;若液体燃料沸点较高(如酒精),则燃烧室下游燃烧产物核心部分为气态,周围为液态。  相似文献   

20.
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N4陶瓷与接头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 N4 陶瓷。结果表明 ,Ni Ti过渡液相存在时间短 ,在此期间形成的界面结合强度低 ;必须进一步固态扩散反应才能形成高强度接头 ,相应的接头显微结构为 :Si3 N4 /TiN/Ti5Si3+Ti5Si4 +Ni3 Si/NiTi/Ni3 Ti/Ni。连接时间、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及Ti和Ni的厚度影响接头组织和强度 ,其最佳值为 6 0min ,10 5 0℃、2 .5MPa、2 0 μm和 40 0 μm ,所得接头室温和 80 0℃剪切强度分别为 142MPa和 6 1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